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登岳阳楼 导学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4097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登岳阳楼 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登岳阳楼 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登岳阳楼 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登岳阳楼 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登岳阳楼 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登岳阳楼 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登岳阳楼 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体会诗歌语言,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受诗歌雄浑阔大的意境。“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 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请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 渚者!流者!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正是对岳阳楼的绝美概括。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 为杜甫辗转颠沛流离之作, 这年春天,杜甫从成都流浪到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又出蜀东下,经湖北江陵、公安等地 ,于冬天辗转入湘,到了岳州(今岳阳市 )。此诗就是此时诗人的

2、登楼抒怀之作。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中“坼”与“浮”的表达效果。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眼前 ,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意即“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得多”。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注】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

3、此诗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时所作。简要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资料由 友情提供,后两联侧重抒情。庭水、岳阳楼、吴楚天地、天地日月星辰、孤舟、关山、栏杆。这些景物壮阔而悲凉。的开头两句表现了杜甫终于实现登楼夙愿的愉快。如清人仇兆鳌认为: “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 萧涤非也说:“昔闻其名, 今临其境,言外见得,这也是一件快事。”(杜甫诗选注)傅庚生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杜甫怀着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等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下这开头两句:过去只听说有洞庭水,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楼。这是沉郁之感 ,不是喜悦之情。如果是喜悦之情,与结尾“凭轩涕泗流”也就连不到一起了。

4、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 ,既“老”且“病”,漂流湖湘,以舟为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前途茫茫无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渺,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寓想象。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形象。1)孟浩然诗的意象仅限于云梦泽、岳阳城 ,而杜甫诗的意象则拓展到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宇宙都包容在内。(2)杜甫诗中“坼”“ 浮”两字炼得好,广袤千里的吴楚两地就是因为有了这片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这湖水之上缓缓行进,这景象何等恢宏!舟江陵,南游岳阳时而作,诗人所表达的是快乐、喜悦的心情。大雁高飞,带走了我心中的忧愁和苦闷;好月出山 ,仿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大雁多情 ,君山有意,愁去喜来,令诗人喜出望外。同时这两句想象奇特, 在云间“连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