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三章 2010年教育硕士心理学辅导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3157904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三章 2010年教育硕士心理学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三章 2010年教育硕士心理学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三章 2010年教育硕士心理学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三章 2010年教育硕士心理学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三章 2010年教育硕士心理学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三章 2010年教育硕士心理学辅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教育硕士心理学辅导:第一章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中华网考试 责任编辑:画心 thea 更新时间:2010 年 5 月 8 日 点评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加入收藏: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应该具备下列条件: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测量的。(二)发展性原则:人的心理的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研究者应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发展中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在发展中研究心理活动时,不仅要求阐明人已经形成的心理品质,而且还要求阐明那些

2、刚刚产生、处于形成状态的新的心理品质。后者对研究学生的个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新的心理品质的出现展示了进一步发展的前景,预示着未来可能出现的心理特点。(三)系统性原则:必须研究各个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不能把心理现象看成是孤立存在的内容去研究。(四)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 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特别是当被试是儿童时,由于他们的身心正处在发展阶段,认识能力较差,而且善于模仿,研究者更要注意这个问题。所以以人为对象进行心理研究时,在选择方法和程序时不能只考虑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利,还要考

3、虑所用的方法对被试的身心是否产生不良的影响。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优点:所观察的行为发生在自然环境中,被观察者的行为比较自然。尤其是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其他方法难于取代。不足之处:观察者处于被动状态,他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出现。而且,观察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 ,不能解释“为什么”。(二)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

4、分析研究的方法。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三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法有以下三个特点:在实验中主试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有计划地引起或改变某种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而不必消极的等待它们的自然出现。实验者可以在实验中消除或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使自变量按研究者的计划改变,从而考察因变量的变化,这样,可以精确地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实验法可以反复验证,所以,它能揭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实验室实验法:优点是实验中各种因素控制严格,实验结果客观可靠,能够精确的测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情境的人为因素较大,往往离实际情况较远,所以,影响了研究结果在实践

5、中的应用。自然实验法:优点是,实验者利用实际的生活情景来研究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被试处于自然状态,所得的结果比较切合实际,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实践。自然实验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实验室实验中明显的人为因素。它的不足之处是实验情景不易控制,容易受无关变量的影响。(三)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测验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过程的用来测量个体差异的工具,如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人格测验等等。测验法的优点是:测验法所使用的标准化测验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可靠。测验法结果的量化程度高,结果处理十分方便。有常模进行比较。测验法有设立好的常模,可以直接进行比较。简便省力

6、。测验法的不足之处是:测验一般是一种间接测量,即通过对行为的测量,来推断要测量的心理。测验不可避免地受到经验和文化条件的影响。测验法对施测者要求较高。他们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熟练的测验技能,熟悉测验手册的各种要求。测验成绩只表明“结果” ,不能反映过程。(五)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也称个案法。它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也可以对一个人某一心理活动的发展进行研究;或对某几个人同一心理活动的发展进行研究。个案法是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的优点:第一,由于是个别地研究一个或几个对

7、象,因此便于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第二,在个案追踪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当结合其他方法(如实验、问卷等),可以考察人的行为发展的过程,探讨发展阶段的过渡及其发展与环境教育因素的关系。其不足之处是:第一,由于个案研究的是个别对象,所获结果缺乏代表性,即使是多个个案材料,要用以说明总体时也需要特别慎重。第二,有些个案研究,由于对象有特殊性,往往缺乏可供比较的个体或小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学性,因此,在进行个案研究时尽可能要找到正常值的参照标准。第三,个案法一般是耐个别对象进行非控制性观察,所提供的材料往往是粗略的,描述性的。因此,在个案研究中,应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收集数据,使研究结果更精确

8、、客观,保证较好的科学性。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心理发展是一个新阶段,表现出阶段性。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一个新阶段,表现出阶段性。这些阶段性是与人年龄相联系的。 y3 T/ : l9 o# _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有如下含义:(不同阶段不同质;有次序;前后基础;有交叉;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心理具有不同的质的特征 w _( s5 f( z7 O(2)心理发展阶段,是从低到高,并按一定次序进行的。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互换。 2 m6 h) O: y v# 5 T/ O(3)前一个心理发展阶段是后一个心理发展阶段的基础。前一个阶段的心理没有

9、发展,后一个阶段的心理就不可能发生; (4)心理发展过程中相信两个阶段不能截然划分,而有一定的交叉。同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心理发展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5)心理发展阶段性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中,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2、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 1 % p9 _( b R( l9 ?) i6 答: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查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时,既要考虑到他的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他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即学习信任成为自主发展主动变得勤奋建立个人同一承担社会义务显

10、示创造达到完善。 + z- j# R# d+ N; c1 l$ c3、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3 G5 M% F+ a: j答:(1)在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上,皮亚杰认为主要有 4 个因素,即成熟、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经验、平衡。 2 j5 & C* i/ ( h(2)在心理发展的动力上,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有三种方式:同化、顺应、平衡。(3)在心理发展的阶段上,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感知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2-7 岁) ,具体运算阶段( 7-12

11、岁) ,形式运算阶段( 12 岁以后) (2005 年简答题) ) P- d! x+ - x/ R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心理结构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质的变化(顺应) 。新的心理结构是在旧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 4、谈一谈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中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 Y/ r9 U, r T+ b/ ) X# A8 o朱智贤提出,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儿童的那些教育条件来决定的。具体来说: (1)教育决定儿童的发展,因为教育总是不断向儿童提出新的要求,总是在指导着儿童的心理发展;(2)教育本身却又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现

12、状出发,才能实现它的决定作用;# E z( a J. y d(3)教育并不能直接地、立刻地引起儿童心理的发展,教育引起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以儿童的领会作为中间环节; 1 c: y; - L7 R/ P . f4 u(4)儿童领会知识的过程是新质要素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过程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的、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我们才能说儿童心理真正得到了发展。 5、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 答:在儿童教育方面华生主张:第一,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第二,反对体罚儿童。 & M0 X# |- S) v# v0 g6 R _第

13、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习惯。第四,对儿童养护的要求。华生从行为主义观点出发,提出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提倡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5 O. q3 P1 l% N, _! D; ?四、论述题 , X( q M( G7 o1 h( j1、用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谈一睛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2003 年简答题) 答: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从“最近发展区 ”的角度。维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为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它表现为

14、“ 在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维果斯基认为,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引动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因此,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将大大促进教学对发展的作用。 第二,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的角度。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 。首先,教学主导着或决定着儿童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速度上;其次,教学“创造” 着最近发展区。儿童两种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15、第三,从“学习的最佳期限 ”的角度。维果斯基认为,学习任何内容都有一个最佳年龄。如果不考虑学习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是不利的,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在开始某一种教学时,除必须以儿童垢成熟和发育为前提之外,还必须将教学建立于正在开始但尚未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即教学应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6 3 w3 o- B/ L( U2语言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6 j; A7 u) X* # Q6 ; 答:(一) 语言产生的条件(1) 语言为劳动所必须。第一,语言是劳动过程所必须的。第二,语言是劳动结果所必须的。(2)劳动使语言的产生有了可能性。第一,劳动使人有了语言的发音器官和共鸣器。第二,劳动使人有了能够说话和听话的大脑。 (二)语言的作用。第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第二,语言促使抽象思维的产生。第三,语言使人类克服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促进了心理向更为复杂的水平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