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在煤气脱硫技术中的应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54888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在煤气脱硫技术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在煤气脱硫技术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在煤气脱硫技术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在煤气脱硫技术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在煤气脱硫技术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在煤气脱硫技术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在煤气脱硫技术中的应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在煤气脱硫技术中的应用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利用化学工程与工艺脱硫脱氰是焦炉煤气净化的主要工艺过程,通常有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两种工艺,但干法脱硫工艺的局限性较大,制约了其在焦炉煤气净化中的应用,而湿法脱除 H2S 和 HCN 的技术则早已被广泛采用,在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净化中,通过与废液处理技术相结合,采用湿法脱硫技术可组成各种不同的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工艺流程。中国富煤少油,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 76%和 69%,

2、在未来的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消费结构仍将是以煤为主。最近几年来石油价格的迅速攀升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如全球经济发展速度高,对石油需求旺盛,此外,还有国际财团炒作等联盟带来的影响。目前,全球经济下滑,经济必将受到重创,石油的需求将有所下降,同时,节能降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能源的开发,也将促使全球对石油需求的减弱。但中国、印度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在这种形势下,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成为中国的一种重要尝试和选择。一、煤炭的化学成分煤的化学成分及其复杂,是由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构成的混合物。无机组分主要包括黏土矿物、石英、方解石、石膏、黄铁矿等矿物质和吸附在煤中

3、的水;有机组分主要是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构成的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碳是构成煤大分子骨架最重要的元素,也是煤燃烧过程中放出热能量最主要元素之一。 其它还含有氢、 氧、 氮、硫等元素。但硫在煤中以三种形式存在,即有机硫、硫铁矿硫和硫酸盐硫。前两种可以燃烧,通常称为可燃硫。研究表明,底煤化程度煤以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脂肪族有机硫为主,而高煤化程度煤以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环状有机硫为主。随煤化程度提高,具有三环结构的二苯并噻吩相对于四五环结构的化合物数量减少,而具有稳定甲基取代位的含硫化合物则不断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或生活的需求,必须采取化学手段对煤气中的硫元素进行脱去,这样才能将煤气利用到生

4、活中去。二、利用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对煤气脱硫工艺的选择湿法氧化脱硫技术湿法氧化脱硫技术是一系列脱硫技术的统称,其特征是采用一种碱性液体与焦炉煤气的硫化氢、二氧化硫和氰化氢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新的不易气化的硫类化合物,再将吸收液与氧在催化剂作用下解析脱硫脱氰并将其作为副产品回收,以除去煤气中大部分硫化氢、二氧化硫及氰化氢。碱性液体可利用煤气中的氨作碱源,也可外加碱源。以煤气中的氨作为碱源,可在洗氨的同时脱除煤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硫和氰化氢,但也有可能因为气体中硫化物和氰化物含量较高,氨含量不足而影响脱硫脱氰效果。外加碱源可根据气体中硫化物和氰化物含量配给碱性液体,以提高净化效果,但相应增加了装置投

5、资和操作费用,同时也有可能因为操作问题而影响装置运行稳定。常用的外加碱源有乙醇胺、碳酸钠及氢氧化钠。湿式吸收法脱硫脱氰工艺有真空碳酸盐法、AS 循环洗涤法、萨尔费班法、代亚毛克斯法等,而以氨为碱源的湿式吸收法应用最为广泛,其中最典型的工艺为氨- 硫化氢循环洗涤法 ,不同的产品品种和处理技术可灵活地组成多种 AS 法脱硫脱氰组合工艺流程,脱硫效率可达 9% ,脱氰效率 90 %。该法用含氨23%2%的氨水来洗涤焦炉煤气,氨与焦炉煤气中的 H2S和 HCN 发生反应后成为富液,再用蒸汽解吸而得到NH、H2S、HCN 与水蒸气的混合体。为防止二次污染,还必须对上述酸性混合气体进行处理。目前,国内外采

6、取的处理方法虽然很多,但 HS 的最终产品只有元素硫、硫酸等几种形式,NH 的最终产品也只有硫铵、无水氨等。焦炉煤气脱硫脱氰的湿式氧化法工艺技术从早期比较落后的砷碱法、改良 ADA 法、对苯二酚法等,到现代技术先进的TH 法、 FRC 法、 HPF 法等。其中以氨为碱源的湿式氧化法技术发展较快,工艺流程也比较成熟,该法以氨为碱源吸收焦炉煤气中的 H2S 和 HCN ,吸收液与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解吸脱硫,脱硫脱氰效率都很高。该法最具代表性的脱硫工艺是塔卡哈克斯法,简称 T 法或萘醌酸盐法,该法是通过在氨水中采用催化剂 1 ,- 萘醌- - 磺酸钠作吸收液,吸收焦炉煤气中的 H2S 和 HCN ,

