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健康生活教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42504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与健康生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学与健康生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学与健康生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学与健康生活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学与健康生活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与健康生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与健康生活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与健康生活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心理学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别及调节方法,使之能够更好的预防心理疾病,生活更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失眠与健康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分类: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一)社会剧变:我们的未来确定吗? 1、环境变化 (1)城市环境恶化 (2)农村环境在恶化2、科技发展 3、文化更新 (二)心理健康: 能够善待自己、善待别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 症

2、状自评量表(SCL90) 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二、生活在矛盾和不安中 (一) 成长的烦恼:个人自由的模糊性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 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的时间,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幼儿期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迅速的时期,是儿童增加词汇量最快的时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婴儿前期(0-2 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2-4 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

3、得自主感(最早自信的来源) ,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幼儿期(4-7 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目标品质。 (4 岁以后建立规则,性别角色,有了良心,羞耻感,主要影响来源父母,具有雄心,责任等主要来源于游戏) 童年期(7-12 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教师和同学占主导地位,教师父母的评价等;习得性经验) 青少年期(12-18 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影响因素,形成自我意识,对自我接纳,价值观信仰问题,学校学习和同伴为

4、主)成年早期(18-25 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爱的能力) 成年中期(25-50 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50 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人生智慧、贤明品质。 1、自由与孤独A、人格特质: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2、压力:P313

5、就是客观事件对个体的刺激。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叠加性压力 破坏性压力 三、学习的秘密 (一)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所谓过去的经验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这些经验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1、记忆分类:按内容: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动作记忆,对躯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

6、能的记忆。 2、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即不能加快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加快或再认叫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启示:从遗忘进程的规律我们应该得到启示,为了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要做到及时的复习,如果不及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多内容就忘记了,再去复习就是事倍功半,不如还没遗忘或忘得少的时候赶快复习,这样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人们如何解读世界1、认知偏差 2、认知一致性 3、刻板效应 4、晕轮效应 5、投身效应 (三)不合理认知的典型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在一起,

7、如“我必须获得得成功或别人必须友好地对待我”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客观事物的发展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不可能依个人意志而转移。当某些事物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2、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如:一些人面对失败的结果常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毫无价值” 。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3、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川灾难性的预

8、期的非理性观念。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比这更坏的情况发生,因此没有一种事情可以被定义为百分之百的糟糕透顶。若人坚持这样的观念,那么当他认为遇到了糟糕透顶的事情发生时,就会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体验中。 合理情绪疗法:ABC 理论,A 代表诱发事件;B 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如:有一个女孩,因得喉炎变得声音沙哑 A,于是整个人变得很自卑和孤立 C,在 ABC 理论看,声音改变的事实并不直接导致她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是她坚持认为女生的声音一定要娇柔清脆、富于女性化这种观念 B,才使她处于情绪困扰的状态中。四、情绪:你本来可以快乐一点(

9、一)情绪、情感: 1、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区别: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从这一点说,情绪这一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 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对美的欣赏,对丑的厌恶等。所以,情感代表的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情绪代表的是感情的反映过程。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离开了情绪,情感也就无法表达。3、抑郁 五、人格 (一)人格的定义:是各种心理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

10、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1、人格的特性: 独特性: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长起来,因而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没有哪两个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构成了人格的独特性。 整体性:包含在人格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得到,但却表现在行为中,让人的各种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一个整体,体现了他独特的精神风貌。 稳定性:由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直的,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 功能性。外界环境的刺激是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的,也就是说,

11、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因而,一个人的行为总会打上他人格的烙印。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因而,一个人的形成必然会反映也他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的特点,他受到的教育的影响。这说明人格的社会制约性。但是,人的心理,包括他的人格,双是大脑的机能,人格的形成要以神经系统的成熟为基础。所以,人格又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气质 2500 多年以前,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根据自己的观察,将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体质型。 日本古川竹二提出血型说:A 型人温和老实、消极保守、焦虑多疑、冷静但缺乏果断,富

12、于情感;B 型人积极进取,灵活好动,关于交际,爱说寡信,多管闲事;O 型人胆大好胜,自信,意志坚强,爱支配人;AB 型人其外表象 B,内在象 A。 六、爱与性1、爱情与喜欢的区别: 依恋:爱情中的双方在感到孤独时,会高度特异性地去寻找对方来伴同和宽慰,而喜欢的对象不会有同样的作用。 利他:恋爱中的人之间会高度翔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已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对方有不足时,也会表现高度的宽容。最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人,在恋爱中也会表现出某种理解、宽容、关怀和无私。 亲密:恋爱的双方,不仅对对方有高度的情感依赖,而且会有躯体接触的需要。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核心成分。 2、爱情的三角

13、形理论 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 、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 激情和浪漫能持续多久:印度学者古普塔调查 50 对夫妻,发现由爱情结合的夫妻婚后 5 年,彼此膑情感会不断减少;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由家庭之命而结合的夫妻,开始的爱情水平并不高,但他们的感情会慢慢增加,5 年后大大超过了因爱而结合的夫妻们。 七、和谐人际 1、首因效应 P119: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和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对其后的实、理解、

14、忠诚、真实、可信;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同真诚有关。排在系列后面最不受欢迎的品质如说谎、假装、不老实等也都与真诚有关) 。信息的组织、理解有较强的定向作用。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 2、沟通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大众沟通,即传媒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如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信息交流过程。P150 体语沟通(眼睛、面部表情、躯体运动、手势等) 3、良好的人际关系应了解的几种现象 (1)人际

15、距离: 公众距离(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场合沟通时的人际距离,此时沟通往往是单向的)4-8 米; 社交距离(彼此认识的人之间的交往距离。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1-4 米; 个人距离(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此时,人们说话温柔,可以感知大量的体语信息)0.5-1 米; 亲密距离(这是亲人、夫妻之间的沟通和关键设备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刺激)0- (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熟悉与邻近;相似性;互补;外貌;才能;人格品质(真诚、诚(3)从众 P161 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

16、 。自愿性是从众的重要特点。 从众行为的原因:寻求行为的参照;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 影响从众的因素: 群体因素:群体成员的一致性愈高,个体面临的群体压力也越大;个体越容易产生从众行为;群体的凝聚力越大,对个体的吸引力越强,个体越容易从众。3-4 人最合适;群体规模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个体从众行为的可能性随群体规范的增加而上升。但超过这个范围,群体规模的影响不明显。 个体人格因素: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从众行为越少,反之,个体自我评价越低,从众行为越容易发生;个体自信心越强,从众越少,个体自信心低的,容易发生从众。 八、睡眠与健康 九、心理健康 十、心理疾病 (一)精神病与神经病的区别(二)病与非病三原则 P260: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三)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P261 1、认知障碍 感知障碍(感觉过敏、减退、内感性不适、错觉、幻觉、视物显大、显小症、非真实感等等) 思维障碍(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