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388553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小学语文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当今,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运用、传递信息的综合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中应激发其创造兴趣,自主学习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的信心,使他们获得

2、取得成功的鼓舞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在语文课堂上师生在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 学会 ”到“会学”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 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 ,而是要体现出“个性的、生 动活泼的、充 满生命活力” 的学生。而教师就不再是课堂的“主角” ,其主要任 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 。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这个既

3、是“主体” 又是“客体”的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课文的阅读不外就是知道里面所讲意思,存在这种心理现象比比皆是,学语文简直一点味道都没有。那如何促使学生重建学语文的兴趣呢?这可要看教师的本领了即如何运用教学艺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巧于点拨。从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情景交融的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上能语文教学快地完成。以下以小学小学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这一篇讲读课文为例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实践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被傣族人民视为 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4、而 1961 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富有民族情趣的泼水节。本课的最大难点在于周总理生活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距离,他们大部分连周恩来总理是谁都不知道,更难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特殊感情。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为什么使人“ 难忘 ”?如何理解 “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这 个情感重点?我想首先要走进理解周总理生活的那个年代,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品质,感受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人敬佩、老百姓对他的无限热爱和无比崇敬。所以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

5、,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 “情” 的感染更有效于“理 ”的说教。所以,我以 “情”为 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 情感” 中学习,并以此加以 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借史激“情”要想让学生对周总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周总理的待人处事等细节入手,使学生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先利用活动课为学生们播放了有关周总理的记录片。在这些影片里,描述周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参加革命后表现的沉着,机智,乐观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后总理奔走于大江南北到他叱诧于国际外交风云中,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争取外交独立做出的贡献。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总理赫

6、然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观看记录片的同时,在情感上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情感互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他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了。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更是崇拜。以至于许多孩子把“这是老 师说的” 常常挂在嘴 边。这又为我们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课堂上,老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动的。在众多领导人当中,我本人非常敬佩周总理,我常常在观看总理的影片时激动无比,我常常为我们有一位这样的好总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7、。在课前,我满怀激情地把我的这种感受和学生一起交流。我说:“总 理的好是我们无法用文字去表达的。假如用老师的二十年时间换回总理的一年时间,我非常乐意。 ”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一群二年级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我意想不到的。很明显,学生在通过之前观看的有关总理的记录片,他们知道老师对总理的敬佩程度。学生完全和他们的老师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老师对总理的爱戴,尊敬成功地转移到学生的身上。三、读文悟“情”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课文

8、里,开篇的“火 红火红” 一词,就明 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 “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 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 襟白褂” ,“咖啡色长裤”, “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 满面” ;快乐的动作 “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这篇课文主要表达总理和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这是文章的中心。通过各种渠道的感情激发,以“ 情感的熏陶” 取代“乏味的讲 解” ,能使学生跨越 时间的隔 阂,了解周总理的伟大,对学生突破课文各个难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何晓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