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提纲(17版教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383745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提纲(17版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提纲(17版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提纲(17版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提纲(17版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提纲(17版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提纲(17版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提纲(17版教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教育法治化就是(通过法律规章来协调、规范和引导)教育关系以及教育行为,从而保障教育秩序,实现教育目的。P1,教育法治化包含内容:1,教育立法。教育立法是教育法治化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只有有了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才能使教育事业在建设和发展中有法可依。2,教育执法。教育法治化必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通过教育法律法规去维护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3,教育守法。教育守法是教育法治化的保证。教育法律法规只有在被教育主体遵守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规范和引导作用。P3,教育法治化具有以下 4 个特征:1,教育法治的权威化。教育法治的权威化体现在在教育领域法的权威化和法治的权威化。2,教

2、育治理的法律化。任何主体对教育的干预和影响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3,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教育关系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职责必须明晰、规范并加以保障和保证。4,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法治精神蕴含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基本价值,也体现了主体的自由平等意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以及权利义务观念。P7,教育法治化与依法治教的关系。依法治教主要侧重于教育管理,从内涵上要比教育法治化狭窄,没有教育法治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教育法治化则体现了法治时代的精神与理想,体现了法治时代对教育的影响和要求。依法治教强调缘法而治,教育法治化则强调法治精神。P7,教育法治化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

3、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治国方略,这必然要求教育事务的治理也必须在法律的规则和框架下运行,也就是要求依法治教或者教育法治化。教育法治化促进依法治国。教育要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同时教育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由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教育法治化的发展能够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合格人才,从而有力促进依法治国,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P9-10,如何理解和并提升教师的

4、法治素养?(先解释内涵,再讲提升路径)公民的法治素养是公民在社会实践中关于法治的认知、观念、知识和思想体系的总称。教师作为公民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的法治素养要求法治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法治社会的形成和良好运行前提是全体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治素养。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既是公民也是教育者,这一双重属性对教师的法治素养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教育的育人本质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育人的本质特性决定了教师更应该知法、守法和用法,教师法治素养提升了,才更有可能培养出具备法治素养的学生。二、教育的复杂性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当前高等教育面临更多更复杂性的问题

5、,只有教师法治素养提升了,才更有可能从容应对各种教育问题。教师法治素养主要表现为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1,法制意识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前提。教师的法制意识就是教师在日常行为中法制观念先行;2,法治思维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重点,法治思维是指将法治的各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试;3,法治精神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保证。法治精神蕴含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基本价值,体现了主体的自由平等意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以及权利义务观念。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1,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2,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3,塑

6、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第一章 高等教育政策总论P31, “双一流”总体建设目标: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到 2020 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第二步到 2030 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P36,高等教育主要任务:1,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 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4,

7、提升科学研究水平;5,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6, 优化结构办出特色;7,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8,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第二章 高等教育基本政策P57,高校设置专业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 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2, 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3, 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4, 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 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6, 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须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P65,经调查,确认被举报人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高

8、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第二十七条):一、 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二、 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三、 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四、 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贡献;五、 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申请学位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六、 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七、 其他根据高校学校或者有关学术组织、相关科研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的行为。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 年 12 月

9、1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共计 20 条修订。P85+113 关于考试作弊、舞弊的相关条款;新法第 79 条明确规定:“非法获取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的;抄袭他人答案的;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的作弊行为”等 5 种行为属于考试作弊;新法第 80 条则规定:“组织作弊的、通过提供考试作弊器材等方式为作弊提供帮助或者便利的、代替他人参加考试的、在考试结束前泄露、传播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其他扰乱考试秩序的行为”等 5 种行为属于组织或者帮助考试舞弊。新法第 81 条还规定

10、:举办国家教育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P86,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的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教育法第三条、第六条第一款、第二款等规定实际明确了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即社会主义性质。其一,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内容内在统一,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和方向,最后落脚于教育是人民的事业,要为人民服务,教育培养的人才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其二,教育必须坚持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坚持依法治教,

11、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从宏观看,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从微观看,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体现教育的人民性。其三,教育内容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导向。 教育法规定了“四个加强” ,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教育。其四,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保证,也是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和成功的根本所在。P87

12、,对我国教育目标的理解第一, 教育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第二,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重心,我国的人才培养必须注意四个方面的统一。一是培养的人才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社会责任感,培养可靠的接班人;二是教育内容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三是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四是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P92,学业证书制度与学位制度学业证书包括学历证书和非学历证书两类,学历证书分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和肄业证书三种;非学历证书包括成人高等教育试行的专业证书和其他各种学习、培训完成后颁发的学业证书。P9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权

13、利1,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 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4, 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 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 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 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 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P103,受教育者权利具体来说,受教育权包含以下一些内容:1,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 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

14、, 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5,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P129, 高等教育法第 28 条规定,章程应当记载以下事项:一、 学校名称、校址;二、 办学宗旨;三、 办学规模;四、 学科门类的设置;五、 教育形式;六、 内部管理体制;七、 经费来源、财产和财务制度;八、 举办者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九、 章程修改程序;十、 其他必须由章程规定的事项。P130,章程内容分为三类: 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是指法律规定章程必须记载的事项,缺少其中任何一项或任何一项记载不合法,整个章程则

15、无效;相对必要记载事项,是指虽然法律规定这些事项,但是否记载于章程中,可以由当事人决定,若不予记载,也不影响章程效力。任意记载事项,是指除上述两类之外,在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当事人认为有必要载入章程的事项。P132,高校章程制定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了:成立起草组织、形成章程草案、征求意见、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校长办公室会议审议、学校党委会讨论审定、报批准机关、核准机关进行审查、以学校名义发布章程文本。P134,高校教师的聘任制度:聘任制,一般又称“聘请制”或“合同聘任制” ,指用人单位以合同形式聘用工作人员的一种任用制度。P135,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 主题的自主性;

16、2, 关系的合同化;3, 形式的可选性。P140,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一、高校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如果高校以行政主体的身份行使行政权与学生发生权利义务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就是行政法律关系;判断出高校对学生做出开除、退学处分,不予颁发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决定,及其他严重影响学生权益的行为,属于行政行为,高校与学生之间成立行政法律关系,高校行为能够受到司法审查) 。二、高校与学生的民事法律关系(高校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即二者建立的是民事法律关系,主要涉及侵权损害赔偿问题,如因学校建筑、设备的安全问题引发的侵权问题等。 )P144,权利救济所谓权利救济是指当人们的权利受到侵犯后所给予的法律上的弥补、补救,以使其合法权益恢复至受侵犯前的状态。三大方式:教育申诉制度、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诉讼。教育申诉制度高校学生受教育权受到侵犯后所能寻求的申诉包括 2 类,1 是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诉,可简称为“校内申诉” ;2 是向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可简称为“行政申诉” 。校内申诉的受案范围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负责受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