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41124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摘 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研究教学的体现,是教师有责任感的体现。教师要重视新时期人才培养标准的改变,重视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反思;专业能力 数学学科的学习和教学是缜密的实践活动,高中阶段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习惯养成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学生积累从事专业的科学研究必须具备文化知识的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也是成为名师的途径。如果一名教师善于进行教学反思,那么他的教学技能会不断提升,甚至成为一名教育家;而如果一名教师坚持写千篇一律的教案,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很难提升

2、。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对数学教学进行反思,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对课前准备工作进行有效反思 教师的课前准备程度决定着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课前准备工作的质量。课堂上的 45 分钟,是需要教师课下若干个 45 分钟的准备和斟酌。课前的教学准备是教师对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阶段,是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阶段。这个阶段的准备工作是为整节课教学打基础的,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不容教师忽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存在着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的现状,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笔者分析了课前教学准备的现状:首先,教师对教学工作存在忽

3、视心理,认为自己有丰富的经验,没有必要刻意进行课前准备,拿起书本就可以走进课堂;其次,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论、课程标准理解不透,最终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知识积累掌握不准,对整体的教学内容把握不准,教学设计不合理,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要想扭转这样的局面,教师应从意识上提升自己,从理论上提高自己,从方式和方法上优化自己。比如,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对课程标准认真解读,就能够知晓这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在各个章节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从而形成高效课

4、堂。所以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做个细心人,了解自己的教学环境,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了解自己要承担的教学任务,了解当前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组织教学能力进行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很积极努力,勇于探索教学。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驾驭课堂能力不足的情况。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缺乏,另一方面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薄弱。教师的专业能力非常重要,专业能力越强,教学组织能力越强。所以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在专业素质上下功夫,打铁还须自身硬,自己没有底气,如何能上出高效的数学课?所以,教师要坚持学习,用知识和能力武装自己,这样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有能力的教

5、师。 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营造教学氛围的能力、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能力、对教学内容的解读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形成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组织能力密不可分。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武装自己,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使自己始终站在课改的前沿,成为课改的弄潮儿。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没有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模式,实效高效课堂就是空中楼阁。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对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成果丰富,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 教学反思是教师研究教学的体现,是教师有责任感的体现。教师要重视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标准,重视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所以这个时期的教学工作要和高等教育衔接,重视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另外,教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目标的实现,也要注重能力目标的实现。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氛围的营造,高中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但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开发还是很有必要的。教师的民主教学意识、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都是学生学习效率高的保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