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意江南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55764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的诗意江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李白的诗意江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李白的诗意江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李白的诗意江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李白的诗意江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的诗意江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的诗意江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的诗意江南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秋浦歌其八 从李白祠到太白楼,从捉月台到醉月亭,从行吟桥到衣冠冢,每行百步都会沾染诗人气息。 秋浦河,一弯冷月中遥望故多 抱着访古寻幽的心态,想去原生态的自然山水间诗意徜徉。秋浦河,应该是最完美的选择。 秋浦河,因“溪流澄碧长秋” 而得美名, 秋浦河,还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而得诗名。 皖南山水醉诗人。其间留下最多赞美诗篇的,当属大诗仙李白。他先后五次畅游秋浦河,留下十七首脍炙人口的秋浦歌 ,加之与杜甫携手同游,把酒论诗,尽一时快意,随成千古美谈。后来者如杜荀鹤,吴应箕等也随之唱和,题咏,更使其声名远播,得了个“千年诗河”

2、的美誉。 悠悠秋浦河,源于红茶的盛产地祁门,经流石台,由贵池注入长江,全长不过百多公里。自下游溯河而上,一路上山溪小河时有汇入,似断实续。或汪汪碧泉,晶莹剔透;或垂垂悬瀑,飞珠溅玉;或湍湍急流,扣人心弦;或幽幽深水,波平如镜时走时歇。其间,我总在想:一千三百多年前。峨冠博带的诗人,可曾在这树下伫足?可有逗留在那村口?可和挖山芋的老农先祖唠嗑几句当年的收成? 可曾跟好奇的孩子问问几声诗文?“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诗中的冶炼工人早已不见,渔村人家却有巧遇。 进得村来,老枫香树下,会有热心人带你去看那龙样的古松树,岔道路口,还有人细致地指路车过心留,那霄坑的河滩,矶滩的

3、大龙湾,大演的浓荫岸树,占大的芦苇叶上滚动的露珠、珂田的幸福村里富庶的小院最难忘的,该是那仙寓山中的富硒村吧。它是秋浦河上游一个著名的长寿村,到达时已然黄昏。村口那座夕阳穿透而过的、梦幻般缤纷的廊桥,成就了一幅美丽永恒的画面 其实,李白在秋浦时心情并不太好,从这组秋浦歌多有反映。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连观赏诗意的芦花飞雪也要强打精神,似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的感受相似。可见情绪十分低落。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原来,还以为浪漫的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衣袂飘飘,没想到一日晨起,悚然惊见两鬓白发了!很有些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意味。但那伍子胥心急火燎是因有

4、性命之虞,李白却散漫惯了,潇洒一生,于是他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猿声也能“ 催白发”?不愧是诗人的夸张之词,想象力丰富,其真正原因怕是思故乡念故乡了吧。李白堪称吟月高手,或悲怆,或豪放,或细腻,或感伤,其中最叫人难忘且引起亿万人共鸣的,就是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当然,李白的愁是不会像常人那样,愁衣食住行,愁没有官做,他放着大唐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不干,只因难以实现自己“大济苍生 ”的夙愿。眼见得远离朝堂,而朝政却是每况愈下,在他已然无能为力,于国家命运,于个人抱负,均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矣!虽说高官可以不当,权贵可以蔑视,但说归说,做归做,他可以随时随地放

5、浪形骸,但却不能无止无休地忘乎所以,这种不为自己个人遭遇,而为理想,为天下,为苍生的担忧,才是李白最终会“白发三千丈” 的个中原因。 那一晚,淡淡的月牙挂在天边。清风徐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乡野稻田的芳香,偶有不知名的小鸟打着呼哨,拍着翅膀掠过水面 秋浦河,和我们一起,于一弯冷月中遥望故乡! 采石矶,一江春水里溯回天堂 即便以现在人的眼光看,大诗人李白也活得十分潇洒,好游,好酒,四海为家,想走就走。他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五岁随父移居四川江油,二十岁之后便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巴山蜀水,秦汉燕赵,无不留下他诗酒相伴的快意步履。 到了晚年,诗人竟然十分属意安徽山水。曾经的皖南之旅,足迹遍及徽山

