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形象专题训练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37653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形象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诗歌鉴赏之形象专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形象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形象专题训练(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考纲解读】1、2012 年考试说明的要求是:2、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考查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解说诗句,理解诗意;分析结构层次;领会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技巧;(4)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感情;(5)赏析诗歌语言;(6)赏析作者观点态度。3、命题规律:(1)选取的诗歌更趋开放性,象辽、金、明等。(2)难度有所下降,题目设置更规范。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考点精讲】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物。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

2、形象:包括诗人(或称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从把握形象方面分析,设题为人物形象的见闻、言行、心情、品质、追求等,后者会再加上人物的身份类别判断;和其他考点交叉,会设题为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语言特点以及对该形象的评价等。蕴含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出题方面为:物象的特点、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塑造的方法、语言特点等。2、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事。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如何分析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2、把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3、注意景物、典故、修辞

3、等对人物情感的丰富性。(二)诗词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以人物自身分类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2、思妇 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3、客居者 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4、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

5、、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6、登高者形象:以思妇、青年志士和仕途不畅者(被贬或不仕的中老年者)情感:思妇(见上 2) 青年远大抱负、以才自许、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中老年壮志难酬、抱负不展、备受排挤、老而无成、知音缺少、针砭时弊、思乡怀远。 以人物情感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6、 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

7、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

8、象栩栩如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将有情人别离时独特的表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诗中两位依依

9、惜别的多情人形象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13、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二、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事物形象指诗人借助于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现自己心迹或某种情感。其常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象征等手法。情感:不被理解、孤独寂寞、缺少之音;高洁清高、孤傲不羁、胸怀坦荡;不畏强权、永不屈服、坚贞正直;远大志向、建功立业、一展抱负;惜春伤秋、怀乡思人、百无聊赖;自然情趣等。三、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

10、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景物类型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常见古典意象对应情感简介:1、离愁别绪:杨柳(曲)、栏(阑)干 、鹧鸪、祖帐、长(短、谢、劳劳)亭南浦、霸陵等。 2、怀乡思人:青鸟、杜鹃、归鸟、落梅(梅花落)、鸿雁、双鲤、捣衣、明月、莼鱼魲脍、关山浮云、蟋蟀等。3、愁苦煎熬:寒蝉、梧桐、芭蕉、芳草、猿啼、杜鹃、枫叶、落木、微雨、流水、斜阳等4、高

11、洁脱俗:梅、兰、竹、菊、松、梅、玉、蝉、连、芷、冰雪、鸿鹄、三径等。5、纯真爱情:莲、丝、红豆、鸳鸯、织锦、连理枝、比翼鸟等。6、战争纷乱: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战马、狼烟、胡尘、铁骑等。7、自由闲适:鱼、浮云、村烟、鸟鸣、鸡啼、犬吠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一、语言内容(一)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1.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其他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2.情感语言:“悲”“孤”“哭”“愁”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还有间接表露的,如“冷”“凉”“衰”“

12、调”“残”“风雨”“枫叶”“寒霜”等。3.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鹰”“马”“鲲鹏”象征高原的志向,“浮云”“南山”象征闲适隐居。4.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等等。二、语言特点(一)风格特点1、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

13、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4、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

14、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6、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7、奔放:直率有气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8、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

15、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二)结构特点在诗文中,有一些特殊结构形式的词,常能出现特殊的表达效果。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或是起强调作用。2.倒装:一般表强调。3.意象名词罗列:使描写更像特写镜头,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杨柳岸晓风残月”。(三)炼字“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不同时代诗人追求的一面艺术旗帜。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各有所感:借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李白)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荀鹤)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炼字历来都是诗家极为重视的,我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加以分析。1、看词

16、性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展现了挺拔坚毅之美,“园”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上,给人以苍茫之感。“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轻”写出花落时的飘逸、无声的状态,“细”写出了雨的“小”“密”从而体现了愁之多。2、看描写对象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