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435737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2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2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2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2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纪念刘和珍君,郁达夫在怀鲁迅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对联悼念,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一、作者简介,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南京求学时改名为周树人。1918年4月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2、作品介绍: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 其中曾收入中学课本里的作品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社戏祝福。杂文集 鲁迅杂文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共14本。,A、前期杂文(“五四”1926年夏)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B、后期杂文(1926年夏1936年10月) 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鲁迅杂文集记忆口诀: 热风盖坟, 且介亭边谈自由, 南腔北调闲心而已。,散文集朝花夕拾(如滕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诗集野草(如秋夜),3、评价 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中国无产阶级文化的先驱者。 他的作品

3、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背 景,1926年春,奉系军阀在日本支持下进兵关内, 冯 玉祥在苏联的支持下,率领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派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冯军,被冯军击退。 3月14日,北京2万多名人士集会抗议日军炮击大沽口。 3月16日,日本纠集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八国公使,借口维护八国联军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最后通牒,并向天津集结兵力。3月17日,北京各学校和社会团体400余人到国务院、外交部请愿,要求段祺瑞政府以强硬态度驳回“最后通牒”,驱逐签署“最后 通牒”的八国公使出境。,3月18日,北京各界人士50

4、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反对八国通牒,会后组织了以北京大中学生为主的2000多人的请愿团,前往铁狮子胡同向执政府请愿,沿途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 等口号。请愿队伍进入执政府门前广场时,段祺瑞命令卫队开枪,当场打死47人,打伤200余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女生刘和珍、杨德群等在这场运动中牺牲。在死难烈士中,有7名中学生,最小的一个年仅12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 惨 案。鲁迅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4月,冯玉祥驱逐了段祺瑞,执政府垮台。,注意两点:,1这时期的“政体”,准确地说,应当是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国初年,军阀争 权夺利,政治混乱不堪,从1912年至1

5、928年,17年间,北洋政府换了47届内阁,长 不过两三年,短的只有一天。 2此时的鲁迅在北平已经居住10多年,其间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他看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是不管政府如何变,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军阀仰仗外国势力,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鲁迅深刻地看到了这一点。,刘 和 珍 君,浩 气 长 存,血 泪 控 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闻一多、梁启超、刘半农、蒋梦麟、傅斯年、邵飘萍等纷纷著文控诉暴行。 鲁迅连续写下一系列文章:无花的蔷薇之二 死地 可惨与可笑 记念刘和珍君 空谈 如此“讨赤” 无花的蔷薇之三,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演讲,呜呼!三月一十八!作诗:刘半

6、农 作曲:赵元任,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民贼大试毒辣手,半天黄尘翻血花!晚来城郭啼寒鸦,悲风带雪吹!地流赤血成血洼!死者血中躺!伤者血中爬!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养官本是为卫国!谁知化作豺与蛇!高标廉价卖中华!甘拜异种作爹妈!愿枭其首籍其家!死者今已矣,生者肯放他?!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3月25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士隆重追悼刘和珍、杨德群烈士,鲁迅先生亲自参加了追悼活动。对烈士牺牲的悼念,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慨,对未来战斗的渴望,交织在鲁迅心中。4月1日,鲁迅饱蘸着血泪,用愠怒而悲愤的笔调,写了本文。,青年时代的鲁迅,鲁迅逝世,鲁迅遗言,一,不得因为丧事

7、 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 -但老朋友的 不在此例二,赶快埋掉 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记我 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 倘无才能 可寻点小事情过活 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 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 却反对报复 主张宽容的人 万勿和他接近,一、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本文是一篇纪念性的文章,纪念的中心 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中哪几个部分集中写纪念刘和珍? 那么,一、二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六、七部分又起什么作用?,1、一、二部分侧重说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悼念逝者,唤醒生者。,2、三、四、五部分侧重于歌颂刘和珍等烈士的崇高品质和斗争精神,揭露、

8、控诉反动派的凶残卑劣。,3、六、七部分侧重于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意义,既指出经验教训,又作了高度评价。,总体思路 局部思路 思路顺序 悼念刘和珍君控诉反动政府 写作缘由 奠烈士 爱(1、2) 醒庸人 憎追述生平事迹 生前 纪念主体 (3、4、5) 详写遇难经过 遇害 教训意义 劝戒徒手请愿 否定 (6、7) 激励奋然前行 肯定,通观全文,从追悼会上程君的发问、请求写起,引起对烈士的忆念,转而发为对杀人者愤怒地揭露控诉,最后是冷静思索后经验教训的总结和高度评价,悼念死难烈士和痛恨反动派的悲愤思想感情交织升腾,贯穿始终。,文章的感情线索,基调:,悲,愤,(痛惜爱国青年死难),(愤慨反动政府之残忍

