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特点分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56255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特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特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特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特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特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特点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伯峻论语译注注释特点分析【摘 要】 论语一直都是学子们必修的文本,因此对论语的诠释也从未间断。杨伯峻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古文献学家,尤以论语译注一书影响最大。本文试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对该书的注释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古籍整理方面的新体例。 【关键词】 论语 ;注释方法;注释特点;古籍整理 自汉代儒家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以来, 论语一直都是学子们必修的文本,因此对论语的诠释也从未间断。如西汉郑玄论语郑氏注 、魏晋何晏论语集解等等。论语译注是杨伯峻先生在吸收前人诠释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术思想,运用新的注释方法著成的著作。 杨伯峻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古文献学家。他在古汉语语法和虚词研究方面以及古

2、籍的整理和译注方面皆有突出贡献。尤以论语译注一书影响最大,该书译文明白流畅,注释重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规律、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考证,并且在集古今学者之大成基础上颇多个人新见。 论语译注的注释最明显一个特点便是用白话文进行书写。纵观整个论语学史,对论语作诠释的著作都是用文言文写作的,造成了阅读的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文言文著作便不适应广大人民的需求,运用白话文进行注释便提上日程。 论语译注便是白话文注释经典的典型范例。 译注运用白话文进行注释具有众多优势。首先,译文言简意赅,能够准确表达出原文含义。其次,能够帮助一般读者比较容易而正确的读懂论语 ,并给有志于研究的人提供若干线索。 译注注释

3、第二大特点是在翻译技巧上运用了新的方法。例如: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注:孔子说:“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译文按照原文的词序和句法结构,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这就是对译法的运用。它准确地表达出了原文的内容而且又简单易于理解,这也是古文今译方法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移位法是对古汉语中的某些特殊语序与表达方式,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的方法。论语宪问:“不患人之不己知,患起不能也。 ”译注:“ 不着急别人不知道我,只着急自己没有能力。 ”原文的“不己知”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式,这是古文常用的语法,现代翻译时必须转换为“不知己” ,即“不知道我”。否则

4、,便不通顺。对于增补法,我们知道古人写文章喜好简略,为了使语句完整必须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论语公冶长:“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 译注:“ 子贡说: 老师关于文献方面的学问, 我们听得到; 老师关于天性和天道的言论, 我们听不到。 ”在原文中没有主语,但是是子贡说的,因此可知省略了“吾” 字,翻译时要补充出来。但从原文所表达的意思看来,这个省略的“吾” ,并不是指某一人,所以将这个“吾 ”字翻译成“我们”则更加合理。与增补法相反, 删减法指的是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 特别是古汉语中某些常出现的虚词,如“之、乎、者、也” 等,遇到这种情况只

5、要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第三,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论语中的名物典制、地理山川等进行考证,并且对于不同的诠释,作者在进行辨析后再作择取。如论语?颜渊:“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犹犬羊之。 ”译注 :“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朱熹集注把它做两句读: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便应该这样翻译:先生的话,是出自君子之口,可惜说错了。 我则以为夫子之说君子也为主语, 惜乎为谓语,此为倒装句。 ”这里即解释了棘子成为卫国大夫的官职名,又对不同的注释见解进行分辨。此类注释考证参考多种文献,使读者的认知范围得到大大拓展。 在开篇的序

6、言里,杨先生论述了六个问题:孔子身世;孔子思想体系的渊源;孔子论天、命、鬼神和卜筮;孔子的政治观和人生观;关于忠恕仁;孔子对后代的贡献。这六个问题是孔子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对于深入了解论语的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导言集中论述了四个问题:“论语” 命名的意义和来由; “论语”的作者和编著年代;论语”的版本和真伪;略谈古今 “论语 ”注释书籍。这些从文献学的角度介绍了与论语有关的一些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学术性。 例言共分为十五条,分别说明了著者著书宗旨,章节分合依据,校勘问题,译文注释,对朱注的取舍,断章取义问题,以及“词典” 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列举了书中所引前贤论语著作。 词典附录在著作的最后,这是整本书的体例中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它对论语中经常出现的以及特殊的字词进行分门别类的解释,并标明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和所在篇章的序号,这样的词典不仅仅是一个附载性查阅系统,也为其他古文的诠释提供了方便。这个“词典” 在文献整理上具有创新作用,标志着一种新的古籍整理方式的出现。 总之,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内容通俗易懂,著书体例全面系统且新颖别致。整部著作内容丰富,不仅是广大群众的普及性著作,其开创的新的古籍整理体例,更是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