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丰县西牛中学高中历史 第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教案 岳麓版选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39911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信丰县西牛中学高中历史 第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教案 岳麓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信丰县西牛中学高中历史 第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教案 岳麓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信丰县西牛中学高中历史 第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教案 岳麓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信丰县西牛中学高中历史 第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教案 岳麓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信丰县西牛中学高中历史 第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教案 岳麓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信丰县西牛中学高中历史 第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教案 岳麓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信丰县西牛中学高中历史 第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教案 岳麓版选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信丰县西牛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 3第 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课程标准了解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一、美、苏缓和与欧安会的召开1原因(1)国际格局:20 世纪 60年代末、70 年代初,国际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反对_的呼声日益增强。(2)经济状况:美苏的_阻碍了经济发展。美国霸主地位动摇。(3)外交政策美国:_主义,_海外力量,对苏推行“_”政策。苏联:勃列日涅夫采取_战略,力争_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2表现(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苏,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_。(2)欧安会:1975 年在赫尔辛基召开,签署

2、了赫尔辛基宣言 ,使东西欧之间的“冷战”对峙得到了一定缓解。二、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对抗再现1苏联入侵阿富汗(1)直接原因:阿富汗发生政变,新上任的总统决定与_决裂。(2)状况:_年 12月,苏军发动突然袭击,迅速攻占喀布尔和阿富汗全境。(3)影响:_一致谴责苏联的侵略行为,导致美、苏关系重新紧张。2美、苏对抗再现(1)1980年,美国提出“_” ,重新强调实力和_。(2)1981年,美国提出“_”的新遏制政策,对苏联施加压力。3主要结果:苏联开始转攻为守,继续强调_,力求维持既得成果。三、 “第二次缓和”1背景:苏联的经济面临巨大困难。戈尔巴乔夫提出“_”理论。2表现:美国“里根主义”出台,19

3、87 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了消除中程导弹条约 ,双方进入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四、 “冷战”的结束1东欧剧变:长期照搬苏联政治经济模式,其弊端阻碍发展;苏联对东欧控制的减轻;西方的“和平演变” 。1989 年_,纷纷放弃社会主义道路。1990 年东德并入西德,德国统一。2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1991 年 12月“独联体”成立,_正式解体。东欧各国和苏联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知识点一美、苏缓和与欧安会的召开1尼克松时期采取的对外政策与杜鲁门的不同是()A强硬政策 B对苏“缓和”政策C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D全面收缩2二战后标志着美苏关系缓和进入高潮的是()A尼

4、克松访苏 B欧安会召开C 赫尔辛基宣言签署 D “尼克松主义”提出知识点二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对抗再现知识点三“第二次缓和”5美、苏关系出现“第二次缓和”的主要标志是()A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B 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的签署C苏联开始提出“新思维”理论D美国正式制定星球大战计划知识点四“冷战”的结束6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德国人意味着()拆毁柏林墙A欧洲将从此出现和平局面B德意志民族即将再度统一C东西德经济差距将迅速缩小D影响德国分裂的苏联即将解体720 世纪 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文化观念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 D民族构成

5、的变化8以美、苏“冷战”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标志是()A东欧国家发生剧变 B德国实现 国家统一C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D苏联正式宣告解体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尼克松主义”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收缩美国的海外战线,以有限的力量去维护美国的主要利益达到目的的手段,一是调整“ 伙伴关系” ,让 其盟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负担,缓解美国的困境;二是增强“实力” ,即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与苏联抗衡的基础;三是通过“谈判”签约来限制苏联实力的发展,缓和国际局势。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材料二20 世纪 7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

6、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 。他认为, “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 便在 1985年以 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 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请完成:(1)结合材料一指出美国对苏联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缓和战略”的主要目的及其直接背景。(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主张“缓和”的国际因素。(2)材料二中布什为什么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1.(1)霸权主义(2)军备竞赛(3)尼克松收缩缓和进攻军事优势

