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15届高三语文天天练(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34136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5届高三语文天天练(4)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5届高三语文天天练(4)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5届高三语文天天练(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2015届高三语文天天练(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 届高三语文天天练(4)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当代著名书法家王友谊凭借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殚精竭虑历时三载,完成了书法史上一项大工程,即用孔孟所处时代四种不同风格的代表性大篆创作了长篇书法巨制四书 。B由于参加春节联欢晚会 的演出,他从闻所未闻的草根人物,一下子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C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中生活和工作数日,为将来在永久性空间站内工作未雨绸缪,中国希望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将独立维护的空间站送入轨道的国家。D国际旅游岛环保规划研讨会在综合楼第二会议室召 开,来自全国各地的 30 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我校生

2、命科学院院长张立华教授代表本地学者发表了一孔之见。 答案 ( )(选自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 2013 届高三上期中考试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卡佛的小说世界里没有时尚生活的喧嚣与泡沫,只有对于一个具有良知的作家来说根本无法回避的最有质感的现实存在。B “希望 工程” “春蕾计划” “微笑列车” “爱心包裹”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不再是一个个慈善项目,而是一种种鲜活、生动、饱含国人情感记忆的慈善文化。C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评为“平民哲学家” ,认为他的思想学说就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要求。D饮用水水质问题在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世界水文专

3、家协会主席歇尔奈特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每天有五万人死于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答案 ( )(选自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 2013 届高三 上期中考试 )3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 ,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四周除了

4、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 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 B C D答案 ( )(选自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 2013 届高三上期中考试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 1 分)(1 )影布石上,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2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 ,”的共同心声。(3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李商隐锦瑟 ) (选自辽宁省葫芦岛市一高级 2013 届高三期中考试)(4 ) _,夜泊秦淮近酒家。_,隔江

5、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选自陕西省榆林地区横山县横山中学 2013 届高三上学期 10 月月考)1 A/A 殚精竭虑:竭尽心力思考谋划。使用恰当。成语题名句默写语病题衔接题B 闻所未闻: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C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绸缪,缠缚,引申为修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不合语境,语境中只有做准备的意思,并不强调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D 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见到的,比喻险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词。 )2 A/B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不再是 而是” 改为“不仅是而且是 ”。C 成分残缺。在“ 认为”前加“ 人们 ”。D 中途易辙。 )3 A/由第一句介绍马远的山水画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明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处应填。接着由其画面简清的特点引出马远的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处应填。其他四处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其中“空白”的艺术效果,特别注意横线处的两个逗号,然后可确定后四处应填。 )4 ( 1)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2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3)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4 )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国恨(5 )鹏之徙于南冥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