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241022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坐敬亭山教案 (精选多篇)第一篇:独坐敬亭山教案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一班吕芝兰 201411123006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 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

2、一课时学习独坐敬亭山(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语:我们先进行一个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 ,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 )2.揭题,谁来背李白的诗,会背几首就背几首。(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 整体诵读,初步感受。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生字的读音。然后看注释理解词句;(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3)再讲出诗歌的背景,导出“孤独” 的诗歌基调。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

3、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3.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1)释题意。独坐:单独的坐。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 座,海拔 317 米。 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2)抓景物。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三) 分部解读,感悟诗情。第一, 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 画。根据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2. 议。说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帮助理解“众鸟”和“ 孤云” 。再出示一空白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需要这个画面,以此理解“尽”和“ 去” 。3. 转。教师语言过渡:看来

4、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里的精妙的。众鸟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一班吕芝兰 201411123006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李白一个人了,怪不得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4. 品。坐着这种孤独的内心境界是通过什么表达的?你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蕴。5. 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第二, 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 质疑。学生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可能有:既然“只有敬亭山 ”,为什么会看不厌呢?敬亭山真的那么好看,令人看不厌吗?课题中的“独” 是很孤独,这里却写 “相看两不厌”,不是矛盾吗 ?2. 释疑。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资料,体会李

5、白看敬亭山看不满足的表面原因是景美。山上有一峰庵、拥翠亭、云齐阁、翠云庵等亭台楼阁,此外还有云根石、额珠楼、最高亭、穿云亭、十贤祠、太白楼、古昭亭坊、勒诗石、裴公井、绿雪井、梦珠泉、广教寺、双塔、怀英亭、龙首亭等。追问: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诗人把敬亭山当作朋友。 )3. 感悟。既然诗人与敬亭山成为了朋友,那大家联系上下文想想诗人在敬亭山上会与这个“好朋友 ”说些什么呢?的确,大家想的都很对!诗人确实找到了朋友,但老师却认为诗人还是很孤独,你们认为呢?难道不是吗!你们看作者只能在大自然中找朋友,而现实生活中呢,找不到朋友,难道他不孤独吗?!4. 品读。此时,你就是诗人李白,你来

6、吟一下这首诗吧!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应有的语气。(四) 表情朗读,升华诗意1.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是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着作者的感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全诗。2. 背诵全诗。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看相看鸟尽云闲坐敬亭山(备感孤独) (寻求安慰)第二篇: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壶山小学潘笑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领悟诗意,感悟诗情(难点) 。一、感受李

7、白同学们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诗你能背几首?(你来!流利!真有感情!你会的真多!)(图片以及古诗)1、这幅画面,是正在浅吟低唱静夜思的李白,无论古今,不分中外,所有在外的游子都有一种怎样的情怀?是啊,这是一个乡愁满怀的李白。 (板书:乡愁满怀)2、 望庐山瀑布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豪情万丈啊,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正是,潇洒的李白,豪放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 (板书:寄情山水)3、 赠汪伦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是怎样的李白?(请你回答。你也想说,请, )正如你们感受到的,这是有情有义的李白。 (板书:有情有义)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形象丰满的李白,他是思乡

8、的游子,是豪迈的侠客,是重情重义的真汉子,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一首李白的诗,你将会看到又一个不同的李白。二、初读古诗1、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 。有谁知道敬亭山?你来说说。 (图片敬亭山 )是啊,敬亭山又被称为“江南诗山 ”。自李白 独坐敬亭山 这首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等许多名人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这座“江南诗山 ”,也因而饮誉海内外。2、再读课题:敬亭山前面加了个“独坐”,应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你读得很慢,因为哦,是因为伤感;你读得很轻,因为哦,很孤独;你怎么读这么重?哦,是在感叹!)3、读

9、课文: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按自己的节奏自由读两遍。开始 好!谁来试试! (读得多好啊!字正腔圆。 )谁再来?同学们从他们的朗读里听出了什么感觉?(好孤独!好无奈!好伤感!好寂寥!恩,很有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读。4、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得出你很善于思索!)三、细品诗意1、李白到底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齐读课题) 独坐敬亭山 。 “独” 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这首诗里分明写了好几样景物,为何李白要说“独自坐在” 敬亭山呢?请在诗中划一划,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词语。好,你找到了什么词语?(“飞尽” 是指 )是啊,所有的鸟都

