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复习资料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43382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骨伤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骨伤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骨伤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骨伤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骨伤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骨伤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骨伤复习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伤科专著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该书第一次提出了采用两踝悬吊复位法薛己正体类要重视整体疗法,开创了以“气血学说” ”和“平补法”为基础的骨伤科“内治学派”的先河吴谦等编著的医学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了 8 种整骨手法,还成为清代培养考核骨伤科医师的蓝本教材2、 骨 折 愈 合 的 过 程 : “瘀去、新生、骨合 ”,一般可分为血肿机化期(骨折后血肿形成;血肿逐渐机化,骨内、外膜处开始形成骨样组织) 、原始骨痂形成期(膜内化骨、软骨内化骨)和骨痂改造塑形期(外骨痂、内骨痂、环状骨痂及腔内骨痂形成;骨痂改造塑形) 。骨折的三期内治法:以“跌打损伤,皆瘀

2、血在内而不散也,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折不能续”和“瘀去、新生、骨合”作为理论指导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活血止痛汤、和营止痛汤、新伤续断汤、复元活血汤、夺命丹、八厘散、肢伤一方等中期:接骨续筋新伤续断汤、续骨活血汤、桃红四物汤、肢伤二方、接骨丹、接骨紫金丹等后期: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六味地黄丸、八珍汤、健步虎潜丸、肢伤三方和续断紫金丹等3、 骨 折 的 定 义 、 临 床 症 状 、 移 位 方 式 、 基 本 分 类 方 法 、 解 剖 和 功 能 复 位 标 准 、 愈 合 影 响 因 素 和 并 发 症 ; 骨折 畸 形 愈 合 、 迟 缓 愈 合 、 不

3、 愈 合 定 义 及 处 理 原 则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 (骨折系指由于外力的作用,破坏了骨或软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者。)临表全身情况:轻微骨折可无全身症状,一般骨折可有发热(38.5) ,无恶寒或寒战,口渴、口苦,心烦、尿赤便秘、夜寐不安,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一般情况: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骨折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移位方式(P124-126) 成角移位:两骨折段之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成角;侧方移位:两骨折端移向侧方,四肢按骨折远段、脊柱按上段的移位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移位;缩短移位:骨折段互相重叠

4、或嵌插,骨的长度因而缩短;分离移位:两骨折端互相分离,且骨的长度增加;旋转移位:骨折段围绕骨之纵轴而旋转,螺旋线骨折线,X 线片需拍全骨,尤其胫骨骨折,注意腓骨上是否有骨折线。基本分类方法(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闭合骨折、开放骨折) (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形态:单纯骨折、复杂骨折、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 (骨折线的形态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骺分离、压缩骨折) (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稳定骨折、不稳定骨折) (骨折后就诊时间:新鲜骨折 23 周以内、陈旧骨折 23 周以后) (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外伤骨折、病理骨折)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

5、,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功能复位标准a、对线: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纠正,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成人不宜超过 10,儿童不宜超过 15。侧方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必须完全复位。肱骨骨折一定程度成角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有成角畸形将影响前臂旋转功能。b、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达 1/3 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应达到 3/4 左右。C、长度:儿童出于生长发育时期,下肢骨折缩短 2cm 以内,若无骨骺损伤,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成人则要求缩短移位不超过 1cm愈合影响因素全身因素(年龄、健康状况) ;局

6、部因素(断面的接触、断端的血供、随上的程度、感染的影响、固定和运动、骨病-病理性骨折)并发症早期:外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肺损伤、肝脾破裂、膀胱尿道直肠损伤) ,重要血管损伤,缺血性肌挛缩,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晚期: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 ,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迟发型畸形。4、 阐 述 肢 体 的 测 量 方 法 P29-31对伤肢诊查时,可用带尺测量其长短、粗细,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角度大小等,并与健侧作比较。通过量法进行对比分析,能使辨证既准确又具体。(一)肢体长度测量法测量时应将肢体置于对称的位置上,而且先定出测量的标