9、、反动 文人之下劣),揭露敌人,激励猛士,唤醒庸人,呼唤革命。,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和其他死难烈士,表达作者最大的悲哀和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和抨击反动文人的阴险论调。,唤醒麻木的国民,要人们牢记血债。,悼念死者,揭露敌人,唤醒庸人,写作缘由,梳理情感脉络的语句线索,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2、“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4、“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5

10、、“我还有要说的话”,6、“呜呼,我说不出话”,1 、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是追悼会上,程君提问、请求之后说的。鲁迅要“写一点东西”,正是为了纪念死难的烈士,寄托自己深深的哀思。,2、“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敌人血腥的暴行太出人意料了,而那么好的青年却被杀了,使我呼吸视听都十分困难,几乎窒息,确实不能言语了。“可是我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呢?”这几句话,前句是果,由果溯因,后句反问作结,强调前句文意,充分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悼念,无限痛惜,以及对反动派暴行的无比愤慨.,3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一个似人非人的世界:一方面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

11、的鲜血”,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幸福,伟大而崇高。另一方面是不敢“直面”、“正视”、易于“忘却”的庸人的苟且偷生,他们在客观上起着维持“似人非人的世界”的作用。,在这个似人非人的世界里,鲁迅深感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唤醒庸人,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激励猛士继续奋然前行,摧毁这个似人非人的世界。,4、“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反动派的 虐杀已使“我”艰于呼 吸视听,悲愤以至于无话可说,再加上反动文人的恶毒诬蔑,更加重了“我”的悲愤。作者愤怒的呼喊中凝聚着的正是这双重的悲愤。,5、“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必须剥去这些杀人者的皮相,把他们暴露于光天化

12、日之下。这“要说的话”,就是刘和珍等 遇害的经过,用铁的事实,揭露控诉段祺瑞执政府布下罗网,虐杀爱国学生的暴行,字里行间注满憎恨和愤怒。,6、“呜乎,我说不出话”,还有“要说的话”,烈士的血决不能白流,徒手请愿固然不足为训,但是血痕“当然不觉要扩大”,她们临难从容的勇毅精神永存,将使苟活者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将激励真的猛士奋然前行。,6.而高度评价时的慷慨激昂中,总时时浮现出“微笑的和蔼的旧影”,实在令人痛心;而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却居然昂起头来”的中外杀人者的无耻,实在令人发指。“呜乎,我说不出话”,其中蕴藉了作者多少深重难抑的愤慨和悲怆!,如何理解作者“不说”与“说”的感情? 纵

13、观全文,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也就是哀痛的、悲愤的、激昂的、仇恨的、失望的,但作者在表达时处于要说和说不出话来之间。作者说不出话来,也许是太痛苦、太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但最终还是要说,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的心胸,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 所以,作者“不说”是假,“说”才是真。 主要体现悲、愤。,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14、程度副词,更加,愤怒到了极点,深深地体味,充满血腥和暴力的黑暗统治,为烈士的死难感到极度哀痛,表示对死者的尊敬,词语移用,这段话的含义是:1.表示更深入地体味这极度的悲惨和黑暗 。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警告“非人间”的魑魅魍魉,不要肆无忌惮地杀人而高兴得太早, 血债一定要以血来偿。,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1、“真的猛士?”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当。(论睁了眼看)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痛苦,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淡淡的血痕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

15、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正的革命者,直接面对,不回避,看到黑暗腐败的政局而忧国忧民,英勇斗争,以能为人民谋幸福而感到幸福,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2、刘和珍事迹?神情举止的词语?品质、精神、性格?作者情感?,预定莽原全年,“毅然”,坚定追求进步思想对鲁迅作品的热爱,参加师大学潮斗争,“反抗”; “微笑”、“温和”; “黯然”、“泣下”,斗争精神温和善良对学校前途深深的担忧、有远见卓识,富有革命责任感,前往执政府请 愿并被戕害,“欣然”,爱国热忱,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 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