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敢于担当”行为品质的培养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25980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敢于担当”行为品质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敢于担当”行为品质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敢于担当”行为品质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敢于担当”行为品质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敢于担当”行为品质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敢于担当”行为品质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敢于担当”行为品质的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敢于担当”行为品质的培养摘要:学生有意或无意中犯错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当犯错之后是推诿狡辩还是敢于担当,就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现在的孩子见识更广了,胆识更大了,犯错之后也更能给自己找理由,很少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自省。教育学生直面错误,敢于担当,勇于承认错误,是教师的德育任务重点之一。关键词:担当 承认错误 自省一、问题的提出早自修来到教室,我发现教室前用来净手的水桶里没有打水,仔细一看发现桶底破了一个洞。当老师这么多年,清洁用具损坏的事情碰到不知凡几,按学校 规章制度是谁损坏谁赔偿。不过我们老 师自然不会真的要求学生赔偿的,因为那样太打击学生劳动积极性了

2、,一般都是借机 进行一次爱护财物的思想教育,以此诫勉。不过问题还是要搞清楚的,于是我问:“我们班水桶怎么破了 ”。张三没等我说完就急不可耐的回答:“叶老师,是李四打破的!”“不是我打破的! ”李四梗着脖子看着我,却没有了下文。“叶老师,是李四打破的。先前他在走廊上拎着水桶打三(1)班的同学,结果打到墙上就破了,三(1)班的同学都看见了!”这个同学言辞 凿凿,我疑惑的向李四看去,李四脸已经红了,不过还是口气 强硬:“不是我打破的! ”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知道这种情况最难处理,难的不是搞清楚桶谁打破的问题,而是怕简单粗暴的处理伤害到孩子的内心情感。逼迫犯错的学生在大家面前认错显然是不行的,这样做往往

3、不仅不能教育犯错的学生,还会重挫他的自尊;而不处理当然也不行,一则不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二则会成为其余学生的坏榜样。与此类似的让教师一时难以决断的情况在工作中碰到过很多,比如:王五把笔送给了赵六,第二天王五又想要回笔,赵六不还,作为教师是要赵六还笔,还是要王五信守承诺?有时不禁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担当了。“担当”在本文中是作为动词,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要求在做错事的时候必须承担后果。现在的孩子见识更广了,胆识更大了,但犯错之后要么给自己找理由,要么相互推诿、指责,很少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自省。孩子本是一张白纸,他们形成这种性格,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1.家庭教育缺失“担当”

4、现在的小学在校生套用时下流行语说就是 “零零后” 。他们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水平相对优越,理所当然的享受着一个家庭全部的爱。成长中偶尔犯了错误,做错了事情,在父母的容忍,爷爷奶奶的宠溺下,几句言辞空洞的说教就是最大的惩罚,至于后果自然由长辈们承担了。有些家庭教育甚至混淆了是非观,把狡辩当成聪慧,把诚实当木讷,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缺失了应有的责任感,失去了担当责任的勇气。2.学校教育缺失“担当”新课标下,学校教育的重点仍然是知识的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为许多教师潜意识中的一个评判标准。各学科教材的变换,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校本课程的设置,增加了人文性教育,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但教育学

5、生“修己身”的内容却没有增加,重智轻德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普遍现象。就拿我校期末评价来说,有“全能生”, “学习积极分子” , “优秀班干部” ,各学科之星,独独缺失了“道德标兵” 。3.社会环境缺失“担当”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期,而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有些滞后。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影视、书籍商业化,丢失了人文精神,甚至一些儿童动画片都以油嘴滑舌为看点,以谎言欺骗为情节。小学生被不停的灌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 “看到地上的钱不要捡” , “别人摔倒不要扶” ,这样的教育下,孩子是学会了保护自己,丧失的却是敢于担当的勇气,责任感缺失。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成为有担当的男子汉、女巾帼是一个需要全社会

