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化教学的合理运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43466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化教学的合理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化教学的合理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化教学的合理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化教学的合理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化教学的合理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化教学的合理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化教学的合理运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化教学的合理运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仍然运用讲授式教学,而学生只能被动听讲,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就需要教师善于优化课堂教学。问题化教学即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本文则从初中化学教学存在问题着手,提出优化课堂导入问题、创设实验问题情境以及引用生活故事情境等分析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望给予化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优化课堂导入问题,加深学生记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重视在

2、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尤其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更多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主学习有效改变了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在和谐自主的环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和思维的开端,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质疑。在学习常见的金属材料一课时,化学教师就通过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金属材料,如铜、铁、铅、铝等,主要观察上述金属材料的密度大小、导电性能、导热性能和颜色以及和酸融合在一起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由此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如为何不能用铝或铜做导线,酸为何不能用金属器皿盛饭,为什么金属暴露在空气中要对其刷漆等。再

3、以“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课为例,教师就在教学之前设计以下教学问题情境:“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为何煤炉里煤层上方会看到蓝色火焰?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境?那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煤气中毒?它的气体究竟是什么?为何会让人中毒?”教师从和学生日常生活十分贴近的问题着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并主动构建新知。在此过程中完全凸显学生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引导学生发挥内在潜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创设实验问题情境,锻炼学生能力 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始终坚持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原则,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工作,让学生充分重视实验教学及参与教学活动

4、中。以燃烧和灭火一课为例,将学生分成五人小M,引导他们在组内以汽油、酒精等材料进行多种燃烧实验,然后依次记录什么样的条件下物质可以燃烧、什么样的条件下燃料不能燃烧,然后将记录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在班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览、评比。评委由教师与学生推荐的三名学生担任。将学生实验过程的合理性、科学性、记录的详细度、报告的规范度等为评价依据。实践表明,对荣誉感很强的初中生来讲,这种比赛游戏教学法不仅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兴趣,而且在探究与实验中他们都较好地掌握了物质燃烧的基本条件,并且在小组协作中还能共同交流、共同学习、相互借鉴,从而充分发挥团队智慧,进而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化学课堂活动变得富有

5、趣味性与生动性,最终不断优化教学实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探索问题,用内在潜能寻求知识目标和突破知识重难点。借助化学实验探究实施趣味性教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的核心点。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化学教师有必要针对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推断题、操作题、计算题等开设实验课程,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 三、引用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情境和其他情境相比有较强的开放性,在分析中得出多种解决方案,教师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基础上为其设计多元化和答案不唯一问题,然而问题要有探究思索性,由此才能培养学生

6、敢于挑战、创新精神及发散性思维。从初中化学教学调查情况得知,部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完全忽视了开放性,没有起到发散学生思维作用。由于所有问题情境都不一定的真实的,那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必然是真实的,无法编造事实。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初中阶段学生也和小学生一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教师就可运用生活问题情境教学法引入化学知识,促使学生从直观形象的角度理解化学知识,并能很好地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很多学生对“固体溶解度 ”和“气体溶解度”概念会产生混淆,无法紧抓其本质区别。对此教师特准备一瓶雪碧饮料并问学生:“同学们,老师是应该轻轻打开,还是用力摇晃后再打开呢

7、?”所有学生异口同声回答: “轻轻打开。 ”之后教师继续提问:“为何不能用力摇晃后再打开呢?” 学生回答:“用力摇晃后再打开就瞬间喷出许多泡沫。 ”最后教师顺着学生的回答指出:“雪碧是属于碳酸饮料种类,其中含有大量的CO2 气体 ”,同时引入气体溶解度知识概念,此教学情境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压强升高会加大气体溶解度知识。从上述问题情境可得知,当教师提出和学生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情境后较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热情,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总之,当前教育依然受成绩评价制度影响,以至于教师教学也要围绕考试开展。化学是中招考试的科目之一,其教学方式也应给予优化。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善于借助学生现实经验创设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体验创新,发挥内在潜能。问题式教学就是创新的一部分,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化学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