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滴定、溶液的配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235198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碱滴定、溶液的配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酸碱滴定、溶液的配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酸碱滴定、溶液的配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碱滴定、溶液的配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 、转移(洗涤、再转移) 、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所需仪器(玻璃仪器):电子天平(或量筒) 、药匙(镊子) 、烧杯、玻璃棒、容量瓶(50ml、100ml、200ml 、500ml 、1000ml) 、胶头滴管、试剂瓶容量瓶的使用:查漏:检查方法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 180。 倒立观察洗涤: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既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也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不能将过冷或过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玻璃棒的作用:再溶解步骤中起搅拌作用;在转

2、移步骤中起引流作用。误差分析: C=n/V=m/MV (弄清是“m”还是“V”引起的误差)配制氢氧化钠为例: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因变量(m) 因变量(V) C(molL-1)砝码与物品颠倒(使用游码)减小 偏低称量时间过长 减小 偏低用滤纸称 NaOH 减小 偏低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溅出减小 偏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减小 偏低定容时,水多用吸管吸出减小 偏低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增大 偏低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增大 偏低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经生锈增大 偏高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定容减小 偏高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减小 偏高称量前小烧杯内有水 不变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不变1.酸碱滴定:利用

3、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 实验方法(1)用品试剂:标准溶液(装在滴定管里) 、待测液(装在锥形瓶里) 、指示剂、蒸馏水仪器:滴定管、滴定夹、铁架台、烧杯、锥形瓶(2)操作(以标准盐酸来滴定待测氢氧化钠为例 )a.滴定前的准备:滴定管:a.查漏 b.洗涤 c.润洗 d.装液 e.排气 f.调液面 g.记录锥形瓶:a.注碱液 b.记读数 c.加指示剂b.滴定: 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里溶液颜色的变化,滴定至终点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溶液发生突变,且半分钟内不再变化选择指示剂应注

4、意:石蕊试液不能用作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主要原因是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不够明显,对中和滴定终点的指示不够灵敏、不够准确。滴定 20ml 的待测液,酸碱指示剂以 2-3 滴为宜。指示剂用量太少,其颜色太浅,不利于终点判断,指示剂用量太多,由于指示剂本身就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这样就会使标准溶液实际消耗的体积偏大或偏小。若滴定终点时溶液呈酸性,选择甲基橙指示剂;若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碱性,选择酚酞为指示剂;若滴定终点时溶液呈中性,选择酚酞或甲基橙都可以。酸碱指示剂:石蕊(5-8 ) 、酚酞(8.2-10) 、甲基橙(3.1-4.4)(3)数据处理:将上述操作重复二到三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

5、根据C(NaOH)=C(HCl)V(HCl)/V(NaOH)计算(4)滴定管与量筒的读数区别:滴定管的零刻度线在上面,越往下刻度值越大,而量筒无零刻度线,并且越往上刻度越大,记录数据时滴定管一般到 0.01mL,而量筒仅为 0.1mL.(5)常见滴定类型中指示剂的选择:A.强酸与弱碱滴定结果溶液呈酸性,可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变色点 PH=4.4)B.强碱与弱酸滴定结果溶液呈碱性,可选用酚酞为指示剂(变色点 PH=8.2)C.强酸与强碱滴定结果溶液为中性,两种指示剂均可(6)误差分析原理(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 溶液为例)CB=CAVA/VB VB 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CA标准溶液的浓度

6、(故有:C B 正比于 VA)A 标准溶液的配置引起的误差:a 称取 5.2 克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时,物码倒置 (偏高)b 配置标准液时,烧杯及玻璃棒未洗涤 (偏高)c 配置标准液时,定容俯视 (偏低)d 配置标准液时,定容仰视 (偏高)e 配置标准氢氧化钠滴定盐酸时,氢氧化钠中混有碳酸钠 (偏高)f 配置标准氢氧化钠滴定盐酸时,氢氧化钠中混有碳酸氢钠 (偏高)g 配置标准氢氧化钠滴定盐酸时,氢氧化钠中混有氢氧化钾 (偏高)h 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洗 (偏高)B 标准液操作引起的误差a.滴定前读数仰视,滴定后读数俯视 (偏低)b.滴定结束,滴定管尖嘴处有液滴未滴下 (偏高)c.滴定前有气泡未赶出,后来消失 (偏高)C 待测液操作引起的误差a 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后再装待测液 (偏高)b 锥形瓶内有少量水,直接放入待测液 (无影响)c 摇动锥形瓶时,溅出部分液体 (偏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