6、共同努力的长久工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敢于承担责任,能为自己做的事、说的话负责任的性格品质作为德育重点来抓。二、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品质要讲究策略1.耐心处理问题,让学生尝试“担当”学生对犯错所要承担的后果没有清楚的认识,缺乏处理问题经验的他们,在内心往往会夸大后果,自己吓自己。多年班主任经验发现,学生在校园里犯了错,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补救,而是尝试隐瞒,能躲则躲,如果没有同学告发,他们很少会有自己主动承认错误的行为。问及原因,往往说是惧怕老师的责骂,怕给老师留下坏印象,怕老师告诉家长等。显然,他们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在错误发生的瞬间,脑海里已经自动把“打破的水桶”转换成

7、“教师的呵斥” ,反而淡漠了本该承担的责任本身是什么。李四同学性子倔强,曾经气哭过前任班主任好几次,打破水桶这件事如果再僵下去,很可能会让事情升级,反而不好处理,于是我 说 :“上课铃已经响了五分钟了,如果再不上新课,这节课内容就完不成了,我们不能因为一只水桶而耽误了全班同学的学习。 ”或许先把事情冷一冷,处理起来更容易。在课后经过单独交流,他还是承认了。最 终我决定要他赔偿这个水桶,只是 赔偿的方法改了改,不是要他回家拿钱,而是 让他做班级的 “废品回收员”。根据协定,李四 为班里收集的废品所卖的钱,一半充当班委费,一半留着买水桶,直到 买来水桶为止。这个处理结果全班都很满意,同学们也很支持

8、李四回收废纸,并把这种处理方法写入班级公约,成为损坏财务问题的解决方法。买回水桶的那天,我找李四谈心,李四 说:“叶老师,那天我不是不想承认水桶是我打破的,但是心里害怕,话一到嘴边就成那样了!”显然当时他对犯错的后果存在恐惧,并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惩罚。我说:“如果当时有了 现在这条处理公约,你会怎么做?”“叶老师,水桶一打破我就会来向你报告!”李四回答得很肯定。学生们犯的错,在大人们看来都是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只要学生能够认识到错误,能够自省,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教师应该公正客观的给学生分析犯错所要承担的责任,采用警告、恐吓,夸大后果的方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下次犯错时他们会更害怕,教育工

9、作也越难做。学生对犯错后果的认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在一次次亲自处理问题,做出担当行为之后,才能积累处理自己所犯错误的经验。2.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敢于担当”形象学生是非认知观尚处在形成阶段,因为家庭教育的误区,比如家长灌输的“吃亏的总是老实人” , “小错是调皮”之类观念,致使内心道德标准模糊。在犯错之后往往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藏则藏,能掖则掖,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来说明错误,所以在低段年级办公室门口来打小报告的学生络绎不绝,热闹非凡。要教育学生“敢于担当”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担当” ,教师的以身作则便是最好的教育。课堂上,板书时水蒸气的“气”字写成了“汽” ,一个学生举手说:“

10、叶老师,水蒸气的气是没有三点水的!”要是以前,我会表扬这名学生“上课最认真,老师故意把气字写错,想看看同学们都有没有用认真听”心里还洋洋自得:这叫树立教师权威,这叫课堂教学艺术!但是这么说了,我不是和学生一样“缺失担当”了吗?把狡辩当智慧,这还怎么教育学生?于是我诚挚的向学生认错:“刚才老师马虎大意了,要是同学们不知不觉中都学了老师的汽字,老师可就误人子弟,犯下大错了!我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写到课后反思中去,给自己敲个警钟!”“哗”不知是谁带的头,学生们居然鼓起掌来。唉,这不是要我脸红么?点滴小事却能折射出一个道理:学生内心至真、至美,对正确的事物是欣赏、支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必要的时候,教

11、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敢于承认错误,树立敢于担当的形象。3.布置班级环境,营造“担当”氛围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性格,环境决定人的素质,环境决定人的习惯这就是社会学上的“环境决定论” 。 古往今来那些的敢于担当的人物离我们很远,但我们却可以把他们的故事请到教室里来。营造一个“敢于担当”的班级氛围,于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学会“担当” ,比空洞的说教效果显然更有效更持久。趁着“水蒸气”事件带来的影响尚未消散,我宣布本周三的班队课主题为:敢于担当,勇于承认错误,请同学们各自准备。班队课上,主持人按着我拟定的章程,首先朗读了华盛顿和樱桃树这篇文章,并展开讨论。同学们看到了儿时华盛顿的童真与好奇,也看到了华盛顿的

