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汇报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434075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汇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汇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根据部际联系会议的安排要求,第八组于9月5日-9日赴山东、陕西对两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情况进行调研,听取了两省分管领导的情况介绍,到潍坊、西安、咸阳实地调研,与三个市及四个县(市、区)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两省三市编办、人社、财政、教育、文化、卫生、社科院等部门的汇报,深入了解了8个事业单位推进改革的情况。下面,我将调研的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个汇报。一、两省学习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情况(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两省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为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工作顺利进行,建立健全

2、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两省成立了以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编办。山东省还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建工作班子,采取集中办公的方式,推进改革工作,为改革提供了组织保障。中发(5)号文件下发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分别召开了省委常委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省直机关和各地市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传达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和马凯同志的重要讲话,及时作出工作部署。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出席会议,并对贯彻好文件精神推进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姜大明同志还亲自组织研究*议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实施意见,意见已下发。陕西省委、省政府组织举办了“全省机构编制系统领

3、导干部培训班”,省长赵正永同志到培训班与干部座谈,第 2 页并对推进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学习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和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凝聚了共识、促进了工作。(二)深入实际,摸清底数为了全面地掌握了解事业单位改革的情况,摸清底数,促进工作,山东省加强了调查摸底和清理规范工作,开展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情况检查,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采取“撤销、合并、转企”等方式规范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对事业单位的机构名称、职责职务、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进行了摸底。调查摸底期间,对编制、机构实行严格的问题控制。通过以上工作,山东省查清了底数,掌握了动态,发现了问题,为清理规范工作,分类推进事

4、业单位改革奠定了基础。陕西省对全省事业单位清理规范调查摸底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组织了5个小组,利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全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实际人数、职能履行和机构运行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初步梳理了清理规范的重点部委和单位,为清理规范全面推进分类工作提供了依据。(三)结合实际,推进改革两省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先行,稳步推进,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山东省20*年启动了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改革中突出的特点,*认为有两点:1.按照区域覆盖和就近服务的原则,撤并效益低下、职能萎缩的事业单位,将收回的机构编制用于加强社会管理、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优化了

5、资源配置,加强了事业单位的布局调整。2.积极探索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激发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大胆创新,取消了试点中(潍坊)学校、医院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了第 3 页校长职级和院长职级制,同时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进行经营开发类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将盘活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作为筹措改革资金的重要方式,从改制单位资产变现收益中扣除事业单位改革成本,群众利益有了保障,通过改制,减销事业编制3万多名。陕西省1993年进行了事业单位的改革试点,突出的特点:1.以“政事公开、管办分离”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创新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在分类事业单位进行了改革,完成了开发类科研院所、勘察设计单位转企改制,会计、审

6、计和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与管理部门脱钩,水利工程管理、基层农业技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及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单位体制改革。2.结合行业特点,积极推进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较快,成效比较显著。省出台了文体体制改革的配套文件,组建了出版发行、演艺集团,实施了出版社会、书店和演艺单位的转企改制。西安市通过转企改制,理顺了文化执法体制,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措施,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有人别地方领导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重视不够,对改革政策掌握不全面。有的还没有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单纯地将改革工作视为某个职能部门的

7、工作任务。有的担心改革成本难负担或者利益调整带来的不稳定情况,存在推动改革的畏难情绪。有的地方和单位认为分类划分十分复杂,难以把握,对划分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的看法还存在片面性,事业单位往往有不想进入财政全额保障序列的倾向。有的既想进公益一类有保障,同时又希望享受公益二类更加灵活的政策。承担行政第 4 页职能的事业单位希望转为行政机关或参公管理。有的部门单位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动力不足。依靠自身主动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措施不够得力。有的地方满足于撤并机构,减少负担,还没有把重点放在激发事业单位活力,办好社会公益事业上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路还不够清晰。虽然传达学习文件精神,启动改革实施

8、的“规定动作”已基本完成,但缺乏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内部改革长远通盘的谋划,分阶段、分步骤,持续推动改革办法措施还不到位。地方反映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困难希望调研组向中央报告:1.对行政类事业单位职能及人员回归行政序列后,行政机构编制数不能突破现有总数的规定,地方感到难度较大。2.关于“中人”待遇政策的问题,两省过去改革中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没有“中人”概念,他们希望在执行改革政策时,“中人逐步过度”,不要搞“一刀切”。三、两省的意见建议1.建议中央研究制定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办法,解决行政类单位改革涉及的机构编制问题,希望中央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

9、为下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提供政策依据。2.建议中央做好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制定相对具体统一的事业单位分类目录,制定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宏观政策。3.面对机构编制严格控制与社会就业压力之间的矛盾,篇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县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一年来,我县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的精心指导下,严第 5 页格按照省、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精神,协力推进,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总结如下:如下:一、取得的主要成绩1.事业单位分类工作顺利进行。分类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我县共有事业单位*0个、事业编制*名,其中,纳入分类范围的事业单位*

