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6《小石潭记》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39645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6《小石潭记》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6《小石潭记》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6《小石潭记》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6《小石潭记》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6《小石潭记》教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6《小石潭记》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16《小石潭记》教案 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小石潭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清、去、邃等;虚词: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读熟课文,把握整体内容,了解写作背景。难点:1、体会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2、学习作者采用的空间顺序写作方法。本课题教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堂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柳宗 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

2、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清、去、邃等;虚词: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读熟课文,把握整体内容,了解写作背景。你了解吗?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柳宗元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 、 三戒 、 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说是永州八记之一。三、自学指导听录音:1.画出生字词.2.注意句子的节奏.学生大声读 课文,注意语调的把握 .提示: 1.课文第一二

3、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 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 ,应读得欢快些。2.第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该读得伤感些,低沉些.四、师生互动交流默读课文: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段落中的语句。句子翻译见课件五、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略六、当堂训练一词多义(1)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2)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3)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4)差 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互差(5)以 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6)乐 心乐之 似与游乐者相乐七、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1、完成活力课堂相应地方2、背诵小石潭记的

4、翻译。3、预习:作者观察到了哪些景物?又按照了怎样的顺序来写这 些景物?八、教学后记(教师设计了问题以后,让学生在朗读课文,初步疏通内容的基础上讨论解决。 ) 第二课时一、导入课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小石潭记 。二、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采用的空间顺序写作方法。 2、理解文中主要景物的特点及描写方法。3、体会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在作者笔下如此之美。请同学们朗诵课文,用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美的地方,并在旁边批上自己的理解。 )三、自学指导(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2)课文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 (3)

5、作者是怎样描写的?(4)它们各有什么特点?(1)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 (2) (3) (4)见课件四、师生互动交流(链接:写作背景 唐永贞元年(805 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 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互动交

6、流一:1、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2、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3、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4、作者是怎样写鱼的?采用怎样的写法?5、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 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6、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见课件板书)互动交流二:1、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活动失败,遭到权贵排挤,被贬至永州担任司马期间所作。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抑郁,因而借游山玩水来排遣愁怀。游历中,他发现了永州奇特的风景,于是记下来,成为文学史上颇为有名气的永州八记 , 小石潭记是

7、其中的第四篇。在阅读了这篇游记后,你认为小石潭的风景奇特在什么地方呢?(见课件板书)2、在你眼中这是一座怎样的石潭?(潭小而美丽、石头形态各异、潭水清澈、水声悦耳、小潭生机昂然、环境幽静凄清。 )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石头,让你感受到石之美?(明写:石的有“全石以为底”点明这是一个小石潭有“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石的千姿百 态、千奇百 怪。有“影布石上”以石上鱼影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暗写:石的有“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写出了潭边植物附石而生,绿意葱茏,景色优美。 )4、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什么?第 2 段对潭水的描写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

8、请就此做些分析。(清澈。一是可见石底:“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二是鱼若空游:“皆若空游无所依”正面写鱼儿的欢快活泼,侧面反衬出水的清澈透明。 )5、为什么作者能将笔下的景物描写得这么美丽呢?(有顺序的写景;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写出了静与动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景与景的交相辉映,情与景的交融。 )6、作者在游小石潭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变化:先写“闻水声,如鸣佩环”而“心乐之”后写鱼“似与游者相乐”最后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原因:从作者当时政治处境来看,寄情山水便是最好的排遣官场失意的方式,因而听到美妙的水声,便心乐之。后来写鱼“似与游者相乐”则是这种情况的

9、延伸,但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 ,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 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mn)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8、柳宗元真不愧为一位散文大家,他妙笔生花,以高超的手法,为我们勾画出四幅风景奇特的画面,精细、准确而又生动,令人赞叹。如此奇丽的景致,我们怎能不为之心动,不为之倾倒呢?可是柳宗元并没有在奇丽的小石 潭面前流连忘返,

10、仅是“记之而去” ,这是为什么呢?(作者这样写固然是由于环境过于寂静凄凉的缘故,更是因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内心无限忧伤凄苦的缘故。小石潭虽然景致奇特,但四周竹树围抱,无人知晓,少人问津,其寂静与寥落跟作者此时的人生境遇何其相似!小石潭的幽静与作者心境的凄清互相比衬,表现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作者内心愤懑(mn)的抒发。 )互动交流三:本文的描写生动形象,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仿照示例,作简要分析。示例: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赏析:这句话从正面写出游鱼的活泼,从侧面表现了

11、潭水的清澈透明的特点。()五、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中心思想: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板书:六、当堂训练完成活力课堂P46,(1、因为 大约 愣住的样子 可以2、略3、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4、借景抒情。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乙文写了景色优美的右溪却无人欣赏,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七、布置课后作业和预习任务。1、完成导学练中的小石潭记的语段练习。2、预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划出注解下的重点字注解。八、教学后记(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教学的难点。 教师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完成,以解决教学目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