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模块三 第2步 专题十二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22338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模块三 第2步 专题十二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 模块三 第2步 专题十二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 模块三 第2步 专题十二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 模块三 第2步 专题十二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 模块三 第2步 专题十二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模块三 第2步 专题十二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模块三 第2步 专题十二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高考历史 模块三 第 2 步 专题十二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学案专题十二 Error!知考情明考向高频考点 考情分析 考向预测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与时俱进:高考对该部分的考查,贯穿一个核心与时俱进,通常会通过一段材料来考查学生对相关思想理论的认识2重点呈现:三民主义的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邓小平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教育事业的发展1.百年大计: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新中国的教育是重点考查的内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2重点呈现:载人航

2、天计划,生物技术的发展, “双百”方针1.从考查的切入点看:三民主义主要考查区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因涉及较多的经济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命题集中在“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上。而对邓小平理论的考查重点集中在南方谈话上。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较多地联系相应时期的政治、经济建设成就2从热点的角度看:“科教兴国”战略是一个热点,可以联系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我国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变化;1958 年“大跃进”在经济、教育上的表现;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上的发展和变化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

3、果主干知识要记牢一、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旧三民主义(1)标志:1905 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中阐发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2)内容: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3)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新三民主义(1)标志: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2)内容:民族主义:对外反帝,对内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帝和反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3)作用: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

4、民革命的兴起。 思 维 升 华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当 时 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而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 20世纪 20 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是指 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 论体系,成 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有力地推 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1诞生(1)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阐明了农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2成熟:抗日战争时期(1)1940 年,在新民主主

5、义论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2)1945 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发展:新中国成立后(1)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阐述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思 维 升 华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 义 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是中 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 阶段。 三、邓小平理论1酝酿1977 年,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

6、导工作。2形成(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2)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十三大上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1992 年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5)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3地位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思 维 升 华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 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

7、基本原则使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形成过程(1)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主要内容(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历史地位(1)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思 维 升 华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8、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经典考题领悟好例 1(2013安徽高考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同盟会成立初期。抓关键:“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 实行之第一步 ”是

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主张。第二步:析选项选项 对应度 判断理由A错误选项孙中山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并没 谈到民生主义难以 实现,排除 A 项B错误选项孙中山认为社会问题(民生主 义) 与种族政治两大问题(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同等重要,排除 B 项C正确选项孙中山提出“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 ,说明民生主义的目标 是为全体人民谋福利,C 项正确D 干扰 平均地权不是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只是主 张核定地价,革命后增选项 长的地价,由国民共享,排除 D 项例 2(2012广东高考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

10、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抓关键:“农村长期斗争锻炼” “无产阶级化”指中共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步:析选项选项 对应度 判断理由A错误选项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 A 项B错误选项共产国际并不反对农民参加革命,排除 B 项C干扰选项外交政策与革命道路没有联系,排除 C 项D正确选项共产国际主张照搬苏联的模式,而中国共 产

11、党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本 质上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 项正确高分障碍要清扫必须突破的 2 个重难点1.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思想理论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性 同盟会成立大会 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会议核心或精髓民权主义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决的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发展1924 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和谐

12、社会理论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指导革命和经济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2当代中国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78 年 5 月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人们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92 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资姓社的问题。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 1997 年党的十五大,会议提出非公有

13、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公姓私的问题。必须理清的 2 对关系二、必须明确的 2 对关系1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

14、了临时约法 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辩证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预测押题不可少1章开沅在革命不是制造出来的中说:“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

15、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曲高和寡”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B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即将完成C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目标不够具体D没有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理解。民生主义指的是通过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因社会 进步所涨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B、 C、D 三项与史实不相符合。 “曲高和寡”的社会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21920 年 12 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办法解析:选 C从材料可以看出俄国革命采取暴力的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