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复习修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37554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复习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复习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复习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复习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复习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复习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复习修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单元文言文总复习公输同步练习一、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起于鲁( ) 2、公输盘不说( ) 3、子墨子起,再拜( )( )4、不可谓知类( )5、然胡不已乎( )( )6 胡不见我于王( )7、子墨子九距之( ) 8、子墨子守圉有余( )9、公输盘诎 ( ) 10、吾知所以距子矣(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2、方五千里( )13、 吾义固不杀人( ) 15、夫子何命焉为 ( )( )16、请献十金 ( )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夫子何命焉为? 2、宋何罪之有? 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4、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5、公输盘九设攻

2、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 三、阅读答题:(一)、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公输盘曰:“诺。”1、文中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你从段中“行十日十夜”读出了哪些信息?2、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3、墨子将欲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置于理亏境地的一个句子是什么?最能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极具欺骗性的一个句子是什么?4、“公输盘服”,一个“服”字,表明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试简析文中墨子的论说技巧。5、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人物有关的成语。(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6、本文与战

3、争话题有关,联系现实,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词。(二)、子墨子见王,“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填空:A、本文主要通过 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墨子连用三个对比,将楚宋两国的物产作了比较,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正如楚王自己所说“ ”。B、文中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 、 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C、文中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 ”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2、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如何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3、通过外交手段避免战争的爆发的事例很多,请你略举一例。4

4、、 从选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最少说两点)。5、你能概括一下课文中所描绘的墨子、公输盘、楚王的形象吗?孟子两章同步训练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空乏其身 ( ) 百里奚举于市( )苦其心志( ) 人恒过( )5、翻译句子:2(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9、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得道多助,失

6、道寡助同步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2、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 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三)、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 2、夫环而攻之( )3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4、兵革非不坚利也( )5 、委而去之( )( )

7、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四)、翻译下面句子:1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鱼我所欲也

8、同步练习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贤者能勿丧耳( ) 4、一箪食,一豆羹( )( )5、呼尔而与之( )( ) 6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乡为身死而不受( )10、是亦不可以已乎( )11、此之谓失其本心( ) 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三、选择:1

9、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今:今为宫室之美 今天下三分 B与:呼尔而与之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3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历三世 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2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 A此: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生:得之则生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 由是先主遂诣亮 D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四、理解回答:1、课文第一段的论证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请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并说明划分理由。2、第一段开头有什么特点?结尾“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什么?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第二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4、就论证角度看,写

10、饥民不接受关乎生死却是无礼施舍的“一箪食,一豆羹”,是从 面举例,写有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之奉”是从 面举例。5、“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用原文回答) 。6、从全文看,本文的论点是 7、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_。 8、孟子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 “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

11、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在宋城 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公输)1、词语理解。(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遂逐齐师( )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 )公输盘诎 ( )(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