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娇1120110017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191550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娇1120110017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吴娇1120110017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吴娇1120110017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吴娇1120110017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吴娇1120110017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娇1120110017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娇1120110017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吴娇 中文转本一班摘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 、 山居笔记 、 行者无疆 、 霜冷长河 、 千年一叹等优秀的作品写作手法十分独特,与中国以往的散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中国引起了较大的关注。余秋雨所创作的散文不同于传统散文之处是,传统散文侧重的文学性方面比较多,而余秋雨创作的散文作品不仅有文学风格的部分还包括深刻的、丰富的文化方面的知识。因此他的散文较为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当代散文的发展方向。余秋雨的散文可以说是新时期散文的成功代表之一,并且推动了新时期文化散文的兴起。其散文艺术主要表现在孤独的文化人格、无法释怀的文化情结、文化拯救、寻根以及散文的语言特色方面

2、。关键词:语言;余秋雨;文化底蕴;文化态度;文化人格一、语言的独特魅力(一)思维敏捷、语境如诗余秋雨散文文采性很丰富,并且带有诗歌特点的语言构建其散文的语言特色。余秋雨的历史散文十分新颖、独特,其内容上很多方面表达的想法、观点不同于其他人所看到的,所思考的,而且善于在文字中循序渐进地把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角度,启发读者对文化重新、深刻地思考。余秋雨以整齐华丽的、诗一般的语言,在当代散文界很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余秋雨对语言的选择和运用非常仔细、慎重。散文作品中如诗一般的语言都得到了精心的强化和修饰,因此以达到了诗意的语言美的效果。余秋雨以较为感性的语言、诗一般的文笔,充分且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文化的认

3、识与思考。如白发苏州:“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这里的书法过于流丽,这里的绘画不够苍凉遒劲,这里的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哑的喉音。 ”此段落运用排比的写作手法,以诗一般的语言展现出了苏州文化独具特色的一面。再如余秋雨对莫高窟的赞叹也同样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将诗人的情感写满了作品的字里行间。如莫高窟:“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 。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

4、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 ” 余秋雨比较感性并且又善恶十分分明,他诗人的情怀由此可看到非常明显。余秋雨散文的思想感情,不同于一般的谈论古今,针砭时事,描写事物抒发志向情怀,也不同于山水游记类似的作品。其散文如诗人埋藏在心中深刻的情感得到自由的释放、抒发。就好像诗人站在历史的悬崖断臂前,看希望、心中的理想如瀑布一般风流直下,舒畅的看其溅起的层层水花。余秋雨把自己看做是一位现代的诗人,但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历史文化的经典与流传。余秋雨把理性融入到感性的情感中,再加上诗一般的语言,完美地体现了余秋雨

5、散文创作的独特之处。(二)语言恣肆雄浑、大气磅礴都江堰 、 五城记南京等作品语言风格十分大气磅礴。作品中描写了都江堰、2南京等地理位置、形象鲜明生动。除了描写出动人心魄的优美环境之外,还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之情及深刻的思考和无尽的遐想。如都江堰:“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 此句把都江堰看做是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可见和一般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余秋雨从功能、和造福人类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都

6、江堰的热爱与尊重。“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古老的长城,是历史见证的奇迹。中华民族所有的磨难与艰苦、成功与辉煌的时刻,古长城都历历在目。但中华大地还有没有比长城更值得骄傲与敬佩的工程呢?余秋雨十分坚定地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作品文章的开篇出人意料、思考的角度十分广阔且不狭隘,因此才有了下文中把长城与都江堰进行多角度、多方面以及反复地对比描写

