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导师个人及科研情况简介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22118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导师个人及科研情况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导师个人及科研情况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导师个人及科研情况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导师个人及科研情况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导师个人及科研情况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导师个人及科研情况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导师个人及科研情况简介(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导师个人及科研情况简介 周炯槃教授 周炯槃,男,1921 年生,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士;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科学系,硕士;曾任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教授,北邮无线系教授、系副主任、科研所所长、信息系主任;现任北邮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信学报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负责多项国家级和部级科研项目,完成多部理论专著,并多次获国家和部级科技成果奖;从事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方向:信息与通信理论、移动通信与通信网等;科研经费充足;毕业生去向:出国、直博、国内外著名公司及教学科研单位。 徐大雄教授 徐大雄,28 年生,51 年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在北邮任教 44 余年,现任电子

2、工程系教授、吉尔吉斯国家科学院院士。招收博士生的专业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招收硕士生的专业为光学;研究方向,均为信息光学及其在通信和防伪方面的应用;目前的科研项目有教育部博士基金等万元。近年毕业生在外企和国内电信部门工作。 林金桐 教授 林金桐,男,籍贯江苏丹阳,1946 年出生,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1981 年获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1990 获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光通信工程、高速光通信系统、宽带光纤接入网等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为光通信前沿课题组学术带头人。 他的两篇论文光纤激光器的偏振效应和光纤激光器偏振效应:现象、理论和应用多年来一直被科学家门

3、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培养的研究生或出国深造,或在国内谋就高薪职位。 任晓敏 教授 任晓敏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 863 计划光电子主题专家组副组长。研究方向为光纤通信技术和通信光电子学。近期的研究兴趣集中在高速密集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与器件技术上。 钟义信 教授 钟义信教授目前在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招收博士生,在信号与信息处理及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招收硕士生。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面向 Internet 的智能信息处理(如智能搜索引擎、智能文献摘要高性能机器翻译等等) 、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如基于内容的网络信息安全等) 、智能信息网络、信息科学基本理论

4、、信息学知识论智能一体化研究。在上述领域或得了信息产业部高等级科技进步奖。已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主要从事 Internet 及各种网络智能化方面的工作,国外如 Intel 公司、国内如首都信息发展公司等。 宋俊德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莫斯科电子工程学院荣誉博士,赴美高级访问学者,Ericsson 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移动通信,未来通信研究(3G ,RRC,FTR) ,移动互联网, CTI 技术与下一代电子商务平台。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ERICSSON,DIALOGIC,GC-TECH),与国内大中型企业联合研究开发项目。 毕业生去向:留学或留国内创业(1 :2),国外跨

5、国公司。 研究机构:国内大型通信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 提供研究生助学金或企业奖学金(用于学费和生活费)人数:15 名以上。 郭军教授 郭军,1959 年生。北京邮电大学学士、硕士,日本东北学院大学博士。博士招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招生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从事文字识别,语音识别、网络管理与控制等研究。承担国家863、信息产业部以及企业合作项目多项,科研经费充足。近年研究生去向:直博、北京 NOKIA、北京华为、广东移动局、出国。 杨义先 教授 杨义先,1986 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88 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电子与通信系统博士学位。现在为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生

6、导师,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获得多项荣誉称号。承担并完成了几十项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技奖励(如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 共有三个招生专业: 一、现代密码学,主要研究方向:现代密码应用基础研究,电子商务安全平台研究,信息伪装与数字水印研究。 二、信号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方向:现代通信系统的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与英特网的安全内核技术,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 三、应用数学,主要研究方向:现代密码基础理论,信息隐慝技术与理论。 张平教授 博士生导师,在西北大学获物理专业学士学位, 西北工业大学获电子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北京邮电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博

7、士学位,现在韩国通信研究开发院个人通信实验室进行 CDMA 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博士后研究。 张平教授从事 CDMA 和第三代 WCDMA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张平教授现在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总体组”(C3G)的常务委员,中国无线通信标准(CWTS)的高级顾问,北邮-威盛通信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并担任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编委会副主任等工作。目前承担了国家 863 攻关项目,同时承担了与诺基亚、爱立信、国内的华为、中兴等公司合作的项目研发。 已毕业研究生分布在国内外的移动通信技术公司工作。 丁炜教授 丁炜,男,1935 年出生,北京邮电学院毕业,教授、博士生导

8、师;曾负责国家 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邮电部等重大、重点项目六项,获邮电部二、三等奖、北京市二、三等奖六项,发明专利一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为宽带通信网接入理论和技术,现负责两个重大项目,经费充足,能提供研究生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参加重大项目研究的机会,能提供助研岗位20 余个,过去指导的研究生 100%就业,去向一般在研究单位、企业、政府部门、外企和学校等。 雷振明教授 雷振明教授,北京邮电大学 ATM 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指导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科研方向:宽带通信与 ATM/IP 研究。目前进行的科研项目包括:千兆比路由器研制;B

