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2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39059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调研报告]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今年暑假我们组成了一个小分队,赴商丘睢县路楼村进行实践调查,采用座谈、访问等形式对该村的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做了相关调查。、路楼村专业合作社基本状况耕地有 2400 多亩,采用个户种植,合作社统一管理,成员由村民自愿组成,运作资金由成员支付,现期无国家补贴。为引进高

2、新技术,定期会请专家前来指导。该村大量种植西瓜、棉花。为增加收入最近几年还增加了芹菜试种。合作社成立初期基本无利润可言,至今仍存在资金不足、缺电情况。二、专业合作社的影响 (一)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市场的信息通过合作社较为准确地传递给农户,合作社通过自身经营引导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区域和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睢县农民针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绿色蔬菜,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二)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层次。合作社为农业标准化的推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推广提供了组织保证。合作社通过

3、组织分散的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积极注册产品商标,打造优质知名品牌,推广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极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合作社发挥自身特有的组织载体优势,把从事同一产品的农民联成紧密的统一体,紧扣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推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业务培训、统一农产品检测、统一产品销售” ,把一家一户的零散力量统一整合,产购销一条龙,凝聚起分散产业的整体合力,改变技术规范不同、产品标准不一而导致的无序竞争,有利于生态农业、品牌农业、标准化农业等现代农业的推广实施。 (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合作社组织成员积极引导

4、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稳定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经济效益。合作社的返利、分红制度直接带动农户增收,合作社向入社农户无偿提供农技、市场信息,低价提供优质种子、农资等社会化服务项目,间接地节约了农户的生产成本,也促进了农民增收。(五)促进了行业的自律和规范。由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生产、销售会有很大的自发性、趋同性和盲目性,容易导致农业产业的大起大落,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避免了农户之间、农户与加工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实现了行业优势,联合互补,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各

5、国发展农业的通行做法。实践证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利于创新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引导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优化配置农村资源和生产要素,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增强“统”的功能,解决一家一户想办而又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七)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出现的问题农民合作组织在提供某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当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城乡二元体制内,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都极其

6、匮乏,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农民自己的组织渠道形成农民的互助、互救机制,以缓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矛盾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三、专业合作是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出现的新兴经济组织,它在富裕农民、提高农业产业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越来越受到各国各地的重视,有些地方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速度很快并从中受益。但在有相当多的地区,基层党组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扶持力度还不够大,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到合作社建设中去。在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带动作用有限,入股社员

7、大多数自发形成,整体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引进高科技的途径有限。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有限,发展后劲不足。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的成本较低,但仍需要一定的资金才能从事具体业务,且国家补贴少甚至没有补贴,大部分资金需要合作社成员投入,而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积累机制还不健全,自身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其服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三) 、合作社人才缺乏,严重影响组织活力。在农村,具有公平公正、无私奉献、甘愿为众人服务的思想品德和兼具懂经济法规、熟悉市场规律、善经营管理素质的带头人少之又少。有些带头人有前者品德又没后者能力,有后者才干又没前者品德,致使多数合作组织缺乏活力。(四)农民专业合

8、作社社员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四、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建议农民是专业合作社的主体, “民办、民管、民受益”是合作社必须坚持的原则,借其他发展合作社先进地方的经验,在农民文化素质低、民主意识差的现实条件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在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由政府引导发动、政策带动、强力推动。(一)寻求发展机遇,全力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浓厚氛围,坚持早谋划、早起步。二是坚持广泛宣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奠定了舆论宣传基础。(二)探索发展模式,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格局(三)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聘用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

9、型人才,指导合作社成员规范管理,指导农民利用最新技术增加作物产量。(四)对农民进行种植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五)坚持典型带动。在现有合作社中选择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又符合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的合作社作为示范代表,通过帮助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促进自我完善等帮扶措施,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典型带动农民兴办合作社的积极性。(六)坚持特色发展。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农民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拳头产品,不具一格、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或资源优势的专业合作社。(七)利用贷款形式解决资金不足难题,争取信用社的支持,地方信用社应给予农民低利率的贷款优惠政策。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通过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就是希望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真正达到建一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帮群众的目的。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进一步了解了农村专业合作社,它的发展是将带动农民致富,从路楼村的形势来看,发展专业合作社是农民明智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