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和答案c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15708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和答案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和答案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和答案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和答案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和答案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和答案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2下列发明是西汉时期的有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新型播种工具耧车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A B C D都不是3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相同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B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C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D为欧洲同我国进行直接友好交往创造了条件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语出陈涉世家,出自哪一部史书A 春秋 B 史记 C汉书

2、D资治通鉴5下列科技发明中,属于东汉蔡伦的是A发明地动仪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麻沸散 D发明活字印刷术6下列不属于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是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7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A诸葛亮的计谋 B周瑜的水军 C孙、刘的联盟 D地理上的优势8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C未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尖锐9有关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有A东汉、魏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加速了民族融合B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历史上称为“五胡”C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互相影响,促进了

3、民族间的交流、融合D西晋向内迁的少数民族征收重税,激化了民族矛盾10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 China,这反映了A中国瓷器在世界的地位 B秦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C隋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D中国四大发明在世界的地位二、能力培养(共 4 分)11下面是历史谜语四则,请你猜一猜。(1)汉朝天下(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2)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 答案:(3)按图索骥(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4)谢安复职(打一成语) 答案:三、牛刀小试(共 14 分)12(2 分)请写出中国古代两位被尊称为“圣” 的文化名人及其所处朝代。13(5 分)请你按先后顺序写出我国汉字字体的发展变化。14(7 分)请写出三国两晋

4、南北朝时期艺术方面的成就。四、一试身手(共 32 分)史海拾贝:15(5 分)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典故。(至少五个)读读想想:16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请回答:(1)(1 分)材料中提到凯撒穿着丝袍出现在罗马剧场,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2)(3 分)当时中国的 “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运到欧洲的?你能把这条通道运转路线说出来吗?(3)(2 分)当时中国称欧洲的罗马为什么?欧洲的罗马把中国称为什么? 17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

5、: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资治通鉴请回答:(1)(1 分)此材料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军事意义?此事的发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 )( 3 分)请简要分析此事发生的背景,并分析曹操失利的原因。(3 )( 3 分)隆冬时节,何来东南风?你用有关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历史论坛:18(4 分)比较一下,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 政策与汉元帝实行的“和亲”政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巧对下联:19(2 分

6、)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在南阳武侯祠有这样一幅构思巧妙的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业。上联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请你根据上联,按对仗的格律,试试补出这副对子的下联来。情景再现:20(3 分)请你写一篇百字短文描述官渡之战的场面。阅读思考:21(5 分)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络西方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彻底打败匈奴。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大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完成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张骞觉得这是一件有

7、意义的事,首先应征。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大月氏。但是要到大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全都做了俘虏。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张骞等人继续向西行,终于在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场碰上了几个牧民,经过攀谈,他们才知道此地是楼兰国。楼兰是由汉朝进入西域的第一个国家。此后,张骞等人先后经过疏勒国、大宛国、康居国等七个国家,最后

8、在阿姆河北岸,见到了大月氏国国王。张骞手执旌节,向大月氏国王说明了来意,大月氏国王又惊又喜。但如今的大月氏国已远离匈奴,人们也已安居乐业,大月氏国王无心再向匈奴报仇雪恨了。大月氏国王隆重宴请了张骞一行人。在劝说大月氏国王的努力失败之后,张骞一行人在大月氏人指引下,取南道,从疏勒国东行回国。然而,在翻越祁连山时,他们不幸又碰上了匈奴骑兵,再次被押送到单于那里。一年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机找到堂邑父上马远逃。13 年。去时,张骞风华正茂;如今,头发花白,年近半百。张骞详细地向汉武帝陈述了 13 年来他所周游的西方各国的情况。武帝眼界大开。为奖赏张骞,拜张骞为太中大夫,拜堂邑父为奉使君。读了上面的这一材料,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五、分析归纳(共 30 分)22同学们,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秦时经河北入海,汉代经山东,北宋经天津,南宋经江苏入黄海(当时称东海)。而这种现象在长江为何没有?你能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这种有和无的原因吗?在古代,人们对黄河又是怎样治理的?现如今对治理黄河你有哪些建设性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