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29925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物理 第四章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 学案 第四章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效果检测(一)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_,再通过物体的运动学条件(初、末位置和初、末速度及运动时间等),根据_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_,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_,进而知道物体受到其他力的情况。【判一判】(1)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2)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学和力学的桥梁。( )(3)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既可以根据性质力

2、分析,也可以根据效果力进行分析。( )(4)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的受力决定的,不是由它对其他物体的施力决定。( )二、课堂导学,小组合作探究主题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1.试探究分析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其运动情况的思路是怎样的。2.试分析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类问题的解题步骤。【探究归纳】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的解题思路【典例 1】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 2 kg,在 6.4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是 4.2 N,求物体在 4 s 末的速度和 4 s 内发生的位移。【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所以物体的加速度物体在

3、4 s 末的速度v=at=1.14 m/s=4.4 m/s。4 s 内发生的位移x= 1.116 m=8.8 m【变式训练】一木箱装货物后质量为 50 kg,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某人以200 N 斜向下的力推箱,推力的方向与水平面成 30角,g 取 10 m/s2.求:(1)木箱的加速度。(2)第 2 s 末木箱的速度【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三点:(1)对木箱正确受力分析。(2)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3)由运动学公式求速度。答案:(1)1.06 m/s 2 (2)2.12 m/s主题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1.尝试分析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其受力情况的思路。2.试总结由

4、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其受力这类问题的解题步骤。 【知识点拨】 加速度 a 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21at22Ff6.4 /s1. /。22v6a m/s /t3 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便可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反过来,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用运动学公式可求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便可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可见,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求加速度是解决有关力和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探究归纳】 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对物体进行运动状态的分析。

5、(3)选择正方向并建立直角坐标系,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规律列方程。(4)计算,求解未知量。【典例 2】(2012郑州高一检测)质量为 2 kg 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用 10 N 的水平拉力使它从静止开始运动,第 3 s 末物体的速度达到 6 m/s,求:(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地面摩擦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要把握以下两点:(1)由运动情况求加速度。(2)由牛顿第二定律求摩擦力。【解析】(1)物体的加速 度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a,所以 Ff=F-ma=10 N-22 N=6 N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互动探究】若上题中 3 秒末

6、撤去拉力,求撤去拉力后物体能继续滑动的距离。答案:6 m三、分层达标训练【基础达标】1.用 30 N 的水平外力 F 拉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 20 kg 的物体,力 F 作用 3 s后消失。则第 5 s 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v4.5 m/s,a1.5 m/s 2 B.v7.5 m/s,a1.5 m/s 2C.v4.5 m/s,a0 D.v7.5 m/s,a02.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 7 kg,在 14 N 的水平恒力作用下,则 5 s 末的速度及 5 s 内的位移为( )A8 m/s 25 m B2 m/s 25 mC10 m/s 25 m D10

7、 m/s 12.5 m3.一个物体在水平恒力 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一个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 v,如果要使物体的 速度变为 2v,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将水平恒力增加到 2F,其他条件不变B将物体质量减小一半,其他 条件不变C物体质量不变,水平恒力和作用时间都增为原来的两倍D将时间增加到原来的 2 倍,其他条件不变4.A、B 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滑到同一粗糙水平面上,若两物体的质量 mAmB,两物体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两物体能滑行的最大距离 xA与 xB相比为( )A.xAx B B.xAxB C.xAxB D.不能确定5.(2012天门高一检测)如图所

8、示,小车运动时,看到摆球悬线与竖直方向成 角并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gsinB.小车可能向右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gtanC.小车可能向左 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gtanD.小车可能向左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gtan能力提高6.(2012衡水高一检测)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 ,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 F 作用下沿杆向上运动,推力 F 与小环速度 v 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2.求:(1)小环的质量 m。(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 。7.(2012十堰高一检测)法国人劳伦特菲舍尔在澳大利

9、亚伯斯的冒险世界进行了超高空特技跳水表演,他从 30 m 高的塔上跳下准确地落入水池中。已知水对他的阻力(包括浮力)是他所受重力的 3.5 倍,他在空中下落的加速度为 8 m/s2,g 取 10 m/s2。为了安全,水池需要准备的水深至少多少 m?(1)物体所受到的水平拉力 F 的大小。(2)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取 g=10 m/s2)8.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 4.0 kg 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 s 后拉力大小减小为 F/3,并保持恒定。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求:(1)物体所受到的水平拉力 F 的大小。(2)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0、(取 g=10 m/s2)答案解析1.C 2. C 3.D 4. A 5. B、C6.【解析】(1)02 s 内 F1-mgsin=ma 由题图知 a=0.5 m/s2,2 s 后 F2=mgsin 由得 F1-F2=ma,所以 m= =1 kg。0.5kg(2)由式得 =30。答案:(1)1 kg (2)307.【解析】人在空中加速下落运动时,加速度为 a1,落水速度设为 v,由运动学规律v2=2a1h1,人落入水中后,由牛顿第二定律 mg-3.5mg=ma2,由运动学规律-v 2=2a2h2,由以上三式代入数据解得 h2=9.6 m。答案:9.6 m8.【解析】物体的运动分为两个过程,由题图可知两个过程加速度分别为:a 1=1 m/s2,a 2=-0.5 m/s2受力图如图所示:对两个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 1,mgma 2,3代入数据解得:F9 N,0.125 。答案:(1)9 N (2)0.1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