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版北川好汉扛着“死”字旗逐日寇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25964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稿版北川好汉扛着“死”字旗逐日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特稿版北川好汉扛着“死”字旗逐日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特稿版北川好汉扛着“死”字旗逐日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特稿版北川好汉扛着“死”字旗逐日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稿版北川好汉扛着“死”字旗逐日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稿版北川好汉扛着“死”字旗逐日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标)北川好汉扛着“死”字旗逐日寇前不久热播的抗日战争题材电视连续剧壮士出川赢得众多观众喜爱,剧中男主角王长生,就是以北川曲山人王建堂抗日故事为原型。“北川通” 、著名作家刘大军说:“抗日老兵王建堂虽已去世多年了,但他的爱国血性,和5,12抗震救灾精神一样,这是北川人精神的传承.。 ” 2014 年 7 月 18 日,在绵阳市火车客站一居民小区内,市民王烈勋说:“77 年前“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欺负到中国家门口的日寇,激怒了曲山场的一群老百姓,他们主动请缨上战场驱逐日寇,其中就有我的大伯王建堂,他是带着死字旗去抗日”(小标) 父送“死”字旗,秀才请缨勇上战场王烈勋说,他的父亲是王建堂的大弟。

2、1912 年 9 月 11 日,王建堂出生在四川曲山场,父亲王者成是曲山场上的一个小商人,民国初年从德阳市绵竹县搬来曲山场定居。 “爷爷王者成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还特别喜欢唱川剧,是当时川西坝子有名的川剧老生票友,这让四方八邻的群众都尊称他为者大爷 。 ”王烈勋说,爷爷于 1957 年去世,婆婆于1968 年去世。王者成夫妇养育了三子两女,虽然也属城市贫民家庭,但大儿王建堂 7 岁时,还是被送入私塾读书。王建堂 13 岁时,因家贫,随舅舅到内江二中和江油中学读过高中,19 岁时进入当时军阀所建的“江彰文学院”读过三年大学,后因该院停办,才缀学回曲山老家教书,还在曲山场的的民教馆(相当于现在的

3、文化馆)当过管理员。1937 年,日寇全面入侵中华大地,武汉快要失守时,王建堂决定约上几位志同道合的青年去抗日,这一呼百应,原本只有百来户人家的曲山镇街上,就有百余年轻人加入抗日队伍。他们推举王建堂为首,取名“川西北青年请缨杀敌队” 。王烈勋说,其实,70 多年前的曲山场地处川西北深山,战事一般打不进这崇山峻岭之地,但是日寇侵略中国的战火,点燃了曲山场男子汉王建堂等老百姓的抗日血性。就在王建堂这支队伍出发前,在安县(当时曲山场属安县辖区)参加县政府举行的抗日誓师大会,忽然见到当时的县长拿出一面“死”字旗。原来,这面“死”字旗,是父亲王者成从曲山邮寄到安县政府,请求转交给大儿王建堂。这面宽大白布

4、上,王者成在正中写着一个斗大而苍劲的“死”字。左方写着,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永往直前,勿忘本分。 ”右角题写勉励儿子话语:“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上尽忠。 ”曲山场的许多群众说:“者大爷都让自己优秀的大儿子去参军抗日,我的儿子也可以保卫祖国!”王烈勋说:“我大伯王建堂后来给我们讲过,那次抗日誓师大会召开时,正值隆冬,天上还飘着毛毛细雨。会散后,父老乡亲都久久不愿离去,他们攥着拳头,捶足顿胸,希望自己的儿子、丈夫能够将日寇驱逐出中国,重还中华大地安宁。 ”1938 年 3 月,王建

5、堂身带这面“死”字旗请缨抗日之事,被当时的成都新新新闻 ,以“模范父亲”_义民王者成送子出征为题刊登发表。热播电视剧壮士出川的编剧陈庄说,该剧中的勇敢猎户王长生,原型人物之一就是现在北川曲山镇的王建堂, “死”字旗的故事便发生在他身上。如今,王建堂侄儿王烈勋等人,正在收集资料,四处奔走,呼吁在北川羌城景区建立“死”字旗雕塑。今年 53 岁的王烈勋,是王建堂的小侄儿,原安县师范校毕业,喜爱和擅长绘画。1993年,王烈勋从北川迁到绵阳工作生活,在 2008 年的“5.12”特大地震中幸免于难。王建堂一生孤苦,晚年时,是王烈勋等侄儿们陪着他终老。(小标)英勇逐日寇,妻离女散孤独一生王建堂等在开赴重庆

