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配器风格探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98607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配器风格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配器风格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配器风格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配器风格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配器风格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配器风格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配器风格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配器风格探析【摘 要】本文从配器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管弦乐作品荒山之夜的风格特点,以音乐的结构以及发展方式为线索,结合各部分较为突出的管弦乐手法,举例分析了作品中音响效果的实现手段。 【关键词】配器;混合色调;音响的张力 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俄国作曲家,“强力五人集团” 成员。童年时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十三岁进彼得堡禁卫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军团充御前禁卫军,两年后脱离军界。曾师从巴拉基列夫,他的作品不仅是庄严的悲剧,而且具有热情奔放的特点以及辛辣的讽刺和幽默感。 穆索尔斯基的器乐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是展览会上的图画和荒山之夜 。取材于民间神

2、话传说的交响音画荒山之夜是俄罗斯标题交响音乐的杰作,它以构思新颖、形象逼真和色彩浓郁而引人入胜。这部作品经历了漫长而略微复杂的创作过程,而由他的朋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整理、配器的版本则在首演时就获得了成功。 作品的配器发挥了管弦乐队“群响” 的效果,除了典型的成组乐器的功能划分以及线条的加厚带来的浓郁音响之外,织体内部的混合色调还为音乐注入了一种神秘的、传说般的气氛。 音乐由动机式的材料展开,同一材料的变型叠合构成纵向上的声部形态在这部作品中十分多见,通过音区、音色以及演奏法的区分,而产生出对比层次,同时各个声部相互衬托、强调,使音乐的表达力量集中、形象鲜明。例如作品的开头,第一、第二小提琴八度

3、奏围绕 A、#G 两个音起伏的半音环绕型三连音动机,以 PP 的力度奏出,两小节后,伴随力度的渐强,加入了中提琴以及大提琴、低音提琴在 A、#G 两音之间交替的行进式的低音,同时高声部加入第一长笛和第一双簧管的长音 A。而在第 5 小节中,加入了高音木管以及中提琴声部的附点四分音符紧接三十二分音符快速级进的线条,在低声部以两支大管勾勒出这一线条的框架,并强调了力度渐强的效果。第一、第二小提琴以及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继续保持之前 A、#G 两音材料。此外,加入了两支圆号、定音鼓在 A 音上的持续音。可见,各个声部以不同的音型强调了核心动机,节奏、音色、音区上的区别将音乐划分出层次,同时获得了凝聚、集

4、中的音响效果。 动机展开式的写法在这部作品中更多的是刻画了一种场面或是形象,与作品所表现的女巫的聚集、宴会的急躁而混乱的基调十分贴合。看似琐碎的动机实则有迹可循,有时它作为背景,当旋律线条出现时,更像是嵌入在这一背景中。例如作品的第 14 小节,主部主题的呈示,大部分乐器参加了演奏,而主要因素只有两个,其一是两支长笛、两支双簧管、两支单簧管以及第一、第二小提琴担任的动机式的背景声部;其二是由两支大管、三支长号以及大号、中提琴、大提琴以及低音提琴担任的主题旋律。从声部与音色分配来看,两种因素占用了不同的音区,调动了相应音区的乐器,产生了大面积的跨组的音色混合,音响均衡。而包含了铜管乐器的主题厚实

5、有力,得以突出。这两种因素结合的主部主题形象地描绘出魔王撒旦到来,女巫们加速靠拢的情景。 主题和背景都使用了加厚的线条,加强了音响的气势,音色的统一、再分,恰恰是配器为乐队带来的整体而富有层次的效果的手段。 副部主题,由一个短句对前一短句的模进并重复构成,前一短句的旋律包括木管组的两支双簧管、两支单簧管以及铜管组的圆号,后一短句的旋律将铜管组中的圆号声部替换为小号,并加入了弦乐组的第一、第二小提琴以及中提琴,线条加厚。而这两个短句的伴奏声部由快速上行下行的音阶构成的装饰性的句子也随着旋律声部的改变而改变,在前一短句中集中在中低音区,由大管和弦乐担任,音响低厚,在后一短句中集中在高音区,由短笛和

6、长笛担任,音响高亮,同时加入弦乐泛音进行强调。这一音响听上去是两个要素在不同的音区、音色中穿梭,游移,各自加厚的声部也加强了线条的冲力,在快速进行的音乐中,对比十分强烈和富有戏剧性。 作品的旋律,除了在尾声中的,都使用了加厚的线条,音色的混合、加浓,提高了音响的融合度,是获得整体统一音响效果的配器手段。 第 82 小节开始,副部主题以旋律加伴奏的织体再次呈示,木管组以同质色彩的乐器八度重复担任旋律,即以双簧管+大管八度奏第一句,以长笛+单簧管八度奏第二句,弦乐组以震音和拨奏的奏法担任伴奏。 作为音乐的发展,这种音色混合由同组变化为不同组或反之。在第 98 小节,木管组与弦乐组形成混合音色继续展

7、开这一主题。 在作品的展开部,第 176 小节处弦乐组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标记了 col legno 的奏法,加上之前标记的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 con sord.,使弦乐组的音色变得细弱,木管组的第二长笛、第二双簧管使用了非常低的持续音,圆号的长音使用了开放演奏与阻塞音交替的演奏法。这些细致的配器为这个漫长而平淡的段落增加了一些不安的气氛,一开始像是弦乐与木管的对话,之后两种动机在木管组和弦乐组之间同时进行和重复着,并发生了两次交换,最终以混合音色进行了统一。 作品的再现部自第 260 小节开始,配器上的变化十分明显,引子中由弦乐担任的三连音线条交由木管组担任,而弦乐组则担任行进式的低音

8、线条,织体呈现出成组的功能划分的特点。再现部这种配器上的改变显然是在力度和厚度上都有所增涨,使先前的形象更加突出,也犹如这部作品的故事脉络,妖魔们在黎明到来之前的最后的疯狂肆虐。这一部分发挥出乐队全奏的力量,高潮迭起。然而最终在木管和弦乐逐渐消减和下行的音阶进行中归于平静。 尾声与作品之前的部分对比非常明显,加入了管钟和竖琴,低音提琴将 E 弦改为 D 弦,并以分部的形式贯穿至乐曲的末尾。由持续音开始,描绘村中教堂的钟声,在宁静和逐渐明亮的氛围中,第一单簧管奏出了一段优美的旋律,取材于俄罗斯民歌,长笛提高小二度将这段旋律发展下去。这段独奏的纯音色的主题与之前所有的混合音色的、加厚线条的主题形成了强烈的色彩上的反差,它纯净、明亮,并且直到乐曲的最后一刻才出现,这恐怕是这部作品配器中最强烈的戏剧性效果了。 作品的配器以外在的力量和内在的波动,结合音乐的布局和结构,获得了音响的张力和色彩。其音乐的发展方式,不以旋律为线索,而是以动机发展、连结的整体音响效应产生场景、形象对音乐进行刻画,体现了织体、音色组织的巧妙和严谨。音响的紧张度、音乐的戏剧性在乐器群组的结合“轰鸣” 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