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后作业及参考答案

san****gl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1KB
约33页
文档ID:33240124
课后作业及参考答案_第1页
1/33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马克思主义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革命的阶级斗争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4.我国实施改革的目的是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扬社会主义民主C.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D.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发展 B.创新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A.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 B.自力更生、独立自主C.全面开放、兼顾内外 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A.兴办经济特区 B.开放浦东新区C 扩大出口 D.实施“走出去”战略二、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A.改革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3.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吸引力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B.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C 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推进对外开放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1.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2.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 2020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 美元达到 3000 美元,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四、问答题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通过改革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处理它们之间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什么?参考答案及其要点一、1C 2A 3C 4D 5B 6C 7D 8D二、1ABCD 2ABC 3ABD 4ABCD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1.(1)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任何革命都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改革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即计划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3)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根本方面是社会主义的改革主要是指对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实现形式即体制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下的改革,是为了完善这一制度、发挥这一制度作用的改革2.(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来解决,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四、问答题1.(1)社会主义是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和动力根源于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共同富裕的价值观念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可能性,确保了社会各民族、各阶层和各个人之间社会地位的平等,是社会主义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自觉的推动力量2)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时间不长我们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虽然都有了大幅度的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经济体制、管理体制、民主体制和思想道德等方面,与我们应该达到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在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不断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要完全达到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目标,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与我国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所以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就无法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和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2.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也是稳定的保证,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A.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所有制结构C.分配制度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3.21 世纪前 10 年,我国经济体制必须解决好的历史课题是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B.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C.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5 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所有制经济形式是A.个体经济 B.合资经济 C.私营经济 D.集体经济6.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而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A.共同富裕 B.按劳分配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让一部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7.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9.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 5 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 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 2 万元,出租住房收入 2 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 1 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A.12 万元 B.9 万元 C.8 万元 D7 万元10.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A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B.组建大型企业集团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加快鼓励兼并、规范破产的步伐11.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处理好A.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B.投入与产出的关系C.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D.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C.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以及公有制相结合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社会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包含两层意思 A.指出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B.指出我们要建立的市场经济,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市场经济具有共性的东西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具有其他市场经济不同的特征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C.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A.还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实现B.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C.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5 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它的建立有一个过程,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2000 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2010 年要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2010 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2020 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时候,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在我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A.不受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 B.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C.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存在的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7.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认识有A.它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B.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C.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相结合,是它的内在要求D.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8.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A..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C.与公有制经济共存 D.与公有制经济一起推动生产力发展9.“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C.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有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资产收益C.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 D.按资本取得的收入1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A.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C.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D.坚决取缔非法收入12.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13.邓小平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大局”的思想,是指A.沿海地区,优先发展,从而更好地带动内地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B.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沿海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要服从这个大局 C.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内地要帮助沿海更快地发展起来,内地要服从这个大局D.到 21 世纪,内地要从发展起来的沿海地区得到帮助,沿海要顾全这个大局14.“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