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169118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1713 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效果评价报告一、工作面概况141713 采面位于 14 采区西翼,东起 141713 运煤斜巷,西止141713 里块切眼,该工作面走向长为 875m,倾斜长 132m,该工作面距地表垂深 470-620 米。上覆 12#、15#未开采。二、工作面瓦斯含量预计1、分源法预测保护层开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理论分源法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实质是按照矿井生产过程中瓦斯涌出量的多少、各个瓦斯源涌出瓦斯量的大小,来预计该矿井各个时期(如投产期、达标期、萎缩期等)的瓦斯涌出量;各个瓦斯源涌出瓦斯量的大小是以煤层瓦斯含量、瓦斯涌出规律及煤层开采技术条件为基础进行计算确定的。故 14

2、1713 采面按照分源法预测该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2、预测开采煤层瓦斯涌出量 q1该工作面开采垂深为 470620 米,参照 141713 运输巷掘进期间瓦斯涌出量计算:Q4=Svr(Wo-Wc)式中:Q4 -掘进巷道落煤的瓦斯涌出量,等于 Q 工作面风量 C%回风瓦斯浓度增量 =4000.28%=1.15m3/minS -掘进巷道断面积,取 11.92m2v -巷道掘进平均速度,取 0.003m/minr -煤的密度,取 1.4t/m3Wo -煤层瓦斯原始含量,m 3/tWc -煤层 残存瓦斯含量, 2m3/t综上计算出 Wo=24.95m3/t;即 141713 采面本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3、 24.95m3/t,按照日产量在 3200t 计算,回采期间 17#煤层自身的的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55.44 m3/min,预计邻近层涌向该工作面的瓦斯为 15 m3/min,故预计该工作面生 产期间瓦斯涌出能够达到70m3/min。三、工作面区域性防突措施的选择141713 工作面开采范围内上覆 12#及 15#煤层均未开采,在该工作面回采期间没有保护层的保护,故选择区域性预抽作为该工作面的区域性防突措施,采用施工顶板抽放巷、穿层钻孔和本煤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1、钻孔布置:(1)顶板抽放巷在 141712 运煤斜巷施工 141613 顶板抽放巷,在抽放巷内每隔30m 做一个钻场施工扇形

4、钻孔抽放上邻近层 卸压瓦斯,共需施工钻孔 72000m,沿 141712 运煤斜巷铺设一趟 14 寸管路至 141613 抽放巷内钻孔设计位置,共需抽放管路 760m,预计 抽放瓦斯15%60=9m3/min。(2)本层抽放:从采面上下巷及 141713 抽放平巷分别施工本煤层钻孔,孔间 距 3m,上行孔孔深 100m,下行孔孔深 60 米,共需施工钻孔 46560m;切眼及抽放探巷分别向回采方向及里段实施顺层钻孔,孔间距 3m,里段孔深 30m,回采方向孔深 60m,共需施工钻孔4200m;同时为了提前治理下临采面瓦斯,在运 输巷每隔 3m 施工一个孔深不少于 60m 的下行本煤层钻孔,共需

5、施工钻孔 17460m;在 141613 抽放巷施工本层下行钻孔,孔间距 4m,孔深 70m,控制 141713 工作面中部的本煤层钻孔未覆盖区域(兼回采顶板卸压抽放),共需施工钻孔 12600m。预计本层钻孔抽放量 15%303=13.5m3/min。(3)穿层抽放在 141713 运输巷每隔 3m 施工一组底板穿层钻孔,抽放其下伏18#煤层瓦斯,共需施工钻孔 25608m;每隔 12.5m 施工一组穿层钻孔,抽放上覆 16#、15#、12#煤层瓦斯,共需施工 钻 孔 35420m;抽放瓦斯量为 20%30=6m3/min。在 141713 回风巷每隔 3m 施工一组穿层钻孔,抽放下覆 18

6、#煤层瓦斯,共需施工钻孔 25608m;在点 D25 至点 D29 段(113m)每隔 6m施工一组顶板穿层钻孔,抽放上覆 16#、15#、12#煤层瓦斯,每隔 30m施工一组底板穿层钻孔,抽放下伏煤层瓦斯,共需施工钻孔 27176m;在抽放瓦斯量为 20%30=6m3/min。2、钻机选择:该工作面需 5 台钻机,一台 ZYG-150D 型钻机在回风巷由切眼往外施工,一台 ZYG-150D 型钻 机在回风巷由回风巷开口往里施工,一台 ZYBD-150A 型钻机在运输巷由运输巷往里施工,一台 ZYBD-150A 型钻 机在运输巷由切眼往外施工,一台 ZYBD-150B 型钻机在 141713