10、飞走了,敬亭山静悄悄了。你呢?(“独去闲” 是指) ,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这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我和你的感觉一样) (是啊,好一座寂静清幽的敬亭山!)3、读读这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久久地坐着,久久地看着,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谁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3、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李白的眼里,还有云么?还有鸟么?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句话是说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来看去,谁也看不够。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啊!再读“ 相看两不厌,只

11、有敬亭山”。人山脉脉相望,紧紧融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四、感悟孤独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庭山” 。李白啊李白,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你曾豪情万丈,你曾广交朋友,为什么此刻这么深情地看着敬庭山呢?(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孤独” 呢?1、我们一起读前两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在李白的眼里,那是无情的鸟儿在弃他而去,那是高傲的云在弃他而去。 再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其实在自然环境中,鸟飞云走,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是那么孤独?你想过么?(你们很善于推测。 )(介绍背景)的确,这时正是李白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时候。李白曾经七次来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游玩,这首诗是李白

12、被迫离开长安 10 年以后再次来到敬亭山所作的。李白的满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视为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他空有投身政治报效祖国的雄心,却被一些权臣小人算计被迫离开长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增添了孤独与寂寞之感。现在你明白了么?谁再来读读前句。 (听得出,同学们感悟很深)齐读。2、老师也来试一试。闭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样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配乐,范读。同学们来!(齐读)3、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两个李白,分明是两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有什么话想对敬亭山说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么话对李白说呢?(1)练笔:李白神情地看着敬亭山

13、,轻轻地对他说:“?”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2)引读:啊!鸟儿和云朵也讨厌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边。 (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啊,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真有点死气沉沉啊。 (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用答不用问,一切都在不言中(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李白啊!”五、课外拓展秋蒲歌出示。自由读,感受下这首诗里是怎样的李白?你来读读。请你读读。很深情。让我们齐读秋浦歌 。“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能安慰他吗?李白,这么多人在关心你啊,你要乐观、坚强、开朗起来。你还记得赠汪伦吗?同学们齐还记得静夜思吗?还记得望庐山瀑布吗?李

14、白啊李白,我们都在怀念你,你并不孤独!让我们再来齐诵这首诗独坐敬亭山 。好,下课!第三篇: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麦雪连一、认识诗人1、同学们,熟悉我吗?他呢?(指某一学生)他呢?(幻灯片2,指屏幕:我乃诗豪刘禹锡。 )那么他呢?(幻灯片 3:我乃诗仙)2、谁还知道李白还有几个名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3、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还记得这首诗歌吗?谁能帮老师读读?(幻灯片 4、 静夜思 ):这首诗中表现出来的是怎样一个李白?(思念家乡)(幻灯片 5 赠汪伦 ):谁来念一念?这诗中反映的又是怎样的一位李白?(有情有义)还有我们上学期学过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一样。(幻灯片 6 望庐山瀑布

15、):谁来念一念?这又是一位怎样的李白?(寄情山水,爱玩的李白)师:李白的一生从 25 岁开始到 62 岁,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漫游生活中度过的,所以他去过很多地方,结识了很多朋友,比如杜甫、汪伦、孟浩然等。而且他个性旷达、潇洒,加上他经历丰富,所以他的诗风豪迈狂放。 (幻灯片 7)据说李白才思敏捷,酒到诗成,他的好友贺知章叹赏他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而杜甫也这样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所以当时的人就称李白为“诗仙”。现在你对李白有个了解了吧?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白,去了解他的另一个侧面。二、读诗歌1、读题,解题。 (幻灯片 8) (板书题目:“独” 字特大)师:谁来

16、帮我读读诗题?今天李白又漫游到了哪里?(敬亭山) ,敬亭山在哪里? (幻灯片 9-11):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包括李白的这首独坐敬亭山 ,所以后人把敬亭山誉为“江南诗山”。 (幻灯片 12)所以题目应该分几个节奏?怎么读?师:你认为题目中的哪个字眼是理解诗歌的关键?“独”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坐着看敬亭山)你从独字中猜想到了什么?(诗人是一个人,内心孤独寂寞)既然是孤独寂寞,题目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慢、轻)2、诗人一个人坐着看敬亭山,他看到了什么,触及了他内心深处怎样的感受?下面让我们走进诗歌,去细细体味那景、那情。 (幻灯片 13)请自由读诗歌两遍,注意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