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页2017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2000道附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42587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42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2页2017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2000道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142页2017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2000道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142页2017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2000道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142页2017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2000道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142页2017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2000道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2页2017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2000道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2页2017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演练2000道附答案(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公共基础知识目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003第二章、毛泽东思想023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032第四章、十八大及其十八届三中全会044第五章、法律基础知识067第六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111第七章、经济知识135第八章、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150第九章、近代史纲179第十章、参考答案197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单项选择题(共 113 题)1.(2011 年一万名)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句话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东西B.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C.意识本身具有创造客观事物的能

2、力D.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2.(2011 年一万名)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方法的依据是( )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B.生产力的不同水平C.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3.(2011 年一万名)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A.能动性 B.直接性 C.客观性 D.间接性4.(2011 年一万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原理运用于实际,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C.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D.为人民

3、服务的作风5.(2011 年一万名) “所谓天才,就是一份灵感加上九十九分血汗而已。 ”这说明( )A.天赋的才能是天才的核心 B.天生的心灵禀赋是成功的关键C.血汗是指不辞辛苦地勤于实践 D.实践是人的知识和才能的唯一源泉6.(2011 年一万名)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2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7.(2011 年一万名) “万物皆备于我”是( )A.形而上学 B.辩证法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8.(2011 年一万名)漫步田野,水稻专家与普通人的认识是不一

4、样的;在月光下散步,艺术家与天文家的感受是不同的。原因在于( )A.在现实社会中,对于同一事物,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B.个人是认识的最小单位,但却是认识的直接承担着C.个人的认识不受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与制约D.个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9.(2011 年一万名)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变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学技术革命10.(2012 年一万名)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C.实现共产主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1.(2012 年一万名)面对消极

5、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12.(2012 年一万名)对于同一种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3.(2012 年一万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渡让后渡。 ”这两句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

6、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4.(2012 年一万名)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的承认15.(2012 年一万名)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际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16.(2012 年一万名)群众创

7、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社会生产方式 B.领导人的水平 C.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D.国际环境17(2012 年一万名)社会变革的实际是( )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18.(2012 年一万名)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实践基础上的( )A.制度创新 B.科技创新 C.理论创新 D.文化创新19.(2012 年一万名)马克思主义具有( )3A.理论创新的理论品质 B.解放思想的理论品质C.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D.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20.(2013 年一万名)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

8、.数度基本原理 B.背诵马列原著 C.密切联系群众 D.理论联系实际21.(2013 年一万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绝对运动性 B.自觉能动性 C.客观实在性 D.唯物辩证性22(2013 年一万名)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就是承认真理是( )A.客观的 B.主观的 C.可知的 D.正确的23.(2013 年一万名)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社会意识24.(2013 年一万名) “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

9、心主义观点25.(2013 年一万名)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C.共产主义原理的发表 D.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发表26.(2013 年一万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工厂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三大差别”归于消失,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三大差别”的是(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与农业的差别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27.(2013 年一万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科学发展观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8.(2013 年一万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

10、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需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A.一切人群关系的总和 B.一切人际关系的总和 C.一切公共关系的总和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9.(2013 年一万名)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这种道德起源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30.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是( )A 坚持先驳论 B 坚持不可知论 C 离开了社会实践,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D 认为一切具有普遍性的必然的的知识不可能来自经验31.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是( ) 。A 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 人

11、对人的依赖性社会、人对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C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D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3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 C 发展 D 辩证性33“手中无网看鱼跳” 、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强调的是( )A 劳动者的重要性 B 生产工具的重要性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生产关系的重要性3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从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发生就是( )A信息的产生过程 B信息的传播过程C信息的刺激过程 D接受和保留信息的过程35.“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4设这个中心

12、,就是大道理。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B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C要尊重客观规律性 D要发挥主观能动性36.“我们不可能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找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现成答案,必须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实践来不断加以回答。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句话说明( )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人的认识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38.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

13、本上说在于它( )A 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 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 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9.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A 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 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 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40 哲学的党性即党派性是指( )A 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 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C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4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 )A.黑格尔 B 费尔巴哈 C 马克思 D 恩格斯 42.唯物主义一元

14、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意识本质问题C 世界本原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4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44.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A. 宿命论观点 B. 唯意志论观点C. 机械唯物论观点 D. 朴素唯物论观点 45.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 )A. 概念、判断、推理 B.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C. 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D. 客体、主体、客体 46.意识的本质是( )A 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B 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 感觉的总和 D 逻辑的集合 47.马克思主义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