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研究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25582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背景,指出了现有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的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的制约因素1.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四川省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达到了 66.9%,高中及以上的达到了 14.7%;而仍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为 30.3%,高中及以上的仅占 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量在年龄、文化程度上质量都明显不如已转移的劳动力,而相对于城市劳动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 31.28%,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高中以上文化程

2、度的比例仍少了 16.58 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水平低下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带来了种种困难和阻碍。首先,农民文化素质低不利于拓展其就业面。他们进城务工只能局限于劳动强度大、就业面窄的简单劳动,对于大量要求文化技术的复杂劳动则无法胜任,无法选择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与城市产业升级的要求不适应。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城市产业日益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型,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逐步提高,同时一些复杂劳动工作也逐渐由新技术所替代。最后,农民文化素质低导致其就业竞争力弱,明显处于弱势地位。2.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制约。虽然近年来四川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作

3、出了很大努力,但现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居民在身份、就业、住房、教育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不平等。即使农村居民突破了地域限制进入城市,但仍然无法突破身份限制,无法与城市居民一道共享市民待遇。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造成了我国户籍制度的“城乡二元化” 的结构特征,这对以家庭迁移为主体、以永久性迁移为目的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构成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带来的城乡分割的社会管理体制,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外来人口无法获得真实的城市市民身份,就业中难以和城市职工同工同酬,生活中难以享受与城市市民同样的公共服务。这种“边缘人”身份使他们游离于城与乡

4、之外,对其就业成本、就业质量、就业收益、就业公平性以及永久转移都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在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约束下,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无法取得与当地市民就业平等竞争和生活平等待遇的权利,同时还会给他们在住房、子女教育、享受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等方面造成更多的困难。城市二元户籍制度的制约一方面加大了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在城镇难以长久稳定地就业,从而造成相当部分的劳动者在城镇干几年后又回流到农村,导致城乡劳动力的逆向转移。3.劳动者权益维护不足的制约。虽然近年来四川省把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放在了重要位置,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建立起劳动力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部分行业和用

5、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屡禁不止,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的机制尚未建立,农村务工人员的工作时间长、工资难以保障的情形也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由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制度建设不完善,许多用人单位在农民工劳动安全保护、职业病防护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得力,投入不到位。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过程中往往还面临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他们抵御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风险的能力极弱。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属地管理原则”导致了农民工社会保险的转移与衔接困难,制约了各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同时,大部分农民工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过度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远收益,也使得社会保障制度对其而言形同虚

6、设。4.劳动力市场信息不畅的制约。要实现劳动力资源供求的最优配置,必须以供给需求信息的全面传递为前提,但由于受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和城市的这种供给需求信息沟通存在很大的障碍,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盲目转移。四川省目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职能还比较缺失,不能充分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需求的基本情况。同时,政府尚未搭建起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导致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不够畅通,造成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盲目性,增加了就业的成本和风险。决定农村劳动力开发的成功与否的众多因素中,信息因素举足轻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四川省大多数民工通过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渠道来获取就业信息。跟成熟

7、的劳动力市场所传递的信息相比,这种单向流动的信息无论是在数量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其有效性都大打折扣。同时,准确把握这类信息,对其做出合理判断以降低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类低效的传统信息带来的就业也容易导致许多问题。劳动力流动的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造成农村劳动力因缺乏有效信息而盲目流动,这一方面容易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徒劳往返,另一方面也大大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开发的质量与效率。二、促进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城乡开发的途径1.逐步接续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制约了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国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不仅是一种行政管理方法,其背后还包含着不同身份和不同待

8、遇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甚至政治问题,因而要彻底剥离附着在城乡户籍制度上的种种不合理因素,需要按步骤有序进行。四川省应分步骤接续城乡户籍制度。在该过程中,政府应完善农民进入非农领域的相关公共服务政策;把握好社会保障发展的规律,为各地方政府提供统一原则和相关的指导措施;注重与城镇居民公共服务的衔接性,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对企业规范用工、双方变更劳动关系、保障基金的运营等加大监管力度。总之,保证转移农民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和公共服务,是户籍制度改革最好的突破口。2.健全转移劳动力权益保障机制。严格规范用工制度,与农村劳动力签订全面劳动合同是保障转移劳动力合法

9、权益的关键。政府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宣传和引导农村劳动力通过正规渠道就业,提高劳动维权意识,主动要求和用工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第二,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性措施,确保用工单位与农村转移劳动力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维护正常的劳动关系;第三,劳动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用人单位侵害农村劳动力权益行为的处罚力度,可在全国性或当地劳动就业网上设立专栏,对侵害农村劳动力权益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将不良记录累加备案,方便社会各界查询。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积极培养专业的劳动保障监察员,促使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比例接近或达到 1:8000 的国际比例,在人员配备上满足开展监察执法工作的

10、要求。同时,统筹规划,参照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项目,建立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险跨地域转移机制,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社会保险关系有效转移,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衔接创造条件。3.通过灵活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在推进农村劳动力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中的主力作用。同时,政府部门还应鼓励城市职业学校与农村合作办学,把农村中学生作为重点招生对象,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学生前期在农村学校学习,后期在城市学校学习或到企业实践,并为其提供就业服务;鼓励培训机构与企业联合办学,按照企

11、业标准和要求培训农村劳动力,这将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农村劳动力在经过培训后提升转移就业能力;鼓励学校联合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能促使农村劳动力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四川省在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可采用“培训券” 的形式,加大推行力度。培训券不仅可以在“阳光工程” 中实行,而且可应用于农民培训的各级财政经费中,结合举办夜校、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此外,还可采取“订单培训 ”、 “就地转移培训” 等模式,吸引农民参加培训。4.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四川省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服务体系。劳动部门应扮演主导者

12、的角色,与多方用人单位建立固定联系,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建立起长期稳定有效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关系网络。与此同时,政府应着手于搭建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可以在劳动力需求者、待转移剩余劳动力、已转移剩余劳动力和劳动力的使用者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从而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取就业信息、瞄准适合自身情况的就业岗位,并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用人单位的任职要求,从而将劳动力供需有效地衔接起来。同时,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将城镇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向农村进行延伸,健全省“市 区县乡镇村” 的各级管理服务机构,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5.鼓励外出农民回乡参加建设。四

13、川农村有着大量外出经商和务工的农民,在经过城市用工的磨练后,他们的视野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留守农民,可鼓励他们回乡引领非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吸引本地农民进行就地转移到非农业产业,可使他们在就业同时兼顾农业,这对解决农村现有剩余劳动力就业、农村农业未来可能面临的劳动力匮乏等问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推进本地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四川农村地区应重视对外出经商与务工农民的召回和使用:一是建立外出务工农民联络站,通过联络站动员外出农民为家乡建设做贡献;二是出台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其将资金和技术带回家乡再次创业;三是根据相关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探索让外出务工农民回乡竞选干部的途径,使其发挥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作用。本文章由西安牛皮癣医院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