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作文训练第三次讲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26036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作文训练第三次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作文训练第三次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作文训练第三次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作文训练第三次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作文训练第三次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作文训练第三次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作文训练第三次讲座(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联想是从题目出发,获得材料的过程联想是人的智慧的源泉。在作文这个小小的领域,联想出色,就为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反,如果没有联想的能力,作文则寸步难行。 决定联想是否顺畅有两个因素:对生活的理解,思维的灵活。 一、人类用词语切割世界 自然领域、生活领域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而广阔。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逐渐发现了每个领域每个局部的不同,人就用各种各样的词语或者感念去标注它;并且这种标注越来越细腻。 语言学家把这个过程称作“用语言切割世界” 。 例如:笑 笑?微笑、狂笑、冷笑、阴笑;理解的微笑、包容的微笑、自嘲的微笑,坦然的微笑、自我的微笑,等等。

2、这就是用词语切割世界。 天空?遥远的天空、深邃的天空、蔚蓝色的天空、宁静的天空、动荡的天空等。 也是如此。每个词语或者概念标注的都是与人的生活相关联的某个方面的内容,丰富多彩。这是联想能够成立的基础。 你对一个词语包含的内容了解的越多, 你的联想就越丰富。相反就出现困难。在考场那样一个紧张的环境和心态下,很多学生出现思维的暂时的封闭, 大脑一片空白,作文肯定要出问题。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睡觉前的几分钟也能做到。 二、具体词语和抽象词语 水、山、树、云等是具体词语, 小学生的作文题目就是这类词语。转折、规则、包容、纪念、价值、沉稳和灵动等就是抽象词语,高考作文题目大多是这类抽象词语。 抽象词

3、语或者概念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无处不在;但因为他无形无象,联想起来相对困难一些。 例如:包容 父母看到孩子生气却始终微笑是包容,大地又山川河流树木花草是包容、蔺相如回避廉颇也是包容。生活中处处有包容。 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例如:纪念 纪念一只丢失的铅笔、纪念一场酣畅淋漓的哭泣、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血洒疆场的爱国将士、纪念陶渊明等,思维的触角可以向四面八方伸展。 平时多做这样的练习, 有利于考场迅速打开思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曹阳老师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化一为万和化题为象。我们看他的一次作文训练: 一、 训练文题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

4、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二、 训练主项 1 提高想象联想能力(突出“构思精巧”和“有个性特征” ) 2 提高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 三、 训练要点 1 增强“开合”能力(既要放得开,又要合得拢) 2 增强“选择”能力(什么方面,什么方式,什么方法) 四、 指导要点 (一) “化一为万” 所谓“化一为万” ,是指打开思路,多角度观察和立意。 “感悟大自然”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给我们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我们

5、要善于从虚到实,化概念为万象。 “大自然”仅仅是一个概念,如果我们从概念出发,当然打不开思路,导致千篇一律去写“要保护自然环境” “要改造大自然”等等。当然,这些立意本身很好,但是从拓开思路的角度说,就不能不说局限性很大。怎样才能打开思路,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呢?那就要“化概念为万象” ,然后“万中取一” 。要在眼前呈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奔涌眼底,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这样才能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给写作提供无限契机。不要静止地观察,要动态地观察和感知,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和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例如,水有千变万化,山有奇崛险怪,树有万

6、种风情,云有千姿百态。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哪怕只写流星,也会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 ;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无穷力量,哪怕只写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欢唱” ;走进森林,感知物种的丰富多样,感悟世界的多样性和人类应有的位置,哪怕只写小草,也会感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浮游大海,感受大海的宽阔胸怀,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哪怕只写涛声,也会慨叹“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雨中行,感受一份洒脱和生活的情趣,感悟生活不能总是死死板板,还有另外一种活法;云中游,感受未曾有过的坦荡和

