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22340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与控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王晓辉前言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都是企业组织细胞中的一员,是执行和落实企业工作计划、稳定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基础支撑点。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源,是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基础,是制定安全措施计划的起点。 因此,大家必须掌握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的方法,及时对生产活动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投入使用等实际情况中可能存在的威胁安全生产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及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和降低可能存在的事故风险,避免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 主要内容 一、术语与定义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四、选择安全技术措施遵循的原则 五、变更管理 -一、术

2、语与定义 危险 :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疾病等伤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他们的组合。 或:易于受到损害或伤害的一种状态。 系统危险性由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决定,危险因素与危险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安全 :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小到人们可以忽略的程度。 风险 :危险事件发生或暴露的可能性与由该事件或暴露导致的伤害或不健康的严重程度的组合。 或: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风险有两个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风险表示-风险率。 风险率(R)等于事故发生概率( P)与事故损失严重程度( S)的乘积。 R=P*S 风险评估 :评估来自危险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的适当性和决定该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3、。 可接受的风险 :其程度已降低到组织考虑其法律义务和管理方针后能容忍水平的风险。 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能量载体,或者是危险物质,这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性前,它影响事故发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根源,是充分条件; 第二类危险源包括物的故障、物理性的环境因素、个体人的失误,这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出发条件、必要条件; 第三类危险源是指不符合安全的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程序、组织文化、规则、制度等,它不同于个体的人,个体的人是在第二类危险源里。 “危险、有害因素”来自作业环

4、境中: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因素、安全管理缺陷。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害因素辨识的原则 : 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不留死角危害因素辨识应考虑 : 三种状态 正常: 日常运行活动 (正常状态下的活动) 异常: 设施开启或关闭,如维修 ,试产等 紧急: 不期望,但可能发生,如火灾、爆炸等 三种时态 过去: 过去的行为,存在事故隐患 现在: 现在行为,存在危险 将来: 现在的行为,可以预见将来可能发生事故 危害因素辨识的四个因素: 人的因素:取决于人员的素质和心理状态 误判断、误操作、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精力不集中、疲劳及身体的缺陷等 物的因素:有毒、有害、火灾爆炸等危险性物质

5、及这些物质的储存、运输和使用状况 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强度不够、磨损 安全设备及防护器具的缺陷 设备和装置发生致损事故的情况和条件、事故可能造成的影响 环境的因素: (作业环境、自然环境) 色彩、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噪声、振动、场地、作业面等,以及由于邻近的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等可能形成的次生灾害等雨雪雾、雷电、洪水、高温、冰冻等天气 管理的因素: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措施到位、安全管理制度齐全、应急管理健全、劳动组织合理、安全投入到位、人员上岗、培训与管理 危害因素辨识的准备 : 21.明确危险识别的对象或范围 (即识别所涉及的各个功能系统)。 2.收集设计说明书、安全评价报告

6、、有关的标准、规程、规范以及现场或同行业的事故记录等;3.现场调查或召集现场人员进行有效交谈,了解该系统所涉及的工艺过程、工作环境、周围环境、系统内外信息的交换等一手资料。 4.确定危险识别的方法:可选择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 危害辨识所需資料部分 化学物质资料 工艺设计技术资料 机械设备资料 管理:法律法规、标准、制度、要求 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 结构材质 工艺流程图 管路及仪器图 物质安全数据 化学反应 区域分级表( MSDS) 最大储存量 泄压及系統设 毒性资料 设备及管路规格 人的管理:培训情况、岗位资质、身体状况 允许暴露浓度 工艺参数安全操作范围

7、 安全系統,如安全联锁 、紧急切断 物化性质资料 反应性资料 设计及施工规格 腐蚀性资料 安定性资料 危害因素辨识 (企业风险评价)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8、企业周围环境;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一)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

8、4 大类。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 20 类。 (三)按职业健康分类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险因素分为 7 类。 (四)按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分为 8 类。 细讲:(一)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分4 大类 类型1.人的因素 心理、生理性-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行为性-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物

9、理性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伤害 、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 、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化学性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生物性-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含自然环境)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职业安全卫

10、生责任制未落实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建设项目 “三同时”制度未落实 操作规程不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 培训制度不完善 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例如:生产作业场所环境不良主要表现 1、通道不畅; 2、工作场所间隔不足;(运油车卸油、机坪加油 ) 3、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缺陷; 4、物质摆放位置不当; 5、物体堆积方式不当; 3 6、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 7、信号缺陷; 8、标志缺陷; 9、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 10、通风不良或缺氧; 11、温度过高或过低; 12、压力过高或过低; 13、湿度不当; 14、给排水不良

11、; 15、外部噪声过大; 16、自然危害(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20 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三)按职业健康分类7 类 1.生产性粉尘 - 1.矽肺 2.硅酸盐尘肺 3.炭素尘肺 4.金属尘肺 5.混合型尘肺 2.毒物 -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1 级极度危害、2 级高度危害、3 级中度危害、4 级轻度

12、危害;毒物危害因素分析 3.噪音与振动-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全身振动、局部振动 4.高温 5.低温 6.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7.其他危害因素(四)按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8 类。 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7.放射性物品; 8.腐蚀品- 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腐蚀性物质。 危险源辨识要从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性)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两个方面着手对所分析的系统进行调查。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

13、 区域平面图 区域环境条件-周围、气象、抢险救灾的支持条件等识综述 区域危险源分布 生产工艺过程 生产工艺设备及材料情况 作业环境情况 操作情况 事故情况 安全防护 或设备设施和管理活动的危险源辨识可按下述顺序: 识 厂址(地址、地形、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地下水位、冻层) 险 厂区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 建(构)筑物 (储输油设备软硬连接.)识综述 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设备、装置、化工、机械、电气、特殊设施(锅炉)等 作业场所(粉尘、读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 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换班、串班的控制,人员配合.) 管理设施、急救设施、辅助设施等 危

14、害因素的辨识 : 1、区域危害因素辨识: 识 (厂址总图布置道路与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设备装置 作业环境险 安全管理 应急管理 2、作业活动划分:每个作业活动不能太复杂(包含几十个步骤或内容),也不能太简单(仅包含一、两个步骤或内容),作业活动在性质上相对独立。识综述每个作业活动单元都应与人、物、环境、管理相结合。 4划分方法: 按生产流程或提供服务的各阶段分; 按与装置有关的操作分; 按作业任务分; 按地理区域分; 按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工作分。实践中,常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 3、危害因素辨识的具体内容 人:操作者和其他有关人员(持证、岗位继续教育、身体状况、情绪)物:全部技术手段、原材料、所用物件(建(构)筑物、场地规划、安全距离、生产工艺过程、生产活动、作业、使用的产品或服务、生产和辅助设备和装置、使用物料)环境:工作场所、物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作业环境、人机界面、.)管理:规定或提供的活动方式(工作程序、劳动组织、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管理设施、生活卫生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设备、安全投入)细讲:人机界面人员可靠性分析: 1、人员特点、作业环境:教育水平、身体条件;作业环境说明、访问现场、会谈。识综述 2、估测人机界面:对人的需要与机器设计、工艺操作、工作环境之间的相容性分析,找出人机系统存在的缺陷。 如:仪表的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