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间河西走廊地区农牧生产述略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11439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唐间河西走廊地区农牧生产述略 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汉唐间河西走廊地区农牧生产述略 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汉唐间河西走廊地区农牧生产述略 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汉唐间河西走廊地区农牧生产述略 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汉唐间河西走廊地区农牧生产述略 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唐间河西走廊地区农牧生产述略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唐间河西走廊地区农牧生产述略 (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45汉唐间河西走廊地区农牧生产述略 现今甘肃省黄河以西,特别是乌鞘岭以西,有一条位于龙首山、合黎山、北山和阿尔金山、南山(祁连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世称河西走廊。它是汉唐间西域与内地进行往来的交通孔道,本文要讨论的是在汉唐间,它由游牧经济经历艰难曲折,转变为重要的农牧生产基地。 一 河西走廊地区在西汉政府力量进入以前,长期是西戎和月氏、乌孙、匈奴等族人生活栖息的场所。战国秦汉时,雄据漠北的匈奴,随畜牧而转移,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1 ,力量强大, 受其威胁的秦、赵、燕诸国,只好筑长城以资防守。随着匈奴势力的西渐,随畜移徙

2、,与匈奴同俗,控弦者可一二十万,居敦煌,祁连间的大月氏被匈奴单于打败,大众远徙,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2 。乌孙也是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 后汉书 西羌传云:汉兴,匈奴冒顿兵强,破东胡,走月氏,威震百蛮,臣服诸羌。匈奴顺利进据河西,并迅速控制了西域。 后世地志综述了河西在汉朝前后的政治形势:肃州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45(酒泉) ,古西戎地,六国时,月氏居焉。后为匈奴所逐,奔逃西徙,匈奴得其地,使休屠、昆邪王分守之。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 年) , 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来降,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以隔绝胡与羌通之

3、路。凉州(武威) ,自六国至秦,戎狄及月氏居焉。后匈奴破月氏,月氏乃远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匈奴使休屠王及浑邪王居其地,汉武帝之讨北边,得其地,遂置张掖、酒泉、敦煌、武威四郡,昭帝又置金城郡,谓之河西五郡。甘州(张掖) ,自六国至秦,戎狄月氏居焉。汉初为匈奴右地。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断匈奴之右臂3 。 沙州(敦煌) ,西戎所居,古流沙之地,其后子孙为羌戎代有其地,按十三州志云:瓜州之戎为月氏所逐。秦并六国,筑长城,西不过临洮,则秦未有此地,汉武帝后元六年(?)分酒泉之地置敦煌郡,徙郡人以实之4 。这些简略记述表明,河西原为月氏、乌孙人居地,受匈

4、奴逼迫而西迁。汉武帝时,几次发兵打击匈奴,霍去病领兵,济居延(水) ,遂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乎得(张掖) ,得单于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5 。打败了匈奴, 汉朝在河西分设四郡。有关四郡设置年限, 汉书武帝纪和地理志的系年互异,众多学者如张维华、劳干、严耕望、陈梦家、黄文弼、周振鹤、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45日比野大夫等人已分别作了不少考辨,意见虽互有异同,大都认为地理志系年误。大致说,张掖、敦煌、酒泉三郡是武帝时建制,武威郡很可能迟至宣帝时才设置。经过汉军对匈奴的一再打击,诚如霍去病传所云: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旋越

5、居延,过小月氏,至祁连山,杀死及俘虏共三万余人。唐初括地志云:焉支山,一名删丹山,在甘州删丹县东南五十里, 西河旧事云:山东西二百余里,南北百里,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失二山,乃歌云: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6由此可见,匈奴占领河西时, 以祁连山为主体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天然牧场,西戎、月氏、乌孙、匈奴,在河西长期盛行游牧,有否农作,则未见诸史籍。 汉朝与匈奴争夺河西伊始,汉中人张骞受命西行,联络月氏共攻匈奴。当他经历艰苦曲折到达时,月氏人生活已安定。又离汉远,不再抱怨匈奴,骞不得要领而归。他想到被赶走的乌孙人,蛮夷恋故地,又贪汉物,厚

6、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则是断匈奴右臂,武帝派他出使。乌孙远汉,未知其大小,又近匈奴,服属日久,其大臣皆不欲徙7 。招引目的又没有达到。乌孙王既不肯东还,汉乃于浑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发徙民以充实之。也就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45是说:北却匈奴,西逐诸羌,河西地空,稍徙人以实之8 。河西地空, 既是月氏与乌孙人的西徙,又是匈奴与西羌人的离去,某些没有西去的月氏人南入山阻,依诸羌居止,遂共与婚姻。霍去病进军湟中时,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虽依附县官,而首鼠两端,其从汉兵战斗,随势强弱,他们并不忠实依附于汉。其时,众多羌人主要聚居于黄土高原所属的

7、陇右,不在河西四郡境内。 汉书地理志云: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隔绝南羌匈奴。其民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逆亡道,家属徙焉。习俗颇殊,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建置河西四郡时,境内地广民稀,汉政府从外地迁入的人,包括了关东的贫苦大众和某些犯法臣僚的家属。河西走廊地势高,又深处内陆,雨水少,草地宜牧,有利畜群繁殖饲养。酒泉太守辛武贤说,匈奴人以畜产为命9 ,凉州饶畜产,良有以也。 徙入河西的关东下贫自是一般务农的贫苦大众。 汉书武帝纪所说徙民以实之,正是指的这类人。通过他们勤奋力作,河西大地上,创造出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地理