7、志,并作好记号,然后用带尺测量两标志点间的距离。如有肢体挛缩而不能伸直时,可分段测量。测量中发现肢体长于或短于健侧,均为异常。四肢长度测量方法如下:1上肢长度 从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2上臂长度 肩峰至肱骨外上髁。3前臂长度 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4下肢长度 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或脐至内躁下缘(骨盆骨折或髋部病变时使用) 。5大腿长度 髂竹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6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至内踝,或腓骨头至外踝下缘。(二)肢体周径测量法两肢体取相应的同一水平测量,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肌腹部。如下肢常在髌上 1015cm 处测量大腿周径,在小腿最粗处测定小腿周

8、径等。通过肢体周径的测量,可了解其肿胀程度或有无肌肉萎缩等。肢体周径变化可见如下几种情况:1粗于健侧较健侧显著增粗并有畸形者,多属骨折、关节脱位。如无畸形而量之较健侧粗者,多系伤筋肿胀等。2细于健侧多为陈伤误治或有神经疾患而致筋肉萎缩。(三)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可用特制的量角器来测量关节活动范围,并以角度记录其屈伸旋转的度数,与健侧进行对比,如小于健侧,多属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测量关节活动度时应将量角器的轴心对准关节的中心,量角器的两臂对准肢体的轴线,然后记载量角器所示的角度(没有量角器时,也可用目测并用等分的方法估计近似值) ,与健肢的相应关节比较。目前临床应用的记录方法多为中立位 0法。对难以

9、精确测量角度的部位,关节活动功能可用测量长度的方法以记录各骨的相对移动范围。例如,颈椎前屈活动可测量下颏至胸骨柄的距离,腰椎前屈测量下垂的中指尖与地面的距离等。1中立位 0法先确定每一关节的中立位为 0,如肘关节完全伸直时定为 0,完全屈曲时可成 140。2邻肢夹角法以两个相邻肢体所构成的夹角计算。如肘关节完全伸直时定为 180,完全屈曲时可成 40,那么关节活动范围是 140(180-40)。(四)测量注意事项1测量前应注意有无先天、后天畸形,防止混淆。2患肢与健肢须放在完全对称的位置上,如患肢在外展位健肢必须放在同样角度的外展位。3定点要准确,可在起点及止点做好标记,带尺要拉紧。5、 脱

10、位 的 定 义 、 临 床 表 现 、 分 类 和 并 发 症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 (好发部位: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颞颌关节)临床表现一般症状:疼痛和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特有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脱出骨端。分类(产生脱位的病因:外伤性脱位、病理性脱位、习惯性脱位、先天性脱位) (脱位的方向:前、后、上、下及中心脱位) (脱位的时间:新鲜脱位、陈旧性脱位) (脱位程度:完全脱位、不完全脱位、单纯性脱位、复杂性脱位)并发症早期: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感染;晚期: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骨的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6、 筋 伤 的 定

11、 义 : 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筋的损伤,统称为筋伤,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软组织损伤。7、 夹 板 与 石 膏 固 定 后 应 该 注 意 什 么 ? P75、 77石膏固定注意事项:(1)石膏定型后,可用电吹风或其他办法烘干。 (2 )在石膏未干以前搬动病人,注意勿使石膏折断或变形,常用手托起石膏,忌用手指捏压,回病房后必须用软枕垫好。 (3)抬高患肢,注意有无受压症状,随时观察指(趾)血运、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觉及运动情况。如果有变化,立即将管型石膏纵向切开。待病情好转后,再用浸湿的纱布绷带自上而下包缠,使绷带与石膏粘在一起,如此石膏干固后不减其固定力。固定后肢体肿胀,可沿剖开缝隙将

