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241035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水校园创建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节水校园创建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节水校园创建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节水校园创建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节水校园创建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水校园创建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水校园创建工作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掖铁路学校 2011 年节水校园创建工作总结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的命脉,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水利部 2002 年确定张掖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区域以来,张掖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资源效益。为贯彻落实市、区政府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积极支持与推动我区创建节水型社会,我校积极申请开展城市节水校园创建活动。我们认为节水校园创建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现代公民意识,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培养学生终生的节水观念,既有利于学生的养成教育,又有利于节水型社会建设,必将带来更加长远的社会效益。节水校园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学校成立了节水

2、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各项节水制度,对全校用水器具和水管网络进行了彻底的节水改造。同时,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在周边社区、单位产生了广泛的宣传效应。一年来,我校在区节水办的指导下,节水校园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各项指标达到了甘州区节水校园考核标准,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张掖铁路学校概况张掖铁路学校现为九年一贯制学校,2006 年被命名为张掖市“ 初 级中学示范校” ,学校始建于 1955 年,分别隶属铁道部西北工程局、兰州铁路局,2004 年移交甘州区,更名为张掖铁路学校。学校自 1969 年设初中部。1974 年设高中部,成为附设小学

3、的完全中学。2010 年高中部停办,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现有 23 个教学班,教职工 79 人,在校学生 1173 名。学校占地面积 39000 多平方米,有教学楼、实验室、礼堂、平房教室、标准化食堂,建筑面积 7000 多平方米,绿化面积5498 平方米。学校现有理化生实验室、生物标本室、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师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400m 标准田径场、 篮球场等教学场地,建有 1200 平方米的大礼堂,可供大型集会和室内文体活动使用,图书室藏书 30000 余册。学校各类教学设施齐全、配套,校园绿树成荫、整洁有致、布局合理、优美怡人,文化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

4、明。近四年来我校用水量呈逐年递减趋势,自节水校园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节水意识深入人心,节水行为蔚然成风,校园形成了良好的节水宣传教育和实践氛围,2011 年学校在有用水量较大的基建工程的情况下,全年用水量为 9206m3,人均日用水量为 21.5L, 学校节水 创建工作卓有成效。二、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学校高度重视节水工作,为保障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以王冠群校长为组长,张青副校长为副组长,以相关处室领导为成员的节水校园创建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部门、各年级宣传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和实施。学校制定了分工明确的组织方案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精心安排

5、各项节水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除定期召开节水会议研究学校节水工作如何开展,协调各相关部门,为做好节约用水工作提供各方面的相关保障外,还经常不定期检查节水工作落实情况,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全面推动了建设节水型校园工作的开展。三、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用水、节水制度,制定了张掖铁路学校办公区域节水管理制度、 张掖铁路学校节水节电管理办法、张掖铁路学校节水考核办法、 张掖铁路学校节水目标管理责任书、 张掖铁路学校节约用水管理制度、 张掖铁路学校水电设备维修制度、 张掖铁路学校用水用电巡回检查制度,用制度来强化节水工作的管理。学校节水领导小组和总务处签订了学校节水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各

6、班级签订了班级节约用水承诺书,班主任和家长签订了家庭节约用水承诺书。总务处详细记录每月的用水量,并安排值班人员每天都对供水运行设备、管网、各种用水设施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无跑冒滴漏、长流水、违章洗车、大水漫灌等浪费水现象。学校将节水工作纳入到班级工作考核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节水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学生节水的宣传教育和指导。不仅如此,学校还通过和家长签订家庭节约用水承诺书,将节水工作延伸的了家庭,真正起到了“教育一个学生、 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四、多措并举,加强宣传教育为使节水意识深入人心,促进人水和谐,树立科学的节水观,学校狠抓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将现代公民意识纳入学生的

7、德育范畴,培养学生全新的资源价值观和自觉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都成了节约用的水义务宣传员,深入家庭社区,宣传节水理念,传播节水方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在创建活动过程中,学校利用网站、校园广播、宣传专栏、张贴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重大意义。学校节水办公室向全校师生、家长下发了张掖铁路学校节水知识宣传材料、 致家长朋友的节水公开信各 1200 多份。11月 6 日学校团委组织学生在火车站广场开展了节水宣传实践活动,向广大旅客发放宣传资料 200 多份。学校深入开展节水教育,总务处在校园张贴节水标语 20 条,制作大型节水宣传栏 2 个,在各教学楼的水房等公共用