7、奔放 ,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襟怀,则“从前的大事,现在变成小事,从前的小事,现在变成无事” 。啜一口溪水,感受小溪的清纯,感悟远离尘世的喧嚣,保持大自然的本真;攀一段山岩,感受大山的倔强,感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气节,不失大自然的本色。人为万物之灵长,有什么不可以摄入笔端,赋予性灵的呢?只要我们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就会拥抱大自然的给予,笔下涓涓,尺幅天地! (二) “化题为象” “化题为象”是指善于借助“象形想象” ,化抽象为具象,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情思,力避概念化图解话题。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这样写北国的秋:“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8、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到十分的秋意。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再如欧阳修的秋声赋 ,峻青的秋色赋 ,无不借助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寄托情思,抒发情怀。 老舍先生说:“在细微处显出才华。 ”切

9、忌把大自然当成一个概念,要运用“创造想象”中的“分想” ,把整体形象进行细微的分解。朱光潜先生说:“ 分想作用就是把某一意象和与之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独提出它来,这种分想的作用是选择的基础,许多人不能创造艺术就因为没有这副本领。 ”事实上,我们不应把大自然当作一个整体来感受,所谓感受总是具体的。我们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来写,要善于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景物来写,才能为写“悟”打下基础。就拿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来说,与其他地方的秋有什么不同呢?如果笼而统之地写,是难以写出故都秋色的特点的,或者说难以使读者感受到北国之秋的特点。郁达夫运用“分想”手法,抓住故都的秋天极具特色的几种景观来细致入微地描

10、写,使读者感受到了故都之秋特有的秋意。可以说,没有“分想” ,就没有细描,就难以引人入胜,就难以抒发真实感人的情怀。所以, “化题为象” ,就是要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可具体感知的东西,通过“化大为小” ,为“以小见大”创造条件。 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和我上面讲解的“用语言切割世界”联系起来看,词语本身标注的是一个方面的内容,词语这个大概念里面包含丰富的内容,透过词语, 看到它背后包含的丰富的内容, 是联想丰富的前提。 当然不能忘记了联想只是获得材料, 最终要找出里面包含的意义。 联想获得的材料可能不知是一个, 这就涉及到怎么组合材料的问题,这以后再讲。 如果你的联想不

11、是很丰富, 你就在意义出新上下功夫;如果你有很好的联想能力, 就争取出新。 例文 1: 给自己一条路 李文毅 小时候,每当雨过天晴,我们就到村后的山上去堵大坝。在淙淙的溪水流过的地方,把它拦腰截住,用手捧来一堆泥土筑一条属于自己的大坝,在山里头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水库。为了让大坝坚固耐用,固若金汤,总是让大坝更宽更高,因为山上的溪水,太急,太多,过不了多时,大坝便会被溪水冲倒,辛辛苦苦白忙活了。不得已,大家就在大坝的底部安下了一根大葱杆子,让一部分溪水从“桥洞”里流出去,这样,大坝没有再出现倒塌现象。我们用大葱杆子给了溪水一条路,它却给了我们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水库。 山上有一片桃林,每有路人上山穿

12、过这儿,都会有爱美的人折下几枝桃花。护林的老人想了一个办法,在桃林里开出了一条小路,在路边种上了几株美丽的山间野花,竟想不到那些过路的人沿小路看花儿,再也没有出现折桃花的事儿。 曹操在关羽得知刘皇叔的下落后,送关羽踏上过五关斩六将的大路。赤壁之战,关羽在华容道上给了曹操一条路,让丢盔弃甲的曹军跑回了长安城。曹操用昔日的一片诚心换来一条逃亡的路,重振旗鼓,天下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纵是千重山也阻挡不了长江黄河的前进,土地给它一条可以奔腾的大路,它们浇灌了九州大地,润泽千里沃土,孕育繁荣昌盛,造福万代人间。 冬天阻挡不了春日的蹒跚走来。 绿叶阻挡不了红花的绽放。 失败阻挡不了成功的前进。 教育库之

