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26293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青少年心理特点与教育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特殊年龄阶段,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这一问题,通过分析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希望为师范生从事青少年心理教育提供一些有用的对策。关键词:青少年;心理;教育毫无疑问,如今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毕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良莠不齐,况且他们也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对于作为师范生的我来说,教书育人是我重要的使命,我需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为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以便更好地教育和引导青少年,使其健康地成长。从生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时期

2、是生理各方面快速发育的时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是心智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具有抽象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且情绪较稳定者;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青少年开始于性成熟,结束于独立应付社会问题。青少年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过渡,在心理方面更是显得错综复杂。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指青少年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影响或决定着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心理特征如下:一、智力发展显著。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

3、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来反映事物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并从片面化和绝对化的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的提高。青少年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时,他们会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 、 “人生意义” 、 “生活理想”等一类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个人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二、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意向显著。自我

4、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和态度,它由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因素组成,通过实践活动使人与周围世界保持积极的平衡。进入青少年时期后,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青少年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关注和评价,并且凭借这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意识还处于不完善的发展阶段,在对自己作出评价时,有时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对自我评价过高,导致沾沾自喜,甚至产生居高自傲、目中无人的心理。或者由于对事物识别能力不足,往往不能客观地区看问题,加上心理的脆弱性,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往往就会走入另一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

5、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评价别人时也常带有片面性、情绪性和波动性。而且,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当前的青少年在心理上突出的三个矛盾是:1.渴望独立自主和成人管教的矛盾;2.个人活动的欲望与集体行为准则要求的矛盾;3.活动能量大与知识水平低的矛盾。因此如何建立起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是青少年期常遇到的心理问题。三、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青少年时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性机能的逐渐成熟。这一变化反映在心理上会引起性意识的觉醒。所谓性意识,一般指青少年对性的理解、体验和态度。性意识的觉醒,指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

6、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同时也带来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如有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害羞和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好奇和关注等。这些其实都是正常的现象。做父母师长的首先要及时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如适度地给他们介绍一些科学的性知识,打破他们对性的神秘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很多人都说处于青少年期的青少年很“叛逆” ,其实我不赞成这样的说法。这不是“叛逆” ,只是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自由的空间,这就表现出了一部分的封闭性,开始与父母长辈的交流产生些许障碍,而与同伴之间却有共同的语言,在同伴之间形成了开放的这一特性。这对教师的青少年心理

7、教育工作无疑是一种挑战。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深刻了解青少年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正确的引导,加强沟通教育。沟通的目的是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他们日后走上独立生活时能尽快适应环境、避免滋生孤独感打下基础。同时了解青少年的内心想法,从而能更好的引导青少年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其次,挫折与承受教育也十分重要,通过教育与训练使青少年能够忍受挫折,提高承受能力,以便保持自身个性的完整和心理平衡。让青少年面对各种问题与挫折时,能以坚硬的心理来面对。第三,教师所进行的教育,要是一种社会适应教育,由于现实生活非常复杂,各种积极与消极、科学与迷信、荣与丑、善于恶等多种现象同时并存,这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确实难以鉴别。因此,我们要教育青少年如何面对现实、适应社会、提高鉴别能力,以免其在人生的道路上误入歧途。总之,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因此不仅是教育工作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视,使他们能真正成长起来,走向成熟!参考文献:沈德立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 U 1.天津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版,2008) 湛江师范学院11 历史 1班张艺2011084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