8、水处设置节水温馨提示,要求时时处处节约用水。学校节水办公室在三至初三年级开展了节水征文比赛,征集作品 500 多篇,组织学生制作“ 节水知 识手抄 报”300 多份,编辑 “节水知识电脑报”200 多份,安排班级每学期出一期节水黑板报。一条条发人深省的节水标语,一篇篇内容丰富的节水征文,一张张排版精美的手抄报,一份份色彩纷呈的电子小报,一面面图文并茂的黑板报,营造了浓浓的节水氛围。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节水教育向课堂教学有机渗透,将节水意识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学生“人人参与节约用水,个个 厉行节约用水” 。学校先后开展了“节 水宣传动员” 主题班 队会和“为甘州发展,做

9、节水小公民”的环 保主题班会活动, 评选了 23 名班级节水之星。学校还组织一至四年级学生熟读和背诵节水歌, 组织学生开展了“ 我为 学校节约 一滴水” 的实践活动 ,使节水宣传教育变为学生的实际行为。丰富多彩的节水创建活动,培养了学生、教职员工、家长良好的节水意识,进一步增强了我校师生节约用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养成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良好的节水习惯,在全校师生和周边社区中掀起了一个爱水、惜水、节水的高潮,大大增强了广大师生的节水意识,有利地发挥了学校节水宣传教育的辐射作用。五、改建设施,科学节水学校总务处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节水标准和政策,组织力量对校园内部的用水设备、管道器具进行仔细清

10、查、维修和改造,对全校不符合节水标准的设施和器具坚决淘汰。2010 年以来学校共投资 2 万多元,将落后的 2m3烧水锅炉停用,改用新型节能节水电热水烧水器,检查维修了 7 个节水冲厕的节水水箱,对部分漏水灌网进行了更新改造,更换节水水龙头 17 个,完全杜绝跑冒滴漏现象,节水器具普及率已达到 96 以上%。此外学校绿化面积大、覆盖率高,植物种类繁多,灌溉用水量很大,为了大力节水,我们严禁大水漫灌,针对植物对水的不同需求,分别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通过改造和维修,全校用水设施和器具既符合节水标准,又符合学校实际需要,节水任务圆满完成。六、节约用水,成效显著创建活动开展近一年来,

11、由于领导重视,方案周密,组织得力,宣传到位,实施深入,我校节水校园创建工作效果明显。1.用水器具总件数 50 个,全部维修改造,其中节水器具 48件。漏水件数为 0,用水器具漏水率为 0。2.节水器具占总用水器具的比例为 96%,节水器具普及率为100%。3.学校年用水量由 2008 年的 28821 立方减少到现在的 9206立方。按全校师生 1152 人计算,人均日用水量由原来的 65 升/(人 日),减少到 现 在的 21.5 升 /(人 日)。4.校园树木、花卉、绿化带的浇灌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达到了节水目的。5.建立了一整套节水型校园用水用电制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创

12、建节水型校园的机制。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实现了学校用水有计划,有定量,合理使用水资源,厉行节约用水的目标。深化学校后勤管理和用水改革,探索用水节水管理改革的新思路。6.培养了良好的节水意识和习惯,全校师生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家庭、社区,为甘州区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做出自己的贡献。经过全校师生的团结努力,我校节约用水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通过节水型学校创建活动,全校形成了一种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节约 光荣,浪费可耻”、 “节能环保,利国利民” 的良好风尚。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建设节水型学校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决不是赶时髦、搞形式,要真抓实干,常抓不懈,真正把各项工作要落到实处。我校的节水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指导学生开展家庭节水实践方面,在深入乡村、社区开展节水宣传方面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有待加强。今后,我校将以这次城市节水校园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各项节水长效管理机制,持之以恒地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强化师生节水意识,增强自觉节水的责任感,真正把节水工作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独特地理位置应有的宣传辐射作用,为创建节水型学校乃至节水型社会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