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案例分析(全面)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168148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法学案例分析(全面)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法学案例分析(全面)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法学案例分析(全面)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法学案例分析(全面)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法学案例分析(全面)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法学案例分析(全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法学案例分析(全面)(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法学案例分析(全面)案例分析,最重要的是掌握方法。首先,对案例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其次,要针对案例展开分析;第三,要结合实际举实例,实际工作中应该怎样做。答题时,最好能把空白处写满。第一章 绪论案例 1 学校“重男轻女”,对女生另眼相看某县一重点中学,在 1997 年公布的初中升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时,擅自对男女学生分别划定不同的分数线,男生是 640 分,女生是 660 分,女生的录取分数线比男升高 20 分。同时规定,女生的分数线上了 640 分,未达 660 分的,如若要进该校高中部学习,要另交 1 万元的费用,属自费生。学校的这一做法,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许多家长,特别是女生家长表示无法

2、理解,非常愤慨,认为学校的行为是对宪法规定的男女平等原则的公然践踏,并多方反映。该县县委、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责令该校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限期改正,要求该校对男女学生统一划线;同时,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责令该校公开检讨这一错误做法。分析:案例中,学校的行为是对女生受教育权的一种侵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保护妇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我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性别,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法第三十六条更明确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我国妇女权益保护法也有同样的规定。在入学、升学方面,男女机会平等

3、,在同等条件下竞争,在录取分数线和其他条件上平等。不得擅自提高女性入学标准,不得有歧视性规定,男女凭自己的实力获得入学、升学的资格。由此可见,保障女子在教育活动中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是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其他部门等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必须履行的义务。它涉及到每一个女性的切身利益,涉及到每个女性的受教育权。如果不能依法对待此问题,我国的法律则将被践踏,受教育者的权利则将被侵犯。此案告诫人们:教育活动中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问题,社会各方面需要提高法律意识,保证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转。案例 2: 广东河源惩处高考作弊师生 7 名涉案人员受处分2001 年 7 月高考时,广东河源市紫金县某中学的 6 名考

4、生与 2 名社会青年互相勾结,利用手机将试卷答案信息发送到考生所携带的传呼机上。还有一名考生通过紫金某中学体育教师刘某,用 8000 元收买监考老师,这些监考老师收款后,对该位考生在考场作弊均视而不见,甚至还有一名监考老师帮他填写答题卡。案发后,紫金县招生委员会和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立即进行调查,很快就查清了这宗考场作弊案。为严肃法纪,该县对涉及违纪作弊的老师和考生作出严肃的处理。紫金某中学体育教师刘某被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 名监考教师分别受党纪政纪处分;违纪作弊的 6 名考生被取消考试资格,并停考 3 年。请依法分析这一案例。分析:这是一起严重违反教育法的案件。此案件中,

5、涉案人员的行为不但违反了国家保密法的有关规定还违反了教育法 , 教育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高考是重要的国家教育考试,涉案人员违反国家法律,应当依法处理。第二章 教育法的基本原理2案例 1: 老师骂学生“坐台都没资格”致女生自杀案渝中区实验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丁婷(化名) ,2003 年 4 月 12 日中午从学校教学楼跳楼坠地死亡。丁婷是一个 15 岁的少女,和同学的关系相处融洽,在出事之前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丁婷自杀前, 汪宗惠曾在学校办公室里有一个教师和另外一个学生陆续在场的情况下,对丁

6、婷说“你长得又矮又丑,连坐台都没有资格”。丁婷的父母以侮辱罪将丁婷的班主任老师汪宗惠告上法庭。他们认为,汪宗惠在丁婷自杀前说的这句话,侮辱了丁婷,导致丁婷跳楼自杀。分析:在这一案例中,汪宗惠骂学生丁婷“你长得又矮又丑,连坐台都没有资格”,是严重侮辱学生人格的行为,虽然这只是一句话,却对丁婷的心里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以致酿成自杀的悲剧,使学生丁婷用自杀来捍卫自己的尊严。 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然而, 汪宗惠作为从教 30 多年的老教师,明知道这样的语言对学生心理造成的伤害,却认为对学生骂几句、打几下是很正常的,是

7、恨铁不成钢才这样做的。 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见教师必须提高法律意识,加深对教师法等法律的理解。案发后,渝中区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对汪宗惠进行了撤消教师资格的处理,同时,学校给予学生家长 20 万元的赔偿。案例 2: 国家奖学金是否应该被二次分配“为了倡导一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湖北省荆州师范学院日前“建议”对该校35 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奖学金进行“二次分配”,以资助更多的未获奖的贫困生。为达目的,该院院、系领导“亲自” 出马,拿着已经填好了“ 建议捐款数额 ”的“ 自愿捐款协议书”对获奖学生进行“

8、动员” ,终于使除家庭特别困难、所得奖学金不够交清所欠学费的 3 名学生之外的其他 32 名学生捐出 10.4 万元奖金。你认为湖北省荆州师范学院的这一做法是否妥当,对此应有哪些思考?分析:首先,荆州师范学院此举的出发点是为了让更多的贫困生得到资助,这是应当肯定的。但问题是,那些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本身就是贫困学生,有的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没有着落。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获取国家奖学金的机会,本来可以借此摆脱困境,现在却因为捐出了“数额巨大”的奖金,使自己在经济上再次陷入困境,这显然不合情理,也不公平。其次,由于获奖者对奖学金的支配权得不到保证,必将打击贫困大学生竞争国家奖学金的积极性,这违背

