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435158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摘 要:素质教育不仅体现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兼顾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体现在每一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本文从小学语文教育视角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语文素质;培养措施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训练上,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导致学生的语文素质偏低,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自身语文素质低会影响其学习能力,情感得不到激发,人文素养不高,最终影响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笔者从当前小学语文的教育实践出发,提出了培养学

2、生语文素质的建议。 一、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语文学习是一个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平时的说话课、阅读课、写作课都是在教授学生最基础的语文知识,在反复循环的听说读写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越来越多,语感越来越强,语文素质自然不断提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每一次听说读写的教学契机,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呢?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好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导致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忽视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教师不能总是埋怨学生,而要从自身找原因,改进教学方法。以“说” 和“写”能力培养为例,许多学生愿听、愿读,也能听、能读,但是在“说” 和“写

3、”方面明显欠缺。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多“说” 的机会。如在 她是我的朋友 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小女孩,你会怎么想?将“说” 变成一种反思与交流,启发学生自然而然地去说。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并主动写作。写作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贵在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续写等训练。如学完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可以将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记下来,写写感悟,再尝试进行类似的景物仿写,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二、注重学生语文情感教育的渗透 情感充沛对于语文学习与创作

4、是极为必要的。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师本身要饱含情感色彩,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渗透教育。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因素,通过深入阅读达到自我情感教育的目的。如在挑山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挑山工勇往直前、脚踏实地的精神以及劳动人民艰辛朴实的情感,并试着用文字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样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其次,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强加给学生,要引导学生独立、完整地形成情感体验。如在难忘的一天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事,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找到并反复体会描写“我” 的心情

5、的句子,体会 “我”当时复杂的心情,感受从“紧张”“ 激动”再到 “平静”的心理过程,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我” 的心情。最后,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为学生的情感培养营造环境。如在渔歌子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听边唱,优美的旋律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情境中,给学生美的熏陶和感受,感受古诗词以声传情的魅力。 三、注重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作用 语文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片面地追求高分,单纯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功能,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价值以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如果小学语文教学将人文素养教育“拒之门外”,就无法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魅力

6、,这与语文教学理念背道而驰。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深厚的人文底蕴,通过使用这些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如在元日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对“瞳瞳”“新桃”“旧符”等词进行详细解释,并要求学生背下来。但是忽略了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春联、屠苏酒等传统文化。如果语文教师将精力都放在解释词义上,将古诗词最耐人寻味的人文底蕴束之高阁,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扼杀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也会影响到今后的语文学习,教师必须重视课文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体验。学习语文不是被动机械的过程,而是需要学习者主体建构和实践,将记忆、理解、感受、体验、欣赏等结合起来,丰富语文学习的效果。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体验,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