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26191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第一章考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了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还产生了语言。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

2、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人们的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感知与思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是整个认知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2)情绪情感过程。人不仅对客观事物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情感。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映。(3)意志过程

3、。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有感情地体验现实,还能自觉、能动地变革现实。这种与改造现实相联系的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2.个性心理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体的心理倾向性不尽一致,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2)个性心

4、理特征。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气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等。【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1861 年,法国医生布洛卡解剖了一位失语症病人的脑,发现他大脑皮层的一个区域里的神经细胞严重损坏,由此证明了脑的这个部位(后称“布洛卡区”)与人的语言活动有关,以后的大量实验论证了心理是脑的机能。(一)神经系统的结构1.神经元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神经元一般分为细胞体(或称胞体) 、树突和轴突三部分。树突多,短而密且有不少分支;轴突只有一个,形状像车轴,比较长,

5、分支少。轴突也称为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合起来则构成神经。神经元通过树突接受外来的刺激( 信息) ,经胞体整合后再通过轴突将信息传出去。神经元一般包括三种: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是专门感受体内外的刺激,并引起一定的神经冲动传人中枢神经。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它能把冲动传至与它的神经末梢相联系的肌肉或腺体,引起运动。联络神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位于神经中枢,是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的联络者。2.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高级中枢是指大脑两半球。左右两半球的机能并不对称,3左半球负责身体的右边,右半球负责身体的左边,两侧半球由胼

6、胝体联合起来。在大脑两半皮层上各有 3 条主要沟裂,将大脑分为四叶,包括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加工。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低级中枢是指大脑皮层以下的部分,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它们都受高级中枢的支配。具体的讲,低级神经中枢包括脊髓、延髓、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及皮质下神经节等。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延髓、桥脑和中脑共同构成了脑干。(2)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由

7、 12 对脑神经、31 对脊神经组成,其功能是把各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信息)传给中枢,再把中枢活动和神经冲动(信息) 传给有关的组织器官。如果说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司令部” ,那么周围神经系统就是人体的“ 通讯网络”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欧洲,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渊源:一是受到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影响,近代哲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是受到实验生理学的影响,现代心理学

8、的实验方法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1879 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一事件,看作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也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并由弟子铁钦纳将其发展成为严密的心理学体系。20 世纪前 30 年,该学派在美国心理学中占优势,30 年代以后趋于瓦解。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

9、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构造主义强调心4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儿童心理等心理学领域以及其他不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2.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 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行为主义产生以后很快风行美国乃至全球,还引发了一场心理学史上的“行为主义革命” 。从 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这近 40 年的时间里,行为主义几乎一统天下,因此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

10、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3.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又称为弗洛伊德主义,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建,其理论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实践。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这是该学派对心理发展的重要贡献第二章重要知识点【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与特点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与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注意是人们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和做出更有准备反映的保证,是人们

11、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2.注意的特点(1)指向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2)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5和清晰的反映。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2.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3.调节和监督功能

12、,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三、注意的外部表现人在注意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特定的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人在注意状态下,感觉器官一般是朝向注意对象的,如“侧耳倾听”,这种现象是适应性运动;当人们集中注意时,就会高度关注当前的活动对象,一些无关动作或起干扰作用的动作就会相应减少甚至停止;呼吸运动也会发生相应的的变化,如人在紧张注意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时停止的情况,即所谓的“屏息 ”现象。【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1.注意广度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知觉对象愈相似,排列愈集中或有

13、规则,注意广度也就愈大;反之,注意广度则愈小。2.注意广度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阅读同一篇文章,担任编辑任务的人与从事校对工作的人,注意广度就不一样。前者较大,后者较小。3.注意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经验愈多,知识愈广,就愈善于组织所感知的对象,把它们联系成一个整体来感知。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持续时间愈长,注意就愈稳定。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1.注意对象的特点。维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事物的复杂和变化程度,简单而无变化的对象,注意集中的时间就很短。一般而言,任何人的注意都不能以同样的强度维持 20 分钟

14、6以上。2.有无坚定目的。注意的集中和稳定主要取决于人们有无坚定目的。当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把注意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可以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如果允许在 1020 分钟的集中注意之后,松弛几秒钟,那么注意的稳定性就可保持数小时之久。3.个人的主观状态。一个意志坚强,善于控制自己又能同各种干扰作斗争的人,注意就比较稳定;一个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的人,注意就能持久。要使注意挣久地集中在一个对象上,是很困难的。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 ),它是由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 2、

15、3 秒至 12 秒。这种现象在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是经常发生的,但只要我们的注意没有离开当前的对象,注意起伏就不会产生消极的作用。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面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所以我们必须和它作斗争【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一、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一切能引起成人无意注意的对象也能引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低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需要教师或其他成人给定目的;在注意进程中也不会组织自己的注意,需要他人不断提醒和关照。随着年龄的增长及

16、大脑的成熟,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从由外界刺激引起逐步向内部兴趣过渡,同时有意注意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表现为他们能逐步理解自己的学习责任和社会义务,日常的学习活动也已开始更多地依靠有意注意。高年级小学生已逐渐能够自行确立目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独立组织自己的注意。到了中学,学生的无意注意进一步深化,研究表明,由于强烈的直接兴趣的影响,约90%的中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偏科现象。这是无意注意发展和深化的具体表现。与此同时,中学生的有意注意也得到了发展,并且逐渐取代了无意注意的优势地位,在学生学习中跃居主导,最明显的特点是注意的随意性增强,具体表现为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计划性增强,注意逐渐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性质。虽然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有了明显发展,但无意注意的作用在学习活动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这就决定了中学生注意的发展明显地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类型:以无意注意占优势的情绪型、以有意注意占优势的意志型、以有意后注意占优势的自觉意志型,即智力型。教7师应针对他们注意发展的特征和个别差异,发展其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