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能源研究所导师简介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33142365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能源研究所导师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州能源研究所导师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州能源研究所导师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州能源研究所导师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州能源研究所导师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能源研究所导师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能源研究所导师简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所由中科院研究生院统一授予学位,目前硕士学位培养点专业有五个: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环境工程及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培养点专业一个:热能工程。并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生。自 1981 年以来,共培养博士研究生 50 多名,硕士研究生 250 多名,现在学研究生133 人,本所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 13 名,博士研究生导师 15 名。 陈勇 TEL:86-20-87057688 E 1957 年 6 月生,浙江宁波人。1993 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得工学博士。专业领域的研究方向是洁净煤燃烧、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及利用、生物质废物的材料利用及能源利用。主要研究成果有:

2、各种煤中的氮在热分解过程中的行为;流化床燃烧器的煤灰制多孔保温材料的研制;循环流化床内城市固体废物衍生燃料的燃烧特性;垃圾燃烧过程中加钙脱氯机理研究;多组分粒子流化床半湿烟气脱硫技术研究。1995 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洁净煤燃烧项目1997 年,入选国家人事部“万千人才工程”1998.4-2006.5,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2001现在, 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20032006.5,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 全国十届人大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顾问湛江市人民政府科技决策高级顾问中国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冯自平 Tel:020-87057795 E-ma

3、il: 科研成果目前为止, 在国际杂志、国际会议、及国内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四十余篇. 并作为第一研究者获得多个科研奖项:1999 年度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 年度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 年度西安交通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1997 年度西安交通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1999 年度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获得日本及中国专利 6 项。主要从事研究方向包括发电厂热力系统、电站及工业锅炉、汽轮机及航空发动机、热电冷联合循环系统、微尺度热管、商用空调热交换器、空调蓄能系统等。科研经历1986-1990 西安交通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 大学本科。19

4、90-1992 西北电业管理局, 西安电力技工学校, 热能动力工程专业, 助教,讲授锅炉原理和汽轮机原理两门课程. 1992-1994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硕士, 从事螺旋管式锅炉热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开发。1994-1996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 从事沸腾换热及汽液两相流的研究.1997-1998 受北约组织(NATO)资助, 到 Patras 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进行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 从事多相流动及沸腾传热过程研究. (导师为世界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 D. D. Papailiou 教授).1998-2000 受日本最大的学术机构

5、”日本学术振兴会”的邀请, 到日本京都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从事微尺度热交换器的研究和开发. (导师为国际两相流研究领域权威 A. Serizawa 教授).2000-2001 受聘于日本通商产业省, 工业技术院, 机械技术研究所. 高级研究员. 从事蓄能技术及摩擦减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2001-2003 受聘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大金空调技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指导热交换器的研究与开发工作.2003,4 获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称号,到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热泵技术、空调技术、蓄能技术、热-电-冷联合循环、及天然气水合物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教授,博

6、导.吴创之 Tel:020-87057400, 年出生。广州能源研究所工学硕士毕业。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目前的研究方向: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生物质等离子体气化、水蒸汽气化制氢;生物质焦油处理技术与工艺的研究;生物油制备及油的催化重整;中小型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规模化的生物质热电联用及气电联供系统等。共发表论文 70 多篇,其中学术刊物论文 30 多篇,国际会议及国外杂志论文20 多篇;申请获专利 8 项(已授权 4 项);获国家、省部级等奖 5 项,其中“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生物质热解气化利用技术研究”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

7、果奖、获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及先进个人。兼任中国太阳能学会常务理事、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质开发中心副理事长。承担的科研课题:1、 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生物质气化技术应用” 2、 国家“863”项目“生物质气化发电优化系统及其示范工程” 3、 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课题:“大型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4、 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3MW 生物质气化发电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5、 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欧洲生物质合作项目”6、 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ABB 公司生物质合作项目” 7、 中国科学院人才引进项目“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模型研究”;8、 广东省科技攻关