7、抽放平巷及抽放探巷施工钻孔。3、预计抽放时间:该工作面为 5 台钻机施工钻孔,从 2010 年 9月份开始打钻至今,平均抽放时间为 6 个月。四、区域性防突措施钻孔参数设计1、工作面原始相对瓦斯含量达到 24.95m3/t。2、工作面原始压力:我矿于 2011 年 4 月份在该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共施工了 8 个瓦斯压力测定钻孔显示瓦斯压力最小值为 1.02 Mpa,最大为 1.35Mpa,3、钻孔参数:钻孔直径:该工作面内钻孔采用 150 钻机施工,故钻孔直径为65mm。布孔间距:根据我矿的抽放钻孔施工经验及效果分析,该工作面钻孔间距采用 3m 为宜。钻孔长度:由图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矿

8、 14 采区141713 工作面消突评价说明:运输巷施工的抽放钻孔主要控制采面往上 55m 范围,回风巷施工的本煤层钻孔主要控制回风巷往下的58m,在运输 巷施工的穿层钻孔控制采面往上的 60m 范围,回风巷穿层钻孔设计为 64m。钻孔控制范围:整个工作面的回采区域。抽放负压:在该工作面的预抽钻孔已有 3#瓦斯管路,3 #瓦斯泵(型号:2BEC52 抽放,功率为 250KW;采用高负压抽放,抽放负压可达到 60KPa)。抽放时间:平均抽放时间为 6 个月。五、工作面煤层评价单元的确定根据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评价方法MT/T1037-2007 标准,回采工作面煤 层评价

9、单元的确定方法:一是将受到保护的范围划分为一个部分,将抽放范围划分为一部分,抽放范围内钻孔抽排时间与该段内平均抽排时间差,应小于 3 倍的标准差,各钻 孔间距均应小于平均间距的 1.3 倍。141713 工作面内,未有保护层的保护,故直接将预抽范围按照抽放时间的不同共划分为 6 个单元。六、区域性防突措施完成情况见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矿 14 采区 141713 工作面消突评价,将抽放范围内的工作面共划分为 6 个单元。第一段抽放时间 7 个月,平均抽放浓度为 32%。第二段抽放时间 6 个月,平均抽放浓度为 35%。第三段抽放时间 5 个月,平均抽放浓度为 34%。第四段抽放时间 6 个

10、月,平均瓦斯浓度为 31%。第五段抽放时间 7 个月,平均瓦斯浓度为 34%。第六段抽放时间 6 个月,平均瓦斯浓度为 36%。七、防突措施效果评价1、评价指标及判别标准残余瓦斯压力:小于 0.74Mpa。残余瓦斯含量:小于 8 m3/t。突出危险性评价综合指标 D 值:小于 0.25。2、措施效果评价该区域内煤层剩余瓦斯含量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矿 14采区 141713 工作面消突评价中已计算,详细情况见图。八、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采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压力的方法对防突措施进行效果检验)结合我矿的生产实际情况,采用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压力的方法对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仪器:采用 MWYZ-H

11、型主动式煤层瓦斯压力测定仪。测压地点:根据前面的分析,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相关规定,共布置了 69 个压力钻孔,测得在 69 个瓦斯压力中最小值为 0.16Mpa,最大值为 0.32Mpa,符合相关要求,根据评价指标小于0.74Mpa 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区。九、结论根据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矿 14 采区 141713 工作面消突评价和以上的分析说明,在 141713 工作面内,煤层瓦斯已充分释放,该工作面范围内煤层可以进行回采作业。十、建议1、所有人员入井必须佩带隔离式自救器。2、该采面相关巷道内必须按照要求安设水幕、喷雾和隔爆水槽。3、采面必须专职瓦斯检查员巡回检查采面瓦斯。4、通风

12、区每班必须安排有专人对采面进行洗尘,严禁煤尘超限作业。5、工作面上隅角附近必须安设有直通矿调度的电话,在距工作面 25m40m 的地方设置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数量要求大于工作面作业人员数总和,在该工作面的回风系统中有人作业的地点,也必须设置压风自救系统,并随时检查保证压风的正常供给。6、采面过断层期间必须指定专门的过断层防突措施。7、加强采面过断层期间的瓦斯检查和瓦斯管理工作。8、加强采面上巷抽放管的管理工作,严禁抽放管路积水或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抽放管路堵塞,造成瓦斯超限。9、加强采面初采期间的瓦斯治理工作,第一次老顶来压和周期性来压必须做好瓦斯治理工作。10、加强对运输巷和回风巷内的预抽管路的维护工作,严禁抽放管路进水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抽放管路不起作用,造成瓦斯超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