9、-ISDN 技术研究与现场实验;高速信息网的网络实验平台等。每年指导十多名硕士生、博士生进行科研工作,完成毕业论文。 朱祥华教授 朱祥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 年 5 月 6 日生,1957 年 7 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毕业后,在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工作至今。四十余年来,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其间,1979 年 11月-1981 年 12 月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洛杉矶)计算机科学系作访问学者。1988 年 8 月-1989 年8 月作为高级管理发展项目(SMDP)成员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考察及实践。 1985 年 7 月-1989 年 12 月担任北京邮电大学

10、副校长,主管教学及学术工作。1989 年 12 月-1998 年3 月担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1985 年 3 月至今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前研究方向:信息网及多媒体通信。在各种杂志发表文章 30 余篇 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有: 1. “基于 ATM 及 IP 网的宽带多媒体信息系统研究”(国际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配合项目) 50 万元 2. “多种终端电码防伪系统” 100 万元 3. “IP 网多媒体通信端到端服务质量及媒体同步算法的研究“ 10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电信基础设施综合管理系统“ 40 万元 吕英华教授 吕英华教授,男,44 年 7 月 11

11、 日生。67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68 年到大连通信电缆厂,质量管理工程师。78 年考入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81 年获硕士、88 年获博士学位。 91 年 1 月赴美国 SYRACUSE 大学和美国东北部并行结构中心(NPAC) 进行电磁兼容、计算电磁学和并行计算技术研究,93 年回国。 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邮电高校(英文)学报 主编、中国通信学会线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分会 传导干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雷电与脉冲委员会、生物医电委员会委员、 电波科学学报编委、IEEE 高级会员。 研究电磁兼容、计算电磁学、ATM 接入设备、计算机安全、通信网络布线、 生物医学

12、电子学、远程医疗监护等。 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八六三重大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等 6 个项目, 其中 核爆电磁脉冲对专用电缆的影响的计算和测试的研究作为子项目。 1994 年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参加科研多项。在 IEEE Trans.、 通信学报 、 电子学报 、 电工技术学报 、 邮电大学学报 、 电波科学学报等刊物和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70 余篇,合作专著 5 部。95 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96年获北京邮电大学个人先进奖。现从事项目有:八六三项目“实用化的 ATM 用户接入设备”,项目负责人,总经费 800 万;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电磁兼容的电磁场理论与关键技术”,总经费

13、90 万,主要成员;企业合作项目“支持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高速数据交换平台” ,总经费 260 万,主要成员。 杨放春教授 杨放春:男,1957 年 3 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1. 通信软件 2.智能网 科研: 近年来,累计主持国家 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邮电部重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成果推广计划和国际合作项目等 21 个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累计科研经费 2316 万元人民币。在智能网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该成果的两个型号系统分别荣获 1998 年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 1999 年度信息产业部科

14、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有:1.智能网与 Internet 网的综合技术;2.未来开放的综合的智能化网络平台技术;3.业务工程。 已培养(毕业)研究生 29 人。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 18 人,在读博士生 5 人。发表论文 50 余篇,出版专著2 本。预计 2001 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8 人,博士生 3 人。 成果转化:任北京正方兴通信技术研究所执行所长。两年来,通过技术转让和成立合资公司等多种形式已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智能网系统应用于中国电信的二十多个省级智能网的建设。目前正方兴通信技术研究所以及在所拥有的国内三家合资公司和国外一家合资公司中的总资产折合人民币约 3560 万元

15、,形成产学研良性循环。 孟洛明教授 孟洛明,博士生导师,国家实验室主任,1982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198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一直从事网络管理和通信软件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 10 余项国家重大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 6 次;主持和参加主持了 10 余次国际学术会议;作为项目负责人,目前主持 3 项国家重大项目,科研经费充足;每年可提供 35 人研究生助研岗位。 舒华英教授 舒华英,男,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通信学会组织委员会委员、中国邮电企业管理协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工业工程专门委员会副主任。 目前主要进行信息系统及系统集成及 IP 及其网

16、络管理方面和知识创新、决策管理咨询方面的研究。目前在研的项目有 IP 电话系统集成、Internet 网络有关软件开发、企业科研创新等,可支配经费约 100 万。可提供助研岗位 6 人。已毕业的研究生都就业于通信行业及中外合资的 IT 业。 余重秀教授 余重秀,46 年生,69 年北邮学院无线系毕业,在北邮任教 30 多年,现任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招收博士生的专业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及物理电子学,招收硕士生专业为光学、物理电子学;研究方向为光波技术与光通信,目前的科研项目有国家 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65 万元,近年毕业生在外企和国内电信部门工作。 吴伟陵教授 张杰,男,29 岁,副教授,1993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系,获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管理工程专业辅修学士学位。1998 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