6、后,被编入川军 29 集团军,师长李党。8 年抗日战争,王建堂有七年都冲锋在生死前线,主要转战在湖南、湖北洞庭湖一带的抗日战场上。看着自己的川军战友,穿着草鞋短裤,一个排 30 几个的冲上去,只留下几个回来,又是一批 30 多个战士冲上前,甚至一个都没回来,接着又是一批二十多名战士冲上前,拼命抗击,还是没回来几个每当王建堂在家中喝了点小酒后,才给侄儿们讲起那伤亡惨重的抗日战争时,他都教导后辈们,日寇武器装备精良,我们中国人一定要奋发图强,不忘国耻!就这样经过大大小小的数十次战役生死考验,王建堂负伤四次,多次立功授勋,其中甲级功勋两次。王建堂也在国民革命军第 29 军(川军)第四十四军中,先后担

7、任过排长、副官、连长、司令部参谋、副营长等职,并数次担任敢死队长。尤其是 1940 年,时任排长的王建堂,带领一排士兵,成功夜袭驻守湖南茶陵县城的日寇。在随后日寇援军反功夺城战斗中,王建堂指挥士兵拼死守城,激战一昼夜,直到日寇撤退。在这场战役最后的肉搏战中,王建堂左肩被日军刺刀刺成重伤。1940 年,王建堂接到家信说,四川军管区给王家送来一道题字“父义子忠”的光荣匾,父亲王者成感到很光荣。正当王建堂在战场上命悬一线时,家中也发生着巨变。抗日出征时,年已 25 岁的王建堂在家已为人夫为人父,可自从 1940 年后,家里再也没接到王建堂的音信,家人悲痛地以为王建堂已为国捐躯。母亲不忍年轻的王建堂媳

8、妇守寡终老,就让儿媳带着年仅几岁的女儿回了绵竹乡下娘家。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前。王建堂借养伤之机会回老家,得知自己的妻子已经被母亲劝走之后,愤怒地要拔出腰间手枪,冷静下来的他想到这几年自己音信全无,妻子走了这样也好。抗日战争结束前夕,再次离开老家的王建堂,因战功卓著,又是军中“才子” ,被保送到中国文学院进修。期间,王建堂到南京的医院里养伤,和当时著名作家张恨水同住一个病房,那段时间,本来就热爱文学的王建堂受张恨水的影响,文学修养进一步提高。从医院出来后,在位于南京的日本侨民安置点里,当战友得知王建堂仍是单身汉,便帮他和安置点的一名温柔的日本女护士牵上了红线。几个月后,安置点的所有侨民都被

9、当局政府遣送回了日本,从此王建堂又成了单身汉。此后,王建堂一生未能再娶妻成家。“2014 年春节,我回德阳绵竹母亲老家走亲戚,一个老亲戚说,邓家姑娘也在绵竹老家去世了” 王烈勋说,大伯王建堂的前妻就是老亲戚嘴里的“邓家姑娘” 。上个世纪60 年代,王建堂在绵竹街上,无意中碰见过前妻,但担心连累前妻及女儿,未能上前相认,从此再也没能与前妻及女儿见过面。王烈勋的妻子说,大伯王建堂很节俭,晚年常以干饼子充饥。记得是 1988 年前后,她还没随丈夫王烈勋到绵阳工作生活时,刚生了小儿,生活也困难,有时在街上碰见王建堂,也要给他拿几元钱。那时,他说“我写的那些东西,要留给后人们。 ”王烈勋说,王建堂还写过

10、多部话剧剧本,其中白云深处曾在北川公演过。遗憾的是,2008 年的“5.12”特大地震,夺走了王建堂在北川的 13 个亲人,包括生前特别照顾他的大侄儿王烈军,以及由王烈军所保存在北川老家的,有关王建堂的资料也永埋地震废墟,其中就有这面“死”字旗。(小标)起义回家乡,舞文弄墨苦度余生1950 年 1 月,盼望和平,渴望回家娶妻生子的王建堂,在成都参加了起义,并于 1950年 2 月,请求返乡。于是,由军管会签具起义证明书和介绍信,并发放归家大洋,王建堂回到了曲山场老家。王建堂文化高,政府安排他到曲山小学任校长,但当时的该校校长是他的朋友,他不愿同朋友抢工作,拒绝了。后又安排王建堂去北川通口镇市管

