安徽气候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3763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气候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徽气候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徽气候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安徽气候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气候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气候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安徽气候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首先,安徽位于中国东部内陆,临江近海,地跨江淮,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主要以农业较为发达,所以安徽地气候成为了安徽人较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安徽的气候特征吧! 安徽地处中纬度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但气候条件分布差异明显,天气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在中国气候区划中,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一、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安徽省各地四季分明,“春

2、暖”,“ 夏炎” ,“秋爽”,“ 冬寒”的气候明显。因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淮北冬长于夏,江南则夏长于冬。季节的开始日期,春夏先南后北,秋冬先北后南,前后约差 515 天,春季差别最大,夏季差别最小。 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在 1417之间,属于温和气候型。全省年降水量在 7501700 毫米之间,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等特点。从全国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安徽省雨量比较适中,一般年份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三、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4、5 月是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南北气流相互争雄,进退不定,锋面带南北移动,气旋活动频繁,天气气候变化无常,因此,时冷时暖、时雨时

3、晴是我省春季气候的一大特色。春季气温上升不稳定,日际变化大,春温低于秋温,春雨多于秋雨。3、4 、5 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2038,自北而南增大。江南雨季来得早,全年雨量集中期在 4、5、6 三个月,沿江西部、屯溪、祁门一带春雨甚至多于夏雨。春温低、春雨多,特别是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对早稻及棉花等春播作物的苗期生长不利。秋季,除地面常有冷高压盘据外,高空仍有副热带暖高压维持,大气层结比较稳定,秋高气爽,晴好天气多。秋季 911 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 1520左右,南北差异不大。因此,安徽省各地常出现夹秋旱和秋旱。少数年份,在夏季风撤退和冬季风加强过程中,气旋、锋面,带来的秋风秋雨

4、,对秋收秋种不利。 四、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梅雨期最长为(1954 年)达 57 天,梅雨量超过正常年份降水量的 12 倍,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1958、1959、1966、1967、1978 和 1994 等年,由于梅雨期很短或者空梅,造成了严重干旱乃至百年未见的大旱。可见梅雨量的多寡与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农业生产的关系极大。了解了安徽的气候特征,我们再来看看安徽的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吧!由于地区气候的不同,造成了农作物的不同分布。下面就是其分布特点: 一:淮北平原麦、豆、杂、棉、油、烟、麻区该地区形成以小麦为中心的避灾保收的种植制度。麦、豆、薯占粮食的比重大,杂粮种类繁多,但生产水平低,其

5、种植面积和总产,仅占粮食作物的 10%左右。近年种植制度有较大改革,1979 年贯彻“ 主攻小麦”的方针后,大多县市已由秋(粮)大于夏(粮)转化夏大于秋,但秋粮有着巨大的增产潜力。经济作物比重历来较低,且单产低而不稳。低产土地面积高达 56%,且用养失调。大范围洪水已可基本控制,但内涝治理标准还低,5 年一遇水平的仅占易涝面积的 31%,实际灌溉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 6.9%,秋熟作物仍不稳产。二:淮南丘岗稻、麦、杂、油、烟区本区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中以稻麦为主体,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粮食作物的 50%和 70%;小麦则分别占 20%25%和 14%16%。经济作物中,油菜为主体,占全省菜籽总产

6、的 30%以上;花生面积大,占全省总产的 45%。六安大麻,明光绿豆是全省名产,种植制度基本上是一年两熟。三:沿江圩丘双季稻、油菜、棉花区本区历史上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以双季稻为主,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的 82%,稻谷总产占粮食总产的 89%;其中双季稻面积和总产分别占稻谷面积和总产的 73%和 84%。本区又是安徽省的一块棉花集中产区,棉花面积达 8.33 万公顷,占全省棉花播种面积的 27.9%。油料作物中,以油菜为大宗。油菜而湿性强,适于水田栽培,是水稻的优良前作。花生、芝麻是黄红壤旱地的先锋作物,本区有一定种植面积。多熟悉轮作,有利于土地的用养结合,水田的主要轮作方

7、式是:红花草早稻 双晚,油菜早稻双晚和油菜 中稻。冬季绿肥红花草,占水田面积 1/2 左右。四: 皖西山地稻、麦、油区本区农作物生产特点是:粮食生产侧重于水稻,是以中稻为主体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水稻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65%,占粮食总产的 75%( 1979 年) 。在水稻布局上,历来是以一季中稻为主,以前是冬沤 水稻为主,现在多为麦稻、油稻、肥稻轮作。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逐步发展到早稻、中稻、单晚、双晚四稻并存。双季稻主要分布在海拔 200300 米以下,热量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小麦是第二位粮食作物,由于早春低湿阴雨连绵,空气温度大,病害重,小麦产量低而不稳。大田经济作物中,油菜比重最大,占油料产量的 60%左右。农作物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低产土壤面积大,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水利问题未很好解决,旱涝灾害仍然频繁发生。五:皖南山地水稻、油菜区水稻是本区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粮食作物的75.8%和 94.9%。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大,小气候明显不同,形成了以双季稻为主,中稻、单晚混栽的水稻生产结构。小麦是山区主要夏粮,但产量低而不稳。旱地多为麦 甘薯、麦 豆、麦玉米轮作。大田经济作物主要是油料,以油菜为主,芝麻次之。以上就是安徽的气候以及农作物的概况了。魅力安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