12、纱布绷带剪开,将剖缝扩大,在剖缝中填塞棉花并用纱布绷带包扎。 (4)手术后及有伤口患者,如发现石膏被血或脓液浸透,应及时处理。 (5 )注意冷暖,寒冷季节注意外露肢体保温;炎热季节,对包扎大型石膏病人,要注意通风,防止中暑。 (6)注意保持石膏情结,勿被尿、便等浸湿污染。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保护石膏原形,避免折裂变形。 (7)如因肿胀消退或肌肉萎缩致使石膏松动者,应立即更换石膏。 (8)患者未下床前,须帮助其翻身,并指导患者作石膏内的肌肉收缩活动;情况允许时,鼓励下床活动。 (9)注意畸形矫正。骨折或因畸形作截骨术的患者, X 线复查发现骨折或截骨处对位尚好,但有成角畸形时,可在成角畸形部位的

13、凹面横行切断石膏周径的 2/3,以石膏凸面为支点,将肢体的远侧段向凸面方向反折,即可纠正成角畸形。然后用木块或石膏绷条填塞石膏之裂隙中,再以石膏绷带固定。 【1 维持石膏的位置至石膏完全凝固 ,2 在石膏未干以前搬动运送患者时,避免折断石膏或变形,常用手托起石膏,忌用手指捏压。3 保持石膏清洁:防止被水、尿及粪便浸渍和污染。 4 注意功能锻炼:没有被石膏固定的关节需加强活动。即使是包裹在石膏里的肢体,也要遵照医嘱练习肌肉的收缩运动。5 注意冷暖变化,防因受冷致伤肢远端肿胀,或天热时中暑。 】8、 骨 折 的 治 疗 原 则 : (总体治则) 动静结合(贯彻固定与活动统一) 、筋骨并重(骨与软组

14、织并重) 、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 、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功能性密切配合)具体治则:复位 固定 功能练习 内外用药9、 创 伤 骨 科 三 期 用 药 原 则 , 辩 证 处 理 , 常 用 接 骨 药 。初期: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调阴与和阳并重。 (1)攻下逐瘀法 损伤蓄瘀而至阳明腑实证大成汤、桃核承气汤、鸡鸣散、复元活血汤;(2)行气消瘀法 损伤后有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桃红四物汤、活血四物汤、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柴胡疏肝散;(3)清热凉血法跌仆损伤后热毒蕴结于内,引起血液错经妄行,或创伤感染,邪毒侵袭,火毒内攻等证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等;(4)开窍活血法头部损

15、伤或跌打重症神志昏迷者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等。中期: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1)和营止痛法 瘀未消和营止痛汤、七厘散;(2 )接骨续筋法筋骨未坚续骨活血汤、接骨丹等后期:坚骨壮筋、补气养血、补养脾胃、补益肝肾。 (1)补气养血法 气血亏损、筋骨痿弱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参附汤、术附汤、芪附汤、参苓白术散等;(2)补益肝肾法肝肾亏虚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六味地黄丸、左归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健步虎潜丸、壮筋续骨丹等;(3)补养脾胃法脾胃气虚,运化失职,饮食不消,四肢疲乏无力,肌肉萎缩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健脾养胃汤等;(4)舒筋活络法 风寒湿邪入络,遇气候变化则局部症

16、状加重的陈伤旧疾 大、小活络丹,麻桂温经汤,疏风养血汤,蠲痹汤、舒筋汤,独活寄生汤,三痹汤等。10、 肩 关 节 脱 位 的 诊 断 和 治 疗诊断:(1)方肩畸形【正常:丰隆弧形 】 ,关节盂空虚;( 2)Dugas 征即搭肩试验阳性;(3)X 线片可确诊及类型,并可明确是否合并骨折;(4)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肩部活动障碍。治疗:新鲜关节脱位手法整复;陈旧性脱位一月左右且关节内无钙化阴影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失败及习惯性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整复方法:手牵足蹬法(kocher 法)外展、外旋、内收、内旋。拔伸托入法(推拿按摩法) 术者两手拇指压其肩峰,其余手指插入腋窝内,在助手对抗牵引下,术者将肱骨头向外上方钩托,同时助手逐渐将患肢向内收、内旋位牵拉,直至肱骨头有回纳感觉固定方法:一般采用胸壁绷带固定,将患肢上臂保持在内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