11、会(现工商所)工作,但因当时山路不通,回家困难,离家多年的他不愿再轻易离家,又没了下文。从那以后,王建堂开始了漫长的艰难谋生路,他埋过死人,当过泥工,68 岁时还在帮别人家翻修瓦房。难以例外的是,曾经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官的王建堂,也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曾被当做“残渣余孽”摆过“活展览” 。王建堂重新娶妻生子成家的普通心愿落空。 “曲山场的老百姓大多知道王建堂带着死字旗抗日的英雄事迹,批斗王建堂时只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 ”王烈勋说,回到曲山镇的大伯王建堂一直独身一人,孤家居住在政府分配的小公房里,但他并不孤独,因为有不少青年和小孩,总喜欢听王建堂讲故事。即使晚年无力劳动时,王建堂仍每天坐在

12、离家不远的曲山街边小店前,以干面饼一个、白酒一两小酌一天。但王建堂从不与人聚餐饮酒。王建堂身旁总有路人邻居相伴,听他讲各种有趣的故事,包括北川当地的风土人情要事掌故等。“那大约是 1981 年,我在北川文化馆工作时,迎春节征灯谜,王建堂也来应征灯迷。 ”著名作家刘大军是老北川人,他回忆说,王进堂那时 70 多岁,已没法在北川茶厂做零工了。生活窘迫,当时北川文化馆给了他大约 10 元的应征灯迷稿酬。还有次,刘大军在北川老县城街上的一个小副食店里碰上王建堂,见他买了二两酒,一点花生米,也是潦倒样子。之后,王建堂时常到刘大军办公室走动,交流文学创作体会,还写了川剧剧本送来。第二年春节前,刘大军走进王

13、建堂家里,在一个破旧的老公房里,见门上有幅白纸写的对联,感到很奇怪。王烈勋说,大伯生前饱受贫困折磨,他在几分钱一盒的“经济” 、 “合作”牌香烟纸盒上写稿,在便宜的白色草纸上写对联。但是,王建堂特别爱看书、买书。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水浒传120 回,刚出版时,他花 5 元钱购买一套,送给王烈勋等侄儿们,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家里人很尊重王建堂,族中新生孩子,名字多由他起。王烈勋的大哥叫王烈军,生前在北川政府部门工作过, “5.12”大地震时遇难,他曾撰文回忆,伯父王建堂曾经在侄儿面前,口述红楼梦章节,对书中的精彩诗文倒背如流,他在指点侄儿们读水浒时,常说风雪山神庙那章节, “那雪下得正紧”的描

14、写,不仅景描得传神,还侧面写出了书中人物林冲的艰难处境。王建堂早年以王家林的笔名,发表过一些军营作品,如夜袭茶陵 。晚年的王建堂,在那 10 平方米的简陋屋里,煤油灯下,完成了历代名人身世卷 、 士林掌故 、 清代官制等手稿。王建堂交稿时,还特地叮嘱“不准改动,哪怕是标点符号。 ”从 1980 年起,王建堂被列为社会救济孤老,每月发 15 元生活费。1981 年后,王建堂开始给北川政协文史委撰写如禹生北川之我见 说说北川文化教育事业的演变等文稿,增加了 5 元补助。几年后,因救济金调整,增加了 3 元钱。但这每月的 23 元钱,对于年过七旬的王建堂来说,难以为继,好在常有侄儿们的接济。但王建堂

15、并不接受外人的同情,在他最贫病潦倒时,有人拿着棉被,米粮接济他,却被他扔了出去。1992 年,王建堂身患喉癌没钱看医生。王烈勋从成都进修回家,给王建堂买药,姑姑的儿子那时在北川包工程,让手下的一个员工去帮着照顾。王建堂弥留之际,医生已不敢到家里给他看病,王烈勋和哥哥王烈军只能找来兽医,面对瘦骨嶙峋的王建堂老人,兽医都找不到打针的血管了。王建堂示意王烈勋在床头拿来纸笔,让他在纸上胡乱的写了一阵,经过辨认,发现他在纸上写下了“打,我不怕”几个字。王建堂死后,拉到绵阳市殡仪馆火葬,骨灰也寄放在那里。王建堂一生活了 80 年,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作为抗日英雄,保家卫国的壮举,将永远被人记铭。(本报记者 田明霞 文图)绵阳市游仙区沈家坝富乐小区 2 幢 621000绵阳日报 田明霞 139892867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