7、2.(1)缓和高潮二、1.(1)苏联(2)1979(3)西方各国2.(1)卡特主义军事遏制(2)以实力求和平3.缓和与合作三、1.新思维四、1.东欧剧变2.苏联对点训练1B2AD 项是缓和的原因,B、C 两项是缓和带来的结果。3B4C“尼克松主义”以战略收缩为特征,里根的新遏制政策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遏制苏联,故 C项符合题意。5B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被称为“第二次缓和” 。6B柏林墙是美、苏“冷战”背景下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其拆毁意味着德国即将实现国家统一,故 B项符合题意。7A20 世纪 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大多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

8、路,故 A项符合题意。8D综合提升9(1)政策:实行“尼克松主义” ,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原因:经济发展困难;越南战争影响;霸主地位动摇。(2)主要目的:麻痹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展军事和经济实力,加紧争夺世界霸权。直接背景:苏联在军备竞赛中逐渐缩小与美国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3)国际因素: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依靠两大阵营对抗已不可能。解析第(1)问中的“政策”可依据材料一中“收缩美国的海外战线”等信息进行归纳,“原因”可从国内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中的“目的”可结合材料二中“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等信息

9、进行概括, “直接背景”应联系所学知识 直接回答;第(3)问应注意“国际因素”的限制条件,进而从国际格局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思考。10(1)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效果,苏联经济继续下滑。政治改革使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方向发生了根本变化,国内局势失控,国家面临分裂。(2)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收缩,寻求与美国缓和,对美国有利。教材问题解答课 中思考题东欧为什么会在 1989年发生如此剧烈的政治动荡?试着从历史的角度总结 一下原因。提示由于东欧各国在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过程中,就得到苏联的强有力的援助,所以在“二战”后的国内建设方面深受苏联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美苏争霸的日趋激烈,苏联共产党对东欧各国加强

10、了控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东欧各国,使它们在内政外交上与苏联保持一致。政治、经济上,东欧各国都是按照苏联的模式运行,脱离了本国的具体国情,所以,20 世纪 80年代,美苏缓和、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东欧政治局势一发不可收,发生剧烈动荡。知识链接提示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局势混乱,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意味着统一的苏联将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此事件的实质是苏联一些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企图防止苏联解体和国家政权性质发生变化而发动的政变,最终以失败结束,但事件加速了苏共失去权力和苏联解体的进程,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阅读与思考基辛格这段话反映出当时

11、国际形势的哪些变化?这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有怎样的影响?提示(1)基辛格的这段话反映出国际形势的变化:20 世纪 60年代末 70年代初,国际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增强,依靠两大阵营进行对抗已不可能。同时,苏联在争霸中逐渐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开始采取积极进攻战略。(2)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1969 年“尼克松主义”的提出,表明美国打算收缩在海外的力量,对苏推行“缓和”战略。自我测评1简述 70、80 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提示(1)背景:从 20世纪 60年代末开始,美国与苏联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有利于苏联而不利

12、于美国的变化。主要原因:西方国家在经历了 20年左右的经济快速发展后,经济出现“滞胀”危机;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集中力量发展战略核武器,军事实力明显增强;从 60年代中期起,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的美国,在尼克松上台后不得不调整其全球战略,提出“尼克松主义” ;同时,美国在不可能全面出击的情况下,应该从亚洲收缩,集中力量加强欧洲的防御。(2)过程:苏联在 70年代加强了战略攻 势,凭借快速增长的军事力量,向战略要地频频出击。然而,苏联的扩张因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而难以持久,当 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时,它的弱点开始暴露。1981 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战略,以遏制苏联、重振美国,并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扩展军备竞赛,希望以此拖垮苏联。然而,激烈的军备竞赛不仅拖垮了苏联,也使美国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欧洲、日本的崛起,也使美国感受到了新的危机。于是,里根政府开始与苏联寻求新的缓和,戈尔巴乔夫的全球缓和战略与“新思维”得到了美国的响应,双方局势走向缓和。1991 年 12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2总结 20世纪 70、80 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