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面面观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146883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面面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面面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面面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面面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面面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面面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面面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面面观国际经济法因其发展变化快、多学科分叉、体系庞杂特点使得这门课程的 “教” 与“学”有一定难度。事实证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或多样综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一、国际经济法的学科特点 国际经济法是二战后随着各个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频发而孕育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它是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商法等集为一体并涉及经济学相关知识的一门边缘性的法学课程。 中国加入 WTO 后,该课程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国际经济法被教育部列为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作为法律人才,不仅要懂得国内法,也应该

2、了解国际公约和国际商业惯例,因此,国际经济法是每一个法律专业学生必读课程之一。 二、国际经济法“教“ 与”学”的难点分析 1、教师的“教 ” 教材容量大,更新略显不足 电大文字基本教材为 2001 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王传丽主编的国际经济法 ,共十章 448 页,容量很大。此外,国际经济法部分内容陈旧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比如2000 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已经修订至2016 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然而目前所用教材仍为前者内容。 参加面授辅导学生数量不多,和学生互动热情不高 第一,由工学矛盾等原因所导致的面授辅导到课率低的问题已在很多专业班级中显现,直接的结果是让教师几近无法施展教

3、学“技法” ;第二,教材在学生中的利用率不高,教科书总是被束之高阁。 案例的获取和取舍有难度, 国际经济法的案例众多:简单明了的案例不解决问题,复杂的又很难获取。如果是解决个人与国家间投资争议中心的案例,要是享有更详尽的资料,就必须付费。再者,相关案例的判决、裁决内容庞杂,专业性强,这样的案例如果未经加工就很难适用于课堂教学。 脫离社会实践 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并且涉及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诸多方面的背景知识,许多内容又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很远,因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比较困难。 2、学生的“学 ” 工学矛盾 开放教育学员是成人学生,属于在职学习,因此能够利用业余时间来校参加面授辅导的学

4、员往往不多,老师经常面对的是十几联盟个、几个甚至还有面对一个学员的尴尬局面。 缺乏法律知识背景 学员已有的知识背景各不相同。不少修读法学本科的学员是跨专业学习,还有部分学生并不是在法律部门工作,他们并没有法学专科的知识基础。 三、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探讨 1、注重传统教学,强调讲授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要充分发挥课堂讲授的作用,但一定要避免“填鸭式”和“ 灌输式” 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应尝试 “三非”式教学,即“非传统、非教材、非独白” ,即突破传统的讲授模式,不拘泥于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民主对话,发挥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优势 课堂上可以不执着于繁琐的概念、意义、性质

5、等内容,可以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一定讲解,向学生抛出相关问题,不时发问;课堂不再是“一言堂” ,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激辩或是演讲。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仅起到引导作用,即确定主题,提出基本的教学要求,并在最后进行总体评价。 3、开展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思考、分析和讨论案例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做出结论,进而学习和掌握案例中的法律精神和法律规范,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援引案例恰当 国际经济法的案例通常以法院判决生效的案例为主,其案例教学应提供这样的环境:案例是用一组具体的事实供学生练习,结果是体验实际司法者所处

6、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所需进行的智力思维和分析。案例不求数量多寡,通过一个用案例法教授的课程,发人深省,让学生感到有过实际解决问题的经历。 合理配置时间 目前,法学教育中充满着案例教学取代理论教学的气氛,但失去了培养法律职业人的目标方向。有限的课堂教学无法承载过多案例,即便可以让学生暂时轻松一下,但无法进行深入思考,所以案例教学法和讲授教学法的时间必须合理分配。 优化目标设计 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可突出多重或多视角的理论分析,不应强调一律得出一个正确结论,要重视反对意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法律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进行高水平的总结,提示有关法律规则的使用和问题背后的法律原理。 4、采用现代化手段教学 采用多

7、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视频、图像、图形、图表等有机结合,立体化地、生动地将相关教学内容想学生展现出来,能抓住学生注意力,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是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把艰涩的理论变成易学、易懂、形象、实用的法律常识。 5、注重运用经济学知识诠释国际经济法律制度 如果离开了法的经济基础,就法论法,就无法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变化规律。例如在国际金融法中,巴塞尔协议的核心问题是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规定,资本充足率的高低意味着银行抵抗风险能力的大小。对于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的区别和组成,资本充足率的具体构成,这些都需要在课堂上予以适度介绍。 四、发挥网络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网络教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具有独特的作用: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条件。学习者可以在世界贸易组织等网站浏览国际经济法最新发展动态;共享国内高校国际经济法精品课等教学资源。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但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根据国际经济法的学科特点进行课程设计。教师一方面要博览群书,广泛地汲取知识,二是勇于进行教学实践。真正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只有进行充分的对话,形成良性互动才能有真正的“教学相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