13、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给春天一条路。 给红花一条路。 给成功一条路。 给自己一条路吧! 不是后路,而是永远前进的路。 给自己一条在百花绚丽的春天中的成功之路。 例文 2: 细节 美,在细节处闪现。?题记 一 她回过头来,轻轻的一笑,又转身走了。 一个碎小的细节,仿佛蝴蝶透明薄巧的羽翼轻轻地拍打过我的眼帘。她向下弯弯的眼角充溢着快要流出的光,那么一瞬间的表情,而我却记住了。 那是一股温柔内敛的眼波,让人想起江南微湿的风,清晨斑驳的梦和一碗夹着荷叶香的小米粥。不花哨,不张扬,甜甜糯糯的眼神一流转,便让人记下了。是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表情,一种不易察觉的眼神,欣赏的人挖掘开来便

14、成了一份珍藏。 我闭上眼睛,那一瞬间的眼波又泛滥起开来,伴随着的还有漫漶缠绵的风,葳蕤细致的雕花。一切温柔潮湿而美妙曼丽的意向都随着这个细节铺陈开来。是”绿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 ;是”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是”雨打窗台湿绡”青墙仿佛铅笔细细的勾勒,刚染完的蜡布挂在空中发出厚重的声响,带着铜箍的朱红木桶泼出小瀑布一般的水,散着菊花香的浓茶氤氲出重重叠叠的水汽。这一切都在她那一瞬间的眼波里流淌,静静的,带着时空停止悠然自得的神气。是江南吗?是流水吗?是温婉吗?是细致吗?无需多答也无人来应。 这样的细节,是郁绿丛中盛开的白色小花,隐隐绰绰的散发出温柔的幽香,他只等待有心

15、人的采撷。 二 教育库之语文库 Page 4 6/27/2007 CD 光盘转动,发出?的声响,仿佛一支翠绿小虫在振颤着翅翼。音乐随即流淌出来,化为烟雾与尘埃,向四周弥散。这是德沃夏克的 G 大调诙谐曲。太多的人交口它华美如丝绸的主旋律,而此时的我闭上眼睛,微微侧耳,缓缓呼吸一个碎小的细节,仿佛午后从天窗透过的阳光中细小而清晰的尘埃,它们擦过我的耳朵, ,温暖柔软地抚摸。 是第一主题过后的一小串三连音。他们用流畅的小提琴音色来演绎,夹着快乐清新的微笑,仿佛阳光下翩翩起舞的爱尔兰小女孩的金发。我猜想德沃夏克在写下这一串细小得不易察觉的音符时,带着怎样的心情。那一定是一种慈爱的感动,仿佛阳光普照,

16、云淡风清,在薄荷色的草地上吹着透明的风,心中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是的,细节,我好像看到了德沃夏克的会心一笑,有心的人注意到了挖掘出来,只便是一份有默契而不可意会的愉悦。 想起一些缓缓升腾的五彩泡沫,萦绕着沆瀣之气的之间开出一朵精巧的花骨朵,一只飞鸟抚摸过的一方天空,以及一阵缱绻缠绵的风,一群游鱼的唼喋这些,都是那一串小巧的三连音带来的。 这样的细节,是教堂天顶正中随着光线落下来的银屑,碎小却闪耀,它们只等待有心人的掬捧。 三 女人的旗袍风情万种, ,勾勒出女子曼妙婉转的线条,女人走着,一步三摇,这是一道风景。 而我却捕捉到了那么一个细节:旗袍裙摆边的小开衩。这样的设计不管是有心无心,不管是否有人注意,它的确成了旗袍皇冠上的一颗珍珠。 二三十年代,一个开放与闭塞的交界,穿着旗袍的女人们是那个年代给所有人的第一记忆,而旗袍则成了那个年代的象征。这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旗人马装的拘谨刻板,又连接着未来开放的未知时代。深闺院里的女人们出来了,小心翼翼,羞涩犹豫,仿佛一只在晚上独自开放的夜来香。而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