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数学复习主动性的策略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2236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小学生数学复习主动性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提升小学生数学复习主动性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提升小学生数学复习主动性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提升小学生数学复习主动性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升小学生数学复习主动性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小学生数学复习主动性的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升小学生数学复习主动性的策略复习是强化和巩固记忆、防止遗忘的主要途径,是获得知识、技能必不可少的环节。复习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之一。从教学内容看每册教材都安排有复习,大约占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课时的三分之一。我们通过对复习课教学实践的探索和研究,着力从教师复习课教学设计入手,提升学生复习的兴趣,转变复习的方式,形成了一些提升小学生数学复习主动性的策略。 一、学科整合复习策略 这一策略强调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复习意识和复习习惯,这种策略在小学各年级的学生中均可以运用。如在中低年级学生学习完相

2、关计算后,开展计算接力赛、数学运动会等活动,通过体育学科与数学计算复习结合,使学生在运动中巩固计算。又如在学习完元、角、分后,教师开展跳蚤市场活动,通过综合实践学科和数学的结合,使学生在模拟买卖的活动中,对元、角、分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 二、小组协作复习策略 在教学时,一般采用“一对一” 的形式组建小组,小组中学习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使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小学生是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分享给别人的,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对于学习接受能力弱的孩子,在与同伴进行交流时能更好地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复习效率。因此,发挥复习小组的优

3、势能够使引领者与进步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学习氛围,易于激发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三、习题设计复习策略 这一策略是指通过让学生根据复习要求自主设计复习题目和练习题目,使之成为复习的内容和资源,促进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拓展认知范围,起到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作用。例如:在学生学习完乘法分配律后,教师适当出题练习,随后教师布置复习作业,要求学生完成 58 道自主设计的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题目。第二天,课堂检查中绝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完成作业。不仅如此,有的学生还编出了更加多样化的练习题目,积极性很高。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复习作业比

4、较开放,能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复习和学习。 四、任务驱动复习策略 这一策略是指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不同形式的任务,对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促进学生对知识运用、实践的一种复习方式。我们提出了任务驱动复习策略,旨在将知识的复习融入学生的思考之中、活动之中、任务完成之中。这样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复习巩固,同时对学生的新知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而完成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复习兴趣,发挥学生潜能。如在学习完比例尺的知识后,教师不仅让学生通过算题掌握技能,同时布置绘制学校平面图的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不仅要会计算,同时还要进行调查、测量、确定比例尺等工作。这个任务的

5、完成,不仅将知识的复习融入其中,更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锻炼。 五、微课学习复习策略 微课程是指教师将知识点的讲授,利用视频技术,录制成时间在 56 分钟内的小视频,供学习者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特点主要是时间短,知识点单一,学习者可以反复学习,学习时间灵活,是翻转课堂的重要形式。一般这种视频是供学生课前学习使用的。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之所以学习出问题主要是上课没有及时理解和掌握新知,课后又没有人对他们及时辅导;再加之部分学生认知的速度较慢,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对新知有所掌握,而教师不可能总给他们当面讲授;还有的学生不愿意问老师,耽误了复习的最佳时机。将微课程运用到学生的复习中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这种方式较为新颖,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和主动性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通过对复习策略的探索,能够实现教师对学生认知特点的深入认识和复习课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些策略旨在促使学生主动复习,改善教师组织复习的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复习 ”转变为“主动复习”,提高学生的复习意识,增强复习的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