10、0个、事业编制X5*名。纳入分类的事业单位中,全额单位2X1个、事业编制名,差额单位个、事业编制45X名,自收自支单位个、事业编制70X名。截止目前,已完成了X04个事业单位的分类工作,占拟分类事业单位总数的X0%,达到了市上提出的“已分类事业单位占拟分类事业单位总数X0%”的进度要求。已分类事业单位中,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X7个,占拟分类事业单位总数的7X.2%;公益二类事业单位7个,占拟分类事业单位总数的1.X%。2.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进一步改善。通过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扎实推进、权责清单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资源等各项工作,政府各部门职能得到有效转变,管理方式进一步创新,

11、主管部门制定政策规划,加强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强化,减少了对事业单位微观事务的管理,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得到加强,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同时,在充分调研、反复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规范乡镇机构和驻地站所工作的意见,乡镇“五办一室”和“一站一所四中心”的管理等到有效加强,理顺了乡镇机构和站所管理体制,有力推进了规范化建设。X.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更加规范。结合行业体制改革和职责任务调整,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整合了卫生和计划生育资源,将原县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站整合为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撤销了职能任务弱化的市场建设中心洛门市场管理所,按照组建不动产登记管第

12、6 页理机构的要求组建了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要求,设立了金融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在县外资扶贫项目中心加挂了县精准扶贫中心牌子,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综合服务服务中心加挂了精准扶贫工作站牌子,有力保障了重点、中心工作顺利开展。4.编制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按照“控总量、优结构、保重点、促发展、增活力”的要求,全面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坚持“动态调控、余缺调剂”的原则,加强编制的动态管理,重点从长期空缺、职能弱化的调剂调剂了多名编制,充实到教育、卫生、环保等民生重点领域和任务繁重的单位,有力加强了社会事业发展急需部门的工作力量,有效保障了公益事业用

13、编需求,优化了编制资源的合理配置,编制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5.分类改革配套政策推进取得新成果。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任务复杂艰巨,需要多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共同推进。今年,在事业单位类别划分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上,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不断开拓创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职业年金制度破冰前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有益的探索,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和登记管理制度不断改进,这些工作不但有力推进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政策的完善和实施,而且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早日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水平公正的

14、公益服务体系打造了很好的外部条件。二、主要做法1.稳妥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按照分类方案,采取“三审定案”的方法,分四个阶段稳妥完成了事业单位类别划分工作:第 7 页一是初审阶段。各主管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提出本单位及下属事业单位类别划分初步意见,与县编办充分沟通协商后上报。为了加强对分类工作的指导,县编办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多次深入到执法局、建设局、交通局、财政局等单位,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交流,有力促进了工作顺利进行。二是研究复审阶段。县编办对对各单位上报的初步意见汇总、整理后,对照*县事业单位分类目录进行反复论证、认真审核,与省、市事业单位分类结果进行了逐一核对,按照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成熟一批

15、、批复一批的工作要求,提出了第一批事业单位拟批复分类意见。并就第一批事业单位拟批复分类意见向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等单位征求了意见和建议。三是会议审议阶段。筹备召开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就我县第一批事业单位拟分类结果进行了审定,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根据会议审议意见,对第一批事业单位分类意见进行了修正后,再次向领导小组成员征求的意见,形成了我县第一批事业单位分类的具体意见。四是发文批复阶段。事业单位类别确定后,由县编办确定了X名责任心强、业务精干、工作细心的同志专门负责第一批事业单位分类意见批复文件拟制、印发工作。目前,发文批复工作已全面完成,并按要求将分类

16、意见批复文件向市编办进行了备案,共拟制、印发文件54个、X00多份。2.坚持事业单位类别划分标准。坚持以社会功能为根本标准划分事业单位类别,不以机构名称、经费、人员管理方式等作为分类依据,不附加其他条件,严防生产经营类向公益服务类挤、公益服务类向第 8 页行政类靠的倾向;坚持根据职责和特点,细分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对完全符合某一类型的,直接确定期类型,兼有不同类型特征的,按主要职责和发展方向确定其类型;坚持“三个不突破”,即不突破原有机构总额,不突破原有编制总额,不突破原有财政负担,单位提出的分类意见不得突破原有机构总额、编制总额,不得增加财政负担;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继续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工作,及时调整任务不饱满、长期缺编单位的人员编制充实到民生重点领域和任务繁重的单位,对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合并设置,对职责单一、规模较小、工作任务不饱和的予以整合,对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的,能撤销的坚决撤销,不能撤销的,重新界定职能,理顺关系,合理设置。X.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