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天涯沦落逢知己——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特色探微》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37411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天涯沦落逢知己——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特色探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教育]《天涯沦落逢知己——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特色探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教育]《天涯沦落逢知己——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特色探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教育]《天涯沦落逢知己——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特色探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天涯沦落逢知己——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特色探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天涯沦落逢知己——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特色探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天 涯 沦 落 逢 知 己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特色探微摘要: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一首以叙事为主兼抒情的现实主义诗歌。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政治上受打击,遭 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本篇从五个方面对琵琶行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一、主题的双重性 二、在 语言上成功地对音乐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三、在 艺术手法上,故事性的情 节和隽永的抒情巧妙 结合;四、在琵琶女人物形象塑造上形象生动。五、 现实主义构思。关键词:琵琶行 艺术特点 现实主义 语言表现力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一首以叙事为主兼抒情的现实主义诗篇。这首诗是白居易贬官到江州第二年所作,作品借着琵琶

2、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篇作品中,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知已,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已,哭已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为一体,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所以作品受到广泛流传。唐宣宗在吊居易中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就是明证。琵琶行这首诗歌内涵丰富,它借助恰当的艺术形式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内容。下面就其诗歌艺术特点展开具体分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主题的双重性白居易写琵琶行时,已有四十多岁。在这以前,他曾经写过许多富有人民性的作品,并且还参与过一些政治活动。在那些作品中,他以深刻的同情描绘过人民的苦难,愤怒地批评过统治

3、者的残暴与贪婪。而在政治活动中,他也曾勇敢地发表过一些正直的言论。但是,这样一位热心于改革现实的诗人,却遭受到当权的达官贵族们所排挤,在元和十年(八一五年) ,他终于被贬为江州司马。如琵琶行的序言所说,白居易被贬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他因为送别一个朋友偶然在湓浦遇见一个善弹琵琶的歌妓,这个年长色衰的歌女的不幸,感动了他,并且不禁使他联想了自己的遭遇。作者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的演技和她凄凉的身世,抒发了他自己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诚如元稹所说的“自篇章以来,未有如此是流传这广者”方可窥其一斑.2二、 成功地对音乐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大概人们都会有这种感觉

4、:在中国乐器中,琵琶是最关于抒发幽怨的。所谓“公主琵琶幽怨多” (李颀诗) ,正好指出了这种乐器的特点。王昭君、秦香莲、赵五娘,这些绝代的悲剧人物,她们都会借着琵琶诉说过她们的苦衷。她们用琵琶弹出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悲愤的声音,千百年来,不知感动过多少人!同样的琵琶行中的这个歌女,她在琵琶弦上锁抒发的那种忧郁、凄苦的心情,也离立刻引起了白居易的无限的感慨。对诗歌语言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下(1) 靠使用具体的比喻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十四句中,诗歌借助语言的音韵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大弦嘈嘈如急雨”把大弦弹奏的“嘈嘈”的声音比作“急雨” ,既用“嘈嘈”这

5、个叠字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 “小弦切切如私雨”亦然,把小弦弹奏的声音“切切”比作“私雨” ,既用“切切”这个叠字摹声,又用“如私语”使它形象化,这还不够, “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 , “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旋律交错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 “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 ,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

6、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铁骑突出” ,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曲终收拨一画把“四弦”发出声音比喻成“裂帛”来标志着弹奏的结束。这其中作者在运用比喻描写弹奏的声音运用得灵活自如。袁行需曾对琵琶行在语言方面的成就作出这样的评价:“琵琶行对音乐的描绘有独到之处,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白居易却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他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声音比喻各种不同的音乐和旋律。 ”这种评价恰当地把他在描绘音乐时适当运用比喻具体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使人耳目一

7、新。(2) 靠着对演奏者意图的揭示和听众感受后的心理反映的描写在琵琶女弹奏中,其出场后分别用“似诉平生不得意” , “说尽心中无限事”来对于演奏者意图的领略,其中“似诉”表现了作者对琵琶女弹奏音乐目的揣摩。“说尽”表现了通过音乐展现出来的事似乎说不完。其后的“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也是与弹奏者意图的照应。对于听众感受后的心理的描写用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等诗句来描绘,其中“此时无声有声”的叙述展现听众的心理听完歌声弹奏后最后的感触,最好的效果是沉默无言,独自品味。 “唯见江心秋月白”则用描绘环

8、境来渲染听众寂静无声的感受。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则表现了听众对女子重弹琵琶后深深感受,掩面而泣的动人场景,这些诗句很好地从侧面反映了琵琶女精彩的弹奏给听众所带来好的效果。(3) 适当地运用叠字,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前面诗句中加点的叠字一系列的运用,如“弦弦” 、 “声声”的重叠,着重3表现了琵琶女每一弦弹奏的连贯流畅。 “嘈嘈” 、 “切切”分别表现了大弦,小弦弹奏在音质上的差别:一个舒长浑厚,一个急促细碎,很好地反映出歌声弹奏所表现出的情感,音乐内容的节奏及流畅性。褚斌杰在白居易传中对琵琶行语言中叠字的运用作了如下的评价“诗人是如此巧妙地发挥了汉语词汇和表现方法上的特点,利用了