9、了设立国家奖学金的初衷。 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的权利。荆州师范学院的做法显然侵犯了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的这一权利。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必须在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依法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原则的实现。第三章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案例 1: 齐玉苓的受教育权是如何被侵犯的齐玉苓在银行工作的一个朋友对她说, “真是巧,我们银行里也有一个叫齐玉苓的,姓和名跟你都一样。 ”齐玉苓倍感蹊跷,因为姓名同音倒不奇怪,但“苓”字也一样就有点让她好奇了,而更让齐玉苓震惊的还在后面这位“银行齐玉苓”正是 1990 年考取中专的,而且这个人上的中专正

10、是当年齐玉苓所报考的济宁商校。齐玉苓决定把事情弄清楚。 经过仔细调查,齐玉苓发现,那个已经是银行储蓄所主任的“齐玉苓”是陈恒燕。3九年后突然出现的这场变故让齐玉苓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她怎么也没想到,当年她自以为中考失利而痛苦万状的时候,却有人已偷偷拿走了她的录取通知书,摇身一变,成了“齐玉苓”,上了本是她考上的济宁商校,从此当上了城里人,还捧上了银行这只令人羡慕的饭碗。而自己呢,却在打工、下岗。令人惊讶的是,在假齐玉苓的假体检表上竟赫然盖有滕州市教委招生委员会的钢印。而法院的鉴定结果更表明:钢印并非假印。查看这位假齐玉苓的档案,里面仅有当年的体检表和学期评语表(也纯属伪造) ,档案很不全。但就

11、是这样一张连滕州八中也认为是假的学期评语表,在校长签字处却盖有当时八中校长邢启坤的私章。在学校盖章处也清晰地盖有“滕州市第八中学”的公章。1999 年 2 月,忍无可忍的齐玉苓在家人的帮助下将陈恒燕、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滕州第八中学、滕州市教委等推上枣庄中级法院被告席。该案二审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对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了一项批复,名为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 ,指出: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公民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据此,被人冒名顶替上学、从而受教育权利被侵犯的齐玉苓获得最终胜诉,依法获得了直接、间接

12、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近十万元。分析: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公民的受教育权正在受到法律的保护,明确受教育权的法学原理有助于我们依法捍卫自己的受教育权利。案例 2: 9 岁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2001 年 12 月 19 日下午,某小学三(1)班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丁老师开始“ 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但 9 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这回,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在场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大哭起

13、来,但丁老师见状,没有理会,继续上课。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大半截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路哭回了教室。分 析:案例中的丁老师因学生王某上课说话,在“警告”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就用胶带纸把王同学的嘴巴封了起来,这种做法不仅是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的行为,也是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丁老师将学生嘴巴封住,限制了学生上音乐课的自由,使学生无法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法第八条中规定:教师应当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应当“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法第二十四条中规定:受教育者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14、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尽管学生王某上课说话,在履行学生的义务方面作得不够,但作为教师应当依法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而不应采取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侵害学生的权益。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师用胶带封学生嘴巴的做法应当坚决制止;学生有权对教师用胶带封其嘴巴的做法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对自己违反纪律,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也应改正。教师应加强法律意识,履行教师的义务,对自己用胶带封学生嘴巴的行为承担责任。此案发生后,学校校长和班主任老师、丁老师已经一起向学生及学生家长致歉。第四章 教育法律关系案例 1: 女生怀孕,学校开除侵犯其隐私19 岁的大二学生李某没有想到,当自己所在学校的医院验出她有身

15、孕后,学校以“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为由将她和男友开除。然而二人却认为学校的做法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4准备将母校西南某学院告上法院。校方则认为处分是依据校规及相关规定作出的,符合法律。今年暑假期间,李某到校医院进行检查,诊断结果为妇科病引起的宫外孕。李某便自费住进了地方医院,并做了手术。10 月 15 日李某出院回校后即被学校通知至少要被处以留校察看的处分,男友被定为勒令退学,并通报全校。原来校医院将她的孕情通报了系领导,许多同学也都知道了。10 月 17 日,学校要求李某写份深刻检查,交待发生关系的时间、地点、次数等情节,承认犯有“品行恶劣,道德败坏”的错误。最后,学校以李某写的检查“认识不到

16、位、狡辩” 为由,于 10 月 30 日作出决定,将两人同处以勒令退学处分,并要求立即离校。学校处分的依据是某学院学生违纪处罚条例第二章第二十条:“品行恶劣,道德败坏,情节轻微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严重和发生不正当性行为者,给予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案例 2: 学生课间玩耍受伤学校是否有责任某日下午,某小学课间,学生杨某(10 岁)在操场玩耍,被正在追逐打闹的学生李某(9 岁)、王某(8 岁)撞倒在地,并被压在身下,造成阴茎包皮挫裂伤。杨某受伤后,学校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并同时通知了 3 名学生的家长。在医院,杨某做了包皮环切手术,但未住院治疗,并于 10 天后到校继续上课。其医疗费、交通费等已由李某、王某的监护人支付。经公安部门法医活体检验鉴定,该包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