6、徽水的自然人文。不用说他一生仰慕的宣州太守谢眺,着意寻访的道家高人许宣平,以至于泾县的桃花潭,宣城的敬亭山,石台的秋浦河,芜湖的天门山都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甚至将儿女也带到南陵,最后定居在当涂县翠螺山一隅,垒草舍,搭茅篱,或纵酒长歌,或抱琴醉卧。当地的村民,常在乡间小道和山林水滨,一睹诗人的旷达风采。兴致好时,他还前往采石矶江边泛舟月下,吟诗弄月。 采石矶,唐时也叫牛渚矶,彼时还未完全与江堤相连, “江上渚” 独立江心呈巍峨气势。从矶头上居高临下,南望天门中断,北眺绝壁连峰,稍有风来,滚滚长江便“涛似连山喷雪来”,异常壮观。诚如余秋雨所描述“ 采石矶的魅力在于它扼住了亚洲第一大河的咽喉,

7、对万里长江作了一个文化总结”。果然,一流的大江,一流的山水品相,遇上一流的诗人,不仅给了他无数次快乐放达的豪迈诵咏,竟也成了他水中捉月的最美天堂。 从魏晋年代到隋唐之际,文人大都有遁隐之情与山水之恋。虽说儒家的正统教育以“兼济天下” 为己任,但出尘入世的辛劳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也常常左右着他们动荡的心。这在号为“青莲居士 ”的李白也毫不例外。当他欣欣然走近大唐皇宫,走向天子的近前,殊不知那种桀骜不驯的放浪形骸是权力中心最不能容忍的。固然,他不必像韩愈那般面圣时诚惶诚恐,大失斯文,但若王维那样谦和雅致也可以啊;或者最好像贺知章那样端重明理,官至三品大员,安然无恙五十多年,还能提携同僚同类,八十六

8、岁再告老还乡也不迟或者干脆像那白居易白乐天,善于把握时机,官运亨通和造福民众的同时也能花天酒地一番但这都不是他的风格。他不想参加科考藉以换取功名,却希望半隐山林赢得声誉来被帝王赏识重用。初入翰林哪怕只是草拟文书,也想渐有所为。无奈玄宗后期,朝政日益腐败,生性耿直的李白处处遭受谗言打击,所以不得不被迫辞官。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在折腰做官与开心做人的选择上,注定了诗人的一生从此颠沛流离,从此远离庙堂高院,只能在岩居野处和茂树清泉间沉醉一生了。 当然,这样做苦是苦了些,但李白的以苦为乐和无拘无束依附着酒的力量,诗的秉性。朗朗明月,涓涓清流,将自由的心情张扬到了极致,带给我们

9、轻松,潇洒和飘逸。即便忧愁,感伤,即便历经坎坷浪迹天涯也身系百姓,希望“ 安社稷,济苍生” ,政治抱负始终没有放弃。这从他 61岁时还投笔请缨、从军平叛,便可窥其矢志不移的丹心一斑。后来,李白因途中抱病而投奔当时任当涂县令的族叔,唐代著名的篆刻家李阳冰。这位李白后事所托之人不仅在生活上让诗人老有所靠,也在李白病重之际,为诗人编集作序,这才有了草堂集序 ,成为后人研究李白最权威的篇章。 李白一生行游万里,诗词歌赋如浩瀚汪洋,流传下来的虽仅千余首,但已足以让我们欣喜若狂,受益匪浅!诚如人们赞美的那样,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传说,诗人之死是醉酒捞月而落入江中,采石矶就是他灵魂升天的地方。而今,从李白祠到太白楼,从捉月台到醉月亭,从行吟桥到衣冠冢,每行百步都会沾染诗人的名字和气息。遥想当年,他孑然一身飘摇在翠螺山林,采石矶头,是否就在这暮春的午后?是否闻到林木草叶间那蒸腾着的浓烈的腐熟的或清新的混合?仿佛一种酒意在暗涌,发酵,也许不是酒,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时,那溯回天堂的诗意诱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