9、它的象声和节奏感,加强了形象的表现力。 ”三、 在艺术手法上,故事性的情节和隽永的抒情巧妙结合一个忧愤深广、远嫡异乡的诗人,在一个枫叶荻花都浸透着秋意得日夜,又是在一个和朋友握别的场合,忽然出乎意外地听到一阵幽怨的琵琶声。试想,他怎么能不被这种和自己心心相印的音乐所吸引住?动人的诗意,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开始形成的。白居易所听到的音乐,被白居易用美妙的诗的语言描述着。音乐的声音,虽然很快地就消逝掉;但白居易的诗句,直到今天,我们却仍然几乎可以用听觉来欣赏。然而,更为出色的,还是白居易深入地体会到从那弦上传达出来的情感和它所造成的意境。在那嘈嘈的“急雨”声中,却又夹杂着一阵阵的“私语” ,诗人告诉我

10、们,这是一个“平生不得志”的歌妓,正在倾诉着蕴蓄在他心胸中的无限怨苦。慢慢地,雨声停了,私语声也消失了。幽咽的流泉,流到滩下,也渐渐地冷涩了。但弦上的情绪,并没有真正平伏下来,在这寂静的片刻,却另有一种无言的悲哀在振动着听者的心弦。突然,像“银瓶乍破水浆迸”似的,像“铁骑突出刀枪鸣”似的,被压抑着的情感再也遏止不住,立刻又以更有力的旋律发泄出来。人们可以感觉得到。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控诉!但接着却是一种“裂帛”的声音,音乐在它的高潮中竟嘎然而止。这时,只有江心的秋月,还仍然如常地在顾盼着世人。着似乎是在说,这种激情的控诉,它最多也不过像闪电一样,即使拼着全力,也仅能发出一阵火花。对于那如一池死

11、水似的无情现实,投下一个石子,究竟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波?很快地,石子就会沉到水底去了。如一池死水似的事实,仍然如一池死水。四、 在琵琶女人物形象塑造上形象生动。这种动人的音乐源泉,乃是这位歌女可悲的身世。在琵琶行中的这个歌妓的自述,乃是她的一篇用指痕和泪水写成的小传。在这里,我们读到一首青春难在的哀歌。时序的变化,尚能引起我们的怅惘,每从百花齐放的盛春到万叶辞枝的深秋,我们的心情还不免多少有点波动,何况这是在听一个飘零憔悴的歌女诉说,她的欢乐的往昔呢?从“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晒污”的“黄金时代” ,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凄凉境遇,这一段经历的描述,字里行暗,真是处处充满着对

12、过去的惋悼,对现在的抱怨和对将来的期盼。不,还不止这些,因为从这个饱尝了辛酸的歌女怨诉中,我们有何尝没有听到,她对现实社会所作的咒诅!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对贾琏那种纨绔子弟所作的“惟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胭粉”的血泪史提出来的。毫不夸张四说一句:琵琶行中的歌女的自叙,真可以与杰出的雕像家罗丹的名作“老娼妇”媲美。因为诗人深深地同情着琵琶女的不幸,也因为琵琶女强有力震撼了诗人的心灵,所以诗人竟将自己的感情与琵琶女的感情融而为一,化作一体了。4五、 现实主义构思伟大的诗人的胸襟和他所致力的事业,绝不是这个浔阳江头的歌妓所能想象的,但这又何妨?重要的是:“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啊!独守空船的琵琶女,她真还需

13、要的是人间的温暖,朝朝暮暮只能听到“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人,他需要一个恶人来挑动他的心弦。真好像是两个振幅相同的音义,敲响了一个,其他的一个必然会跟着振动。琵琶女可以视诗人为知音;而诗人的愁绪,也可以借着他的琵琶书写出来。这样,琵琶行中的所描述的那种动人的音乐,未尝不可以看做为是诗人自己的心声的倾诉。甚至以琵琶女的哀怨的自叙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对逝去的年华的悼惜,对罪恶的现实的诅咒,也未尝不可以看做为是诗人自己的咏叹;纵然他们的生活和生活态度都不尽相同。咏诗之人与所叹之人在琵琶行中决不能分开了,这正如白居易所说的“感人心者,真乎于情” 。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73 年出版 第 74 页 董兆杰 线索浅见见写作论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83年版 第 131 页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纲要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05 页 褚斌杰 白居易传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版 第 132 页江苏睢宁县第二中学 谭艳梅 邮编 221200电话 139514628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