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336730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的历史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质量管理的历史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质量管理的历史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质量管理的历史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质量管理的历史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的历史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的历史与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质量管理的历史与发展蔡祖超(11 营养,20110805132)摘要: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它是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质量管理共有八大原则:一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二是领导作用,三是全员参与,四是过程方法,五是管理的系统方法,六是持续改进,七是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八是与供方的互利关系。管理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它应用了管理学、技术、数学等各门学科的成就和方法。总之,质量管理已

2、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离不开它。关键词:质量管理,历史,现状,发展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quality management蔡祖超(11 营养,20110805132)Abstract:Quality management is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policy, objectives and responsibilities, all the activities and by quality system planning, 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impr

3、ovement of all management functions to its implementation. The history of quality management mainly includes three stages, which are the quality inspection stage,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stage,and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stage, it is the product of the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4、and technology. There are a total of eight quality management principles: one is the customer focus, two is the leading role, the three is the full participation, four is the process method, the five is the method of system management, six i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even is the factual approach to

5、decision making, the eight is mutually beneficial supplier relationships.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new subject, has a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s and methods of its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science, technology, math and other subjects. In short, quality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

6、nt part of modern society,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s cannot do without it.Key words:quality management,history,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1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它是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1.1 质量检验阶段20 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

7、,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其间,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活动” , “科学管理”提出了在人员中进行合理分工的要求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中间加一个检验环节,以便监督。检查对计划、设计、产品标准等项目的贯彻执行。这就是说计划设计、生产操作、检查监督各有专人负责,从而产生了一支专职检查队伍,构成了一个专职的检查部门。这样,质量检验机构就被独立出来了,形成专业工种。起初人们非常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将质量管理的责任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故被人称为“工长的质量管理” 。后来,这一职能又由工长转移到专职检验人员,由专职检验部门实施质量检验,称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1-4。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

8、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中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且百分之百地检验,增加检验费用。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一些著名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就注意到质量检验的问题,尝试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来解决,使质量检验既经济又准确。1924 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的概念,并成功地创造了控制图。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到质量管理中,使质量管理推进到新阶段。1.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二战初期,当时军需品生产面临严重的问题;由于事先无法控制不合格品而不能满足交货期的

9、要求;由于军需品大多数属于破坏性检验,事后全检不可能也不许可,美国国防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特邀请休哈特道奇、罗未格、华尔特以及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美国标准协会,美国机械工程协会等有关人员研究并于 1941-1942 年先后制订和公布美国战时质量标准即 E1.1质量管理指南 E1.2 数据分析与控制图法和 E1.3生产质量管理由控制图法 ,强制要求生产军需品的各公司,企业实行统计质量管理 2-4。由于统计质量管理,是采用了抽样检验的方法,因此风险较大,为了控制抽样检验的风险,各国都对生产过程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加工品质量一致即 1*2*36(保证结果) ,统计质量管理手段现在还在应用。第二次

10、世界大战(1935-1945 年)结束后,美国许多企业扩大了规模,除原先生产军火的企业继续推行质量管理的条件方法以外,许多民用工业也纷纷采用这一方法。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如加拿大、法、德、意、墨西哥、日本等,陆续推行了统计质量管理,并取得了成效。但是统计质量管理也存在缺陷,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以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是统计专家的事”使多数人感到高不可攀,望 而生畏。同时它对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只限于制造和检验部门,忽视了其它部门的工作对质量的影响,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制约了它推广和应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把质量管理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1.3 全

11、面质量管理阶段五十年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科学的大发展,美国的费根堡和朱兰正是在这种新情况下,提出“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新概念,当时他们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含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单纯依靠数理统计方法控制生产是很不够的,还需要一系列意义上说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面”是相对于质量统计而言的;二是产品质量有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其中包括市场调查、研制、设计、制定标准、制定生产计划、采购、配备设备与工装、加工制造、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质量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不断循环,

12、周而复始,每经过一次循环,产品质量就提高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要组织管理所有这些环节的活动,而不局限于加工制造活动;三是产品质量始终是同成本联系在一起的,离开成本去谈质量是没有什么意义的。1961 年美国正式出版了费根堡的专著全面质量管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在引进统计的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就如何将顾客的心声转化为作业员的项目而进行全员教育,全员参与的人性化的全面质量管理创造了日本卓越的商品品质和高度的生产力 7-8。此方法管理全面,缺点是未形成书面标准,难以操作。2 质量管理的现状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生活的社会已经从后工业化社会发展到了

13、信息化社会,由知识经济发展到数字化时代,由区域性贸易发展到国际化贸易,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势不可挡。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要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国内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我们将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质量、环保和职业安全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 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不但其技术指标和服务标准应符合顾客的要求,而且其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也应该是可信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符合顾客的要求是国际贸易得以实现的客观基础,这已成为 WTO 基本规则和国际贸易供需双方的共识!国内企业组织如何应对“入世”后所带来的各种机遇

14、和挑战,如何采用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来管理我们的企业和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关税的不断降低,国际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各国为了保护自己国民经济中的民族产业与人民生活的质量、安全和卫生,往往通过设置各种技术性壁垒来限制他国的产品或服务进入本国。如何冲破这种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是人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首要问题。在这当中,全面贯彻实施 ISO9000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认证,既是我们应用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消除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的有效手段 6,9。市场经济是法制的经济。市场经济法则要求的是以质取胜,优胜劣汰。贯彻

15、和实施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认证可以加强企业或组织的基础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尽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措施 3,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开展质量认证是与国际规范接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效途径,同时它还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声誉。因此,企业或组织实施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既是其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使顾客满意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实施大开发战略的客观需要。但是,目前人们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部分企业对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由来,对我国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国家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还存在

16、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历经 30 多年后,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一是应用领域方面,依然停留在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状态,私有中小企业、外资企业难有 QC 活动,这是市场经济的自然选择。二是规模上,依然停留在 车间班组层次。三是研究应用工具上,依然是那些初步的定性的基本方法。即:调查表、分析法、头脑风暴、亲和图、排列图、因果图、树图、关联图、水平对比、流程图、简易表、直方图 、控制图、正交实验、矩阵图等。四是质量理念上,依然处于低层次重复阶段 3。其中,没有开放性思维观念,没有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的理念,没有工艺流程逻辑的理念,没有依靠工艺设计决 定产品质量的理念,特别是没有产业升级的理念。五是信息应用上,与网络信息时代相去甚远。甚至是一些曾获得所谓相当档次的 QC 成果(理论总结) ,竟然连原理图、结构示意图、工艺流 程图、装配示意图都没有,进而无以证明其成果的真实性 5。可是,中国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当前的一个新的动向是,开始初步形成“质量诊断师”培训与发证风气。这不是好现象。一个显然的具有戏剧性的对比案例是,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