7、。并且还写了都江堰千百年来的壮观景象。又如五城记南京“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人潮,还有近代的殷殷血火。 ”充分表达对南京的赞叹之情。 “许多事,本来属于全国,但一到南京,便变得特别崎岖,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历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 ,那样具有文化素养和政治见识。历代古都多得很,哪像南京,直到现代还一会儿被外寇血洗全城,一会儿在炮火中作历史性永诀,一次次搞得地覆天翻。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历过风雨地洗礼,饱受过艰苦的磨难与入侵,但也创造过灿烂的辉煌。余秋雨用精湛的语言描写,高度浓缩了南京一千多年的历史,把描写历史作为第一节,因此使文章开头非常独特,气

8、势非凡,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情感,深刻地思考以及无限的想象。一千多年前的诗人刘禹锡的石头城已把怀古的情怀拓到如此的气派,加上一千年的历史岁月,把南京城浓郁的文化历史与变迁以及对南京的热爱之情通过独特的语言描写的淋漓尽致。二、文化底蕴的深刻体现(一)孤独的文化人格余秋雨笔下描写的文人墨客、历史的文明、文化的追忆等多次地出现在作品中,其实就是他刻意营造的深层次的文化的一种结合。但是,这种结合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文人与作者或是读者与作品之间产生的思想碰撞、心灵的交汇。情感却无法做到的真正的交流。这就是余秋雨文化人格孤独的原因。 123 如文化苦旅 、 文明的碎片等作品中蕴含着一种孤独的文化意识

9、。余秋雨作为一名当代文化的学者,心中有着坚定的使命感。余秋雨把思想和写作转向传统文化的领域,对自然景物和文化现象、历史情形与现实状况进行深刻的思考与对比,就如同一位孤独的旅行家,在文明的历史中寻找历史经典的碎片,然后仔细地耐心地拼接、重现,以实现现代人对历史文化的重新认识、反思和评价,并且努力重新建立一种比较健全的文化人格和信仰。余秋雨对传统文化深深地眷恋为主要的思想感情,并且带着深刻的反思眼光回顾历史,在孤独的状况下试图寻找到内心的支撑点,从而全面地抒发内心真实的想法与观点。余秋雨将自己的精神与思想游历在历史的角落、历代皇帝、宰相,才子佳人,大好山川和美好的风光景物之中余秋雨把自己对文化真实

10、的想法融入作品中,但这个具体的文化思考又是与深刻的现实状况的矛盾中而产成的。余3秋雨在孤独中实现对文化的理解与反思。下面,分别从三方面解释余秋雨孤独文化情结的由来。1.从宇宙和故乡产生的孤独感。 乡关何处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起笔,指出崔颢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被遗弃的情感,不是被什么人,而是被时间和空间所遗弃。因此,就能使读者产生一种无家可归的空荡荡的感觉。2.与世俗艰难地抗争产生的孤独。余秋雨在青云谱随想中为我们集中展现了几位怪才画家的精神天地。他们招引的郑板桥、齐白石等“于门之外饿而不去”宁做“青藤门下走狗” ,唤起了后代孤独人士心中强烈的人格呼唤,

11、他们的孤独不是文人有几分才气就显示出的孤傲感觉、也不是自认为的清高、而是要与世俗的刁难与不公平、与难以忍受的孤独与艰苦相对抗。他们没有为了蝇头微利的你争我抢,也不是争着去过归隐的生活,他们所追求的不是世俗层面所能相比较的。因此这种孤独来的特别豪放不羁,痛快淋漓。3.由于成熟产生的孤独。 苏东坡突围就体现了这种孤独的情感。余秋雨一直把苏东坡看做是自己的精神偶像,余秋雨的很多经历与苏东坡十分相似。余秋雨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时受到外界的一些批评和不理解,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认可。在这种情景下,余秋雨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孤独感。 苏东坡突围其实就是余秋雨的想表达的情感。 217 文章最后一小节表达了余秋雨对