7、然后与氧发生氧化反应解吸脱硫,同时催化剂也可再生并循环使用,从而脱除 H2S 和 HCN。该法的脱硫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硫氰酸盐和硫代硫酸盐,配合 T 法脱硫的废液处理工艺有希罗哈克斯法 生产硫铵、氧化燃烧法制取硫酸以及还原燃烧法生产硫磺等。湿法脱硫可分为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氧化法三类煤气中硫含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原料煤中的硫含量,在炼焦过程中约 30%一 35%的硫以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形式进入煤气。无机硫主要以 H2S 和 SO2 的形式存在,有机硫主要以硫醚、噻吩的形式存湿法工艺是利用液体脱硫剂脱除煤气中的硫化氢。安溶质和再生性质又分为氧化法、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物理-化学吸收法。湿式氧化

8、法的特点是采用脱硫催化剂在液相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是被弱碱性溶液吸收硫化氢随即被氧化成单质硫析出来,同时吸收碱得到再生,是焦炉煤气脱硫氧化比较常用的方法,其实质就是使硫化氢被氧化成单质硫,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物理-化学吸收法三种方法主要用于天然气和炼油厂得煤气脱硫,不能直接回收硫磺,较少在煤气脱硫中使用。对于脱硫净度的问题,可以根据后续用户对净化后焦炉煤气中 H2S 和 HCN 含量的不同要求,选择相应脱硫效率的脱硫工艺。在冶金企业,焦炉煤气的绝大部分用作一般轧钢加热炉的燃料,此时要求 H2S 含量250 mgPm,HCN 含量150 mgPm,因此选用 AS 循环洗涤法脱除 H2S 和H

9、CN 就能满足要求。而当焦炉煤气用作城市煤气、氨用和甲醇用合成原料气时,则必须选择湿式氧化法中的改良ADA 法、TH 法、FRC 法等脱硫效率更高的脱硫工艺。在煤炭炼焦过程中,煤炭中约 30 %3%的硫转化成H2S、CS 、COS 等硫化物,与 NH 和 HCN 等一起形成煤气中的杂质,要脱除 H2S 和 HCN ,必须采用有碱性的脱硫液或脱硫剂。因此利用焦炉煤气中的氨作为碱源是最为经济的脱硫脱氰方法,已成为目前研究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工艺的热点,受到广泛重视并已获得普遍应用。焦炉煤气的湿法脱硫可以归纳分为湿式吸收法和湿式氧化法两种。湿式吸收法又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是采用有机溶剂

10、作为吸收剂,加压吸收 H2S ,再经减压将吸收的 H2S 释放出来,吸收剂循环使用,该法以环丁矾法为代表。化学吸收法是以弱碱性溶剂为吸收剂,吸收过程伴随化学反应过程,吸收 H2S 后的吸收剂经增温、减压后得以再生,热砷碱法即属化学吸收法。湿式氧化法是以碱性溶液为吸收剂,并加入载氧体为催化剂,吸收 H2S ,并将其氧化成单质硫,氧化法以改良 ADA 法和栲胶法为代表。斯淳梯福特法斯淳梯福特法又称为蒽醌二磺酸钠法或 Stretford 法,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脱硫工艺,是我国焦炉煤气脱硫采用较多的工艺之一,这种脱硫技术具有优点也有缺点。斯淳梯福特法脱硫技术的缺点由于悬浮液中硫颗粒较小,导致硫回收较为

11、困难。在脱硫过程中会发生一些不可逆的副反应,生成不利于脱硫的盐类副产物而影响脱硫效果。为保证脱硫效果,必须增大化学药剂用量,从而加大了废液处理负荷。脱有机硫和氰化氢的效率差;有害废液处理困难,易造成二次污染;设备腐蚀严重;有细菌积累。斯淳梯福特法脱硫技术的优点脱硫效率高,一般可大于 99%,能将 H2S 从 g/m3 脱至 g/m3,只需 1 次脱硫即可达到城市煤气标准。工艺技术成熟,操作稳定,设备和材料均可在国内解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脱硫脱氰工艺。根据脱硫技术工艺的选择和要求,选择相应脱硫效率的脱硫工艺,达到脱硫脱氰要求即可。例如在冶金工厂,焦炉煤气的绝大部分用作一般轧钢加热炉的燃料,所要求

12、的 H2S 含量应,200 500 mg/m3,HCN 含量应150 mg/m3,因此可不选用湿式氧化法脱硫,选用 AS 循环洗涤法脱除 H2S 和 HCN 即可满足要求。当焦炉煤气用作城市煤气、合成气等时,则必须选择脱硫效率更高的湿式氧化法,如改良 ADA 法、TH 法、FRC 法等。结束语目前,我国已成功开发了多种高效、实用的湿式氧化法脱硫催化剂技术,大部分是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开发的,比较适合于净化规模小的焦炉煤气脱硫。国内技术具有技术使用费用低、售后服务方便等特点,因此在选择脱硫工艺时应根据厂家对脱硫精度的要求尽可能首先选择国内技术。但是无论是国产技术,还是引进技术,都暴露出不少问题,技术开发单位和厂家应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提升现有工艺的技术水平,应积极跟踪国际脱硫技术的发展大趋势,使我国脱硫催化剂在环保化、无害化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