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3877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新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501.2=60 分)1、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是指 ( )A分封制、郡县制 B宗法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郡县制、行省制2、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

2、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 B. 汉.宋.明 C.秦.元.清 D. 秦.唐.明4、江苏有一显赫家族,世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第时当地官员前来贺喜时送来的条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

3、子门生惠及乡邻” ,这一条幅提供的信息不包括( )A早在汉代,这户人家已成为名门望族 B文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很高C当时的皇帝和官员都很重视科举考试 D这一显赫家族的祖先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 5、2010 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 世纪 90 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 20 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

4、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6、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 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 7、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 “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

5、)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王位世袭制 B 中央集权制 C选官制度 D监察制度8、 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上述材料说明宗法制( )A.有利于处理君臣关系 B.有利于保障贵族和平民的利益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9、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时候有个习惯,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 ,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而州

6、府申辩说:“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 ”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白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B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较高C白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 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10、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 。 “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 )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 B C D 11、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

7、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 ,实即做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12、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在 1911年,第三次在 1949 年, ”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经济确立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封建制度确立

8、、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 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14、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

9、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1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 ,周的“秩序井然” ,战国的 “清新” ,汉的“凝重” ,六朝的“清瘦” ,唐的“丰满华丽” ,宋的“理性美” ,元的“粗壮豪放” ,明的“敦厚繁丽” ,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 、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 、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 “百家争鸣” 、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 “罢黜百家” 、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 “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理学

10、盛行 16、南朝刘勰在其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也是欧洲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中国的官僚制度逐步取代世卿世禄制 中国确立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体系 古罗马正式颁布了第一部成文的法典 梭伦改革将雅典引向民主政治的轨道( )A B C D 17、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 ,又六国之罪人也。材料反映( )A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 B旧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C血缘关系维系的宗

11、法制不复存在 D等级森严的分封制逐渐被中央集权取代18、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加财产分配;到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的趋势是( )A嫡长子权力日益衰落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C封建家长制下家长的权力日益巩固 D传统家庭观念解体19、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曾经使中国引领世界文明达 2000 年之久,这其中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因素,这些合理因素包括( )强化了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统治者把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服从意识有利于增强对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执行力 面对灾难中央政府有全国性的应急处理能力A.B.C

12、.D.20、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 ,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2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 步升,政府(代指丞相)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西汉设立中朝 文

13、臣任知州,设通判“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A. B C D22、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 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

14、错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对,丙丁错23、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 “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 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 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 24、 (2013南平模拟)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内阁制C.郡县制、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25、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