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技术总结报告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432589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ps技术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gps技术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gps技术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gps技术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gps技术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gps技术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技术总结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gps技术总结报告长安大学渭水校区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测绘二班十组姚伦谈盼唐升旗韦前江晴晴一、测区概况本测区位于东经1085426、北纬342216附近。位于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东区,测区北临体育场,东至校医院,测区内地势平坦,通视条件较好。本次实习在测区内布设8个GPS控制点,构建一个D级GPS网,满足实习需要。二、作业依据1、CH20*-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4、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5、CJJ8-85城市测量规范三、坐标系的选择和已有测绘资料GPS网的平面坐标系统

2、选用54北京坐标系和独立坐标系,高程采用85黄海国家高程基准。四、仪器设备和软件GPS控制测量采用3台AshtechZ-X双频GPS接受机(标称精度5mm+1pmmD,D以Km计),为双頻接收机,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静态基线(5mm+1ppmD)高程(10mm+2ppmD)AshtechZ-XGPS测量系统配备有星历预报软件(可预报30天内测区各测点一天24小时的卫星分布状况及健康状况)、solution后处理解算软件(包含数据传输、基线向量处理、GPS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五、四等(或D级)GPS网的设计和观测1GPS布网充分利

3、用GPS测量的优点,实测GPS控制点8个,其中已知点2个,未知点6个,组成最第 2 页小同步环6个,多边形异步环4个(计算选取)。独立基线12条,其中必要基线15条,多余基线5条。2GPS观测在实际外业观测过程中,使用3AshtechZ-X型GPS接收机,同时在三个GPS点上进行观测,有效观测卫星数4颗,时段长度90分钟。丈量天线高度,均从天线的三面丈量三次,在三次较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结束观测时,再丈量一次天线高,以作校核。在观测过程中,自始至终有人值守,并经常检查有效卫星的历元数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及时通知其它两台仪器,延长时段时间,以保证观测精度。六、外业数据处理及检核1

4、.外业数据处理外业观测后及时输入计算机,并进行外业数据的检查。根据自动处理基线向量的结果,检查基线向量方差比(Ratio)、中误差(rms)以及天线高等,方差比3,中误差20mm,参与解算的向量均符合要求。2.外业观测质量的检核根据GPS规范要求,各级GPS基线精度计算公式如下=a+bD按D级控制网精度要求,取a10mmb10ppmD=4.65Km(平均基线边长)代入上式,经计算得:=47.60mm(1)同步环检验根据GPS规程要求,其坐标分量应分别6ppm(1/166666);全长闭合差应10ppm(1/100000)。经检核全长闭合差最大为1/477503(同步环1),最小为1/21247

5、7(同步环4),均符合要求。(2)异步环检验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3*sqrt(n)*n=3Wx=Wy=Wz247.3mm异步环全长闭合差:W3*sqrt(3n)*n=3W428.4mm抽取独立基线异步闭合环4个,经检查其3条基线全长闭合差最大为13mm,最小为7mm,远小于规定的494.7mm,符合要求。七.平差计算基线处理成功后,即可进入软件的网平差界面,进行WGS-84坐标系下的自由网平差及三维约束网平差。GPS点WGS-第 3 页84坐标系自由网平差(1)GPS点WGS-84坐标系XYZ坐标平差及精度按GPS规程规定,基线向量的改正数:Vx=Vy=Vz3=142.8mm实测基线

6、18条,经检查最大的基线向量改正数为7mm,完全符合规程要求。基线的相对精度最高为1/72755;最低为1/108440。(2)GPS点WGS-84坐标系大地坐标及其精度WGS-84坐标的点位中误差最小为5.9mm;最大为8.7mm。篇二:GPS控制网技术总结。目录GPS控制网技术总结.3一、测区概况.3二、工程概况.3三、技术依据.3四、点位分布.6五、外业观测情况6六、数据处理.七、结论与建议.29RTK平面图测量总结.31一、作业过程.31二、内业成图成果(包括放样部分).32RTK放样总结.33第一部分作业流程.33第二部分放样结果图(图中白色线部分)33第三部分个人放样成果总结34第

7、四部分小组放样成果(见下页)34样本数据处理结果总结.36第一部分处理总结.36第二部分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改正数3实习体会.40第一部分技术总结.40第二部分体会与收获42第三部分意见与建议43GPS控制网技术总结一、测区概况此次测量布设控制网地区为武汉大学校园,测区内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发达,有较多较平均的控制点,视野开阔,点的通视性较好,树木、房屋遮挡的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在测量期间天气晴好。整个网由4个控制点和16个未知点组成,控制网区域几乎覆盖整个武汉大学,控制点分布较均匀。二、工程概况此次实习的目的是为了继GPS原理与应用课程之后,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书本

8、知识,为以后的工程项目和科研实践打下基础;通过该实习,掌握利用GPS技术进行第 4 页控制测量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复杂项目的能力。控制网为国家D级GPS网,要求控制网覆盖武汉大学,总共20个控制点,平均点距离约400m;以队为单位,完成设计、选点、观测,每个人分别做一个点的点之记,进行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提交各自的成果。本队共5组人员,每组人员分配一台仪器,小组人员相互配合,团结合作,经历两天时间,一共观测9个时段,每个时段60min,完成了此次测量任务。三、技术依据此次测量任务的技术依据为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1831420*

9、),D级网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见下表:另外,其他的规范要求如下:表1精度分级表2最简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的规定表3GPS网中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表4各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篇三:GPS与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GPS与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学院: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班级:测绘工程10-2班姓名:*二一*年七月八日GPS数据处理技术总结一、测区概况本次实习测区主要集中在*大学(*校区)与*大学(*校区)周边。测区范围内山区较多,道路复杂,房屋众多。原有已知E级网点遭到损坏,测区内通视情况欠佳。布点位臵相对地域开阔,便于进行GPS观测。测区内平均高程为海拔150米。测区控制范围大致位于东经11

10、01602-1101956之间。二、作业依据和已有测绘资料1、GPS与数字化测图实习指导书;2、技术设计书;第 5 页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1997;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城市各级GPS控制网平均边长表1(单位:km)城市各级GPS控制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表2表3:三、坐标系的选择中央子午线精度为111,测区投影分带为6带的第19带,3带的第38带。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平面坐标系统选用WGS-84坐标系,高程采用85黄海国家高程基准。横轴加常数500000m。四、起算数据五、仪器设备和软件GPS控制测量采用南方灵锐S86GPS接收

11、机,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静态基线(5mm+1ppmD)高程(10mm+2ppmD)这些GPS测量系统配备有星历预报软件、后处理解算软件,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南方数据转换软件为南方GPS后处理程序,基线结算及平差软件为中海达HGO数据处理软件,能够基线向量处理、GPS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GPS实测和数据处理时采用的其它设备移动电话、对讲机、计算机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六、E级GPS网的设计和观测1GPS布网充分利用GPS测量的优点,实测GPS控制点15个,其中已知点10个(采用5个平差),未知点5个,可使用接收机7台,分七个小组进行测量。网的设计是采用网连式布网方式,每1期都保持2台不变另外五台流动的方式。控制网如图所示:(GPS网型图)2.GPS观测在实际外业观测过程中,使用7台GPS接收机同时在不同的7个点上进行观测,观测四个时段,时段长度为大于90min。丈量天线高度,均从天线的三面丈量三次,在三次较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结束观测时,再丈量一次天线高,以作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