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行家庭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424165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实行家庭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农村实行家庭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实行家庭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实行家庭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村实行家庭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中国 WTO 的加入,我国目前一家一户的狭小分散经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日益呈现出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地划分过于零星分散,土地浪费较严重。中国八亿农民,按一家三口计算,近 2.6 亿个农户家庭,一家算两块地,就有 5 亿多块地,这上亿块地,其分界路就如蜘蛛网一般,两亩一块,一块分界占地算 40 平方米,分界路占地就有近 3000 万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二、经济收入增长乏力,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滞缓。在当前科技水平条件下,每

2、户农民靠种几亩耕地,即使土地集约化经营,回报率再高,农业收入总量也是难以有较大增长的。近几年来,党和政府为了帮助农民增收,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和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推广优良品种、农业产业化等等,收效有但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经营规模不够大,单位土地投入劳动力过多造成。三、妨碍先进生产手段的采用,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目前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是以土地均分为基础,土地好坏、远近搭配的平等条件进行分配的。这种土地分配办法把一些成片的土地因多户共同承包而划得狭小而零星,一来有的地块人地分离较远,不便耕作;二来土地过于狭小,影响农业机械耕作的效率,增加了使用机械的困难,有的地块农用机械简直无用武

3、之地,只能传统农业劳作方式。同样,土地小块经营农户经济实力差、资金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都会遇到很大困难。这表明,分散、零碎的一家一户农村承包制的经营方式与农业现代化不太协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四、家庭农业势单力薄,难以面对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小规模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经营方式,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单位土地投入的劳动力过多,农业产品成本难以降下来。同时,土地田块过小,不利于先进农业科技成果、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外,使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削弱了科技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小块经2营方式出产的农产品,很难抵挡得住国外

4、规模经营出产的价廉物美农产品的冲击。家庭土的承包责任制有缺陷和不足,那它就存在对现有生产力不利环节和方面,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于补充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一、 优化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环境,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解决当今农村家庭土地承包中的人地矛盾的主要着眼点是想办法将承包农村土地上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这方面着重要优化三个方面的环境。一是要优化法制政策环境。二是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三是要优化人文教育环境。实行城乡劳动力权力平等,就业机会均等的市场化就业制度。二、坚持和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用适度规模经营作有益补充。将部分农民就地转为农业工人,

5、同时把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和养殖业,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家庭收入。三、 促进“小农家庭经营”向“小农集约经营”迈进,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要把技术集约当作“小农集约经营”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国家要增加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比如加强对太空育种的研究与推广。不仅如此,建立和完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也要作为农业集约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实现农业生产部分手段由“松散低效”向“专业高效” 转变,提高科技和现代生产手段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让我国的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四 、认真调处各类土地矛盾和纠纷,规范和完善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一是正视部分村组耕地发包分配中多占不均的问题。要因势利导,客观公正地调解处理农村的各类土地承包纠纷和土地流转纠纷,加强土地纠纷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的建设,充分运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方式,把调解土地纠纷与完善二轮承包工作结合起来,把调解土地纠纷与完善土地流转合同、流转手续结合起来,各级党政干部要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农户土地流转收益的主体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