12、勇于承认错误的勇气,纷纷表示要学习他敢于担当的精神。第二项是同学们朗读各自收集的勇于承认错误的小故事,如:廉颇负荆请罪,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等。第三项是完善班级公约,增加了三条:1、不随意拿和翻动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及时归还。2、做错事要勇于承担责任并努力改正,不隐瞒自己的过失,不替他人隐瞒错误。3、诚实做人,父母面前不欺瞒,老师面前不虚伪,同学面前不自夸。第四项是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作为班级新的格言,并书写后贴在教室墙上。继班队课后,在我班进行值周时选择“敢于担当,勇于承认错误”为旗下讲话内容;进行了一次“勇于担当,勇于承认错误”为主题的周记练笔;期末评选班级“道德标兵”

13、两名。一系列活动后,班风为之一正,后半个学期中,数名同学在犯错之后能够主动认错。我对他们的错误进行了批评,但对他们勇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在全班作了表扬,并趁机重新进行一次思想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个良好的环境就像一场春雨,不知不觉中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敢于担当,勇于承认错误”形成一种氛围,这就是对教师工作最大的肯定。4.家校联系,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勇于承认错误”这一品质,是家庭教育中缺失的一环。 “孩子总是自己的好!”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评估往往高于实际评价,对自己孩子问题缩小化,对别人孩子的问题扩大化。班上小斌拿了同学的十元钱并买东西分给

14、几个小伙伴花了,我电话联系家长,希望在解决问题方法上取得家长支持。家长的反应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不会吧,叶老师?我家斌斌每天都有零花钱的,而且从来胆子就小,人又老实,不可能会拿 别人东西的!平时他要什么我们就买什么,吃的用的都不比别人差” 絮絮叨叨犹如机关炮,这位家长对此事的态度就像看到外星人般,越说越觉得可疑:“ 叶老师,你会不会弄错了,是别人冤枉他的?” 家长的 这种反应出人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学生之 间发生纠纷时,有小部分的家长不问青红皂白,第一反应就是维护自己的孩子。家长对小孩子“敢做不敢当” , “逃避推诿责任”问题的认识上也存在很大误区。农村传统思想中认为“吃亏得总是老实人

15、” ,两个孩子犯了错,其中一个孩子承认了错误,家长会恨铁不成钢:“你怎么嘎笨的,别人都晓得推到你头上,你不晓得推到他头上去的?”认为孩子的诚实是傻笨,不会变通。孩子真的犯错也习惯关起门来教育,不能丢脸丢在外面,在人前极力为自己孩子辩解,或者直接归咎为一句话:“小孩子懂事!”如此环境下,学生怎么能够学会“担当” ,怎么敢于“担当”?家长会上,我首先讲了本地流传较广的一个故事:张龙偷了小贩的咸鱼干拿回家,妈妈没有责怪反而帮着藏了起来,妈妈对张龙的行为显然默许了,甚至隐隐有赞许的意思在里面。自此,张龙道德下滑,小时偷长大抢,最终混到监狱里去,被叛死刑。头发花白的妈妈拎着好酒好菜来见他最后一面,张龙说

16、:“妈,再让我喝口奶吧!”结果一口就把妈妈的乳头咬了下来。接着马上展示去年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杭州“8 只写着对不起的小纸船 山水人家小孩划车事件” ,两位母亲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上网友铺天盖地的留言评论,在家长们心中形成巨大冲击。之后的讨论交流中,家长们坦言平时教育孩子时是存在问题,以后要多向老师咨询。学生犯错时,我改变以往就事论事的处理方式,与家长沟通时多聊家庭教育问题,寻找事情背后的根源。耐心细致的工作提升了家长们对我的认可,在教育上也能积极配合:“叶老师,这件事情你狠狠处理,给他一个教训”话语虽然有些偏激,却代表了教育观念上发生的变化。家校合作事半功倍!三、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品质要防止“假孔融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里说的“假孔融让梨”是指哥哥明知大人期望看到自己拿小梨,于是让假意大梨给弟弟,以此博得大人欢心。而大人一高兴,自然把大梨给了哥哥,还夸奖他懂事有做哥哥的样子。现在小学生很活络,看到“敢于担当”已成氛围,自己做错了事情虽不情愿却也摆出一副“敢于担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