12、成熟的看。他认为,成熟是圆满、圆润但不是刺眼,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情感,而是一种不再需要看别人的眼色、顺从别人想法的一种独立的人格。在余秋雨看来,成熟、不同于一般人、思想较为崇高会产生一种孤独的情感。显然这种由于成熟产生的孤独主要是精神上、品格上的。余秋雨在长时间独孤的内心世界里产生了自己对各种文化及其内涵的深刻感悟,表达自己对丰富博大的人生奥秘的感想,完成自我的超越,坚定地达到独立人格品质。(二)无法释怀的文化情结余秋雨创作散文的目的在于想重新把生命意识、对历史的担忧和民族的意识注入人们的脑海里。唐朝有闭门造车的一段历史过程,这段历史使中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唐朝当之无愧为鼎盛

13、时期。唐朝文明在当时可算是其他国家学习、模仿的代表。唐朝文化鼎盛的原因在于它广泛接受一切,并包容其他国家的文化,例如,唐朝曾经吸收波斯文化,并在自己文化基础上加以创新改进等。唐朝时期,几乎所有人,不分贵族贫民都喜欢作诗,作诗成了生活的一个部分。许多人把对诗歌的感情融进自己的生活里,老百姓都乐于作诗,因此皇宫里的帝王将相也是历代王朝里最轻松愉快的,曲江池的百姓对于生活的态度也是积极向上有朝气的。王国维说过,每一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楚时的离骚、汉时的赋、六代的骈语、唐朝的诗歌。宋代的词以及元代的曲由于唐朝开放活跃的社会风气与文化制度给诗歌很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当时世界文化方面发展很快的地方是

14、长安,全世界都很羡慕长安的文化发展。余秋雨认为正因为唐朝是在当时是非常开放的年代,因此唐朝的经济方面、文化方面自然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唐朝之后,中国也许自认为之前的发展非常成功,因此开始了走向衰退的闭门造车的时代,不再开放、不再乐于向外界学习,同时,外国发展新的文化也融入不了中国。因此,中国的文化,经济自然开始走向衰退。1773-1782 年 9 年的时间里,乾隆皇帝编写四库全书,可以说是文化方面的长城,但在我国忙于编书的时候,西方国家有了很多先进的发明。例如蒸汽机、德国铁路开通等等,这些发明对于社会发展、人类的进步有很大的作用。余秋雨认为相比之下,别人不断发明改造,有了质的进步而中国只是

15、在整理历史,没有较大影响性的发展。这也许就是过于保守的结果。使得我们走不出去,别人也无法接近。然而,历史的这段致命性的衰退并没有真正引起我国国民真正的觉醒。 目前,我国仍然没有让其他国家真正了解我国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中国没有被别人深入了解因为我们宣传不4到位,甚至没有保护好自己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前段时间,韩国要申请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应是每个国民认真反思的问题。余秋雨作为一位文化散文作家,对文化的拯救与修复他认为迫在眉梢。并且他体会到文明古迹、文化遗址应与文明素质同时进步。余秋雨很看中且尊重唐朝的历史,他心中永远记得我们中华民族最辉煌的过去。但目前,余秋雨对中国现在

16、的文化状态和重视程度还是很担忧。因此,文化情结仍在余秋雨的心中。(三)耳目一新的文化拯救余秋雨曾经从事教师职业,但他对文化的敏感以及对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变很快, 千年庭院曾揭示: “我到很晚才知道,教育固然不无神圣,但并不是一项理想、英雄主义的事业,一个教师所能做到的事情十分有限。 ”。从那以后,余秋雨写出一篇篇带有文化意识与思考的散文作品,吸进很多读者的关注和思考。余秋雨认为,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有很多优秀的文化正在慢慢消失,现在社会上充斥着的是官场的喧嚣、市民的不满、小人的哄闹 345 余秋雨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他毕生主要任务要与文化有关,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接受文化和传递优秀的文化。可见,通过散文这个载体来实现传递优秀文化才是余秋雨的目标。1.哀悼日渐衰退的文明。人类的文化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文明遭到毁灭大致有两种可能,那就是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发生。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认为,人类的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要经历蒙昧野蛮文明这三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