8、项目“生物质气化供气及发电项目”;9、 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废弃物气化发电技术” 赵黛青 Tel:020-87057601 1957 年出生。日本东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能源与环境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主要的专业方向:基础燃烧现象和燃烧污染物生成机理的数值解析,燃烧器的解析手法和计算机模拟。先进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涉及富氧和纯氧燃烧、生物质转化燃料燃烧、煤粉低尘燃烧、微尺度燃烧。能源战略及能源过程优化。内容涉及能源战略的设计理论、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与规划、能源技术的环境影响评

9、价、能量利用系统优化。研究成果在Combustion and Flame, 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AIAA Journal of Propulsion and Power等期刊上发表,已发表论期刊杂志论文 30 余篇,国际会议论文 15 篇,被 SCI 检索 10 篇。合作翻译日文专著燃烧污染物的发生与抑制技术1 部。 ;主要承担课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 环境调和型燃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本通产省科技项目: 高效率燃气透平发电系统(承担透平燃烧技术子项) ;中科院创新工程项目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技术途径和战略;广州市科技项目适用于富氧燃烧的低 NOx 技术;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

10、基金项目等。日本学术振兴会科研基金项目;游亚戈 Tel:86-20-87057612 E-mail: 1956 年 3 月出生。海洋能研究室首席科学家,研究员。1978 年 3 月至 1982 年1 月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造船系学习。1982 年 1 月到广州文冲船厂从事船舶设计工作。1985 年 9 月至 1988 年 6 月在哈尔滨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88 年至今在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从事波浪能转换工作。1992 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李海滨 Tel:86-20-87057732 E-mail: 1968 年出生。固体废弃物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研究员。1997 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11、后到广州能源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煤的气化、垃圾能源利用、生物质能方面的研究。现正承担中科院九五重大、特别支持项目、广东省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和国际合作项目。李新军 Tel:020-87057781 1967 年出生。1997 年中南工业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太阳能材料及系统集成实验室研究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功能材料。包括研究光催化的催化原理,光催化剂的改性及机理,光催化剂的制备新方法,有机物光催化降解动力学及动力学数学模型,有机物光催化降解历程,近 5 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30 篇。SCI/EI 收录多

12、篇。成果获省级奖 1 项。承担的科研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有害气体光催化分解的新型纳米催化剂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重大专项:低温等离子体-光催化集成废气处理技术及装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流化床光催化处理有毒有害废气的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致发光与光催化协同材料的研究攀枝花钢铁研究院合作项目:二氧化钛在水气处理及自洁薄膜上的应用研究阎常峰 Tel: 020-87057729 2005 年中国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固体废弃物能利用实验室研究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温室气体控制,化学循环制氢,生物质气化、液化和燃烧,数值模拟,垃圾处理,流态化

13、和煤粉洁净燃烧等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以及节能技术开发。近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30 多篇,EI 收录 4 篇。已申请专利 6 项,发明专利 3项,其中授权 5 项。成果获省级奖 1 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并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各种基金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目前已完成的项目有 20 项。1、工作经历与学习经历2003.11 至今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主任2004.2-2005.2 Visiting Scholar,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Group of John Gra

14、ce, Director of Fluidization Research Center, Fellow of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and 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1998.8-2003.11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高级助理1995.7-1998.8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热流过程实验室,任实习研究员2001.9-2005.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1992.7-1995.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硕士学位1988.8-1992.7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士学位2、主持和参加的在研

15、项目(1) 垃圾焚烧飞灰熔融选择性材料化治理机理研究,负责人,国家基金,2004-2006。(2) 固体废弃物能源利用,主要参加人员,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始于2002 年。(3) 5MW 生物质气化与有机废弃物燃烧联合发电系统,负责方案、流程设计,广东省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2005-2008。徐刚 Tel:020-87059393 1999 年在北京中科院物理所获光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研究员,太阳能材料与系统集成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曾到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从事光伏光热材料、纳米功能材料、建筑节能材料等机能材料的研发工作,任特别研究员。2005 年 4 月归国应聘中科院 “百人计划,”主持高效多功能节能窗的研究工作。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 50 多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 863 项目(1996-1999 年,主要参加者),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2003 年,承担日本 AIST、日本学术振兴学会(JSPS)资助项目。2004-2005 年,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日本产业技术新能源开发机构(NEDO)重大研发项目。王铁军 Tel:02087057751 1972 年 9 月生,湖北武汉人,工学博士,研究员,中科院广州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