8、志 )的良好局面。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45河西四郡建制也和内地一样,是以郡统县,但诸县建置年限,史书多失记。 地理志称敦煌郡冥安县,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民田。效谷县,师古注引桑饮说,孝武元封六年(公元前 105 年) ,济南崔不意为鱼泽尉,教力田,以勤效得谷,因立为县名。龙勒县,氐置水出南羌中,东北入泽,溉民田。从居延简牍所见,诸县级政权下设大量乡里机构,正与内地郡县相同。 上述敦煌郡县的民田自是百姓们的田地。居延简记:三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田五十亩10 候长得广昌里公乘礼忠年卅宅一区田五顷11 徐宗和礼忠乃

9、是低爵位的戍守官员,居延得都是属于张掖郡。两户的田宅自是其家的私有家产,据日本学者研究,二简均为汉宣帝时事12 。汉置河西四郡未久,张掖、敦煌等地的私有田产已在迅速发展。东汉初年,任延为武威郡守,北有匈奴、南邻羌人。民畏寇抄,多废田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45业,他派兵征讨,使之有所畏惧,不敢进犯,同样是表明武威郡境内私田已是广泛存在。从众多新、旧居延简中,不难看到有关更赋、兵役、徭役的种种记事,正是河西民众承担赋役的写照。官府对大批从外地移居河西的贫民必定要分别给予田地和住宅,贷借耕牛农具种子,才能启动他们从事农作。赵过推行代田法时,又

10、教边郡及居延城13 。在居延等边地推行代田法,即是以个体生产者为对象的。 本篇论文是由为您在络上收集整理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则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烦请联系我们。汉武帝以来,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史记卷二九河渠书 ) ,很概括地说明了河西酒泉等地引河水灌溉。 汉书地理志比较具体地介绍了诸郡河川的溉田。 居延简 1276 云14: 第十三长贤井水五十步深二丈五立泉二尺五上可治田度给吏卒 这是张掖郡居延地区开井修渠,下泉流涌出或是深达 2.5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11、 / 45丈的立泉,开渠自是用于灌溉。 汉宣帝时,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一万五千人至敦煌,遣使者案行表,穿卑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积居庐仓以讨之。孟康注卑侯井云:大井六通渠也。下泉流涌出,在白龙堆东土山下15 ,说明西汉政府想通过河渠运粮以讨乌孙。井渠在白龙堆以东,是归属于河西敦煌地区的。地下通流的井渠在内地罕见,因河西雨量少,很难满足农作物所需水分。所幸地势高峻,高山终年积雪,夏日融化,水聚以成井渠,或流行于地面,或通流于地下,成为山麓地区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汉光武帝时,武威郡守任延,以河西旧少雨泽,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皆蒙其利16 。正是依赖水源灌溉,严重缺水的河西绿洲才能生意盎然,建

12、成丰收良田。 采用屯田方式是汉代在河西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军屯初创于西汉,历代大多沿袭,它曾有效地维持了边军的粮食供应,开拓了边防的耕地。应劭说:武帝始开三边,徙民屯田,皆与犁牛。17居延简 51323,30329云18: 延寿乃大初三年中父以负马田敦煌,延寿与父俱来田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45事已。 延寿父子在敦煌田作,可能即是徙民屯作的成员,官府供应耕作者使用牲口。 武帝纪载元鼎四年(公元前 113 年)秋, 马生渥洼水中。注引李斐言:南阳新野有暴利长,当武帝时遭刑,屯田敦煌界,数于北水旁见群野马中有奇者与凡马异,来饮此水。非常

13、清楚,南阳新野人暴利长是以弛刑徒身分屯田敦煌。联想史书屡见因罪徙敦煌的官员如解万年、陈汤、薛况、李寻、解光等等,很可能是与田事有关。居延简常见田卒、戍卒19 ,农时耕耘,战事打仗,有闲负责戍守,例由官府支付衣食,是为军屯。武帝时,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20 。塞卒即是既戍且耕。 昭帝纪载始元二年(公元前 85 年)冬,调故吏将屯田张掖郡,征调故吏为屯田官,使领兵屯田张掖。居延新简E.P.T52105 云21: 酒泉、张掖农官田卒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

14、创 9 / 45居延简 30315,51317 云22: 谨案居延始元二年戍田卒千五百人为马田官穿泾渠 还有敦煌郡疏勒河流域的屯田简文,限于篇幅,不再引用。 可见酒泉、张掖等地的农官是以田卒屯作。以戍田卒千多人在居延兴修水利,从事集体劳动。居延新简云23: 第四长安亲,正月乙卯初作,尽八月戊戌,积三日,用积卒二万七千一百三人,率百廿一人,奇卅九人,垦田一顷四亩百廿四步,率人田卅四亩,得谷二千九百一十三石一斗一升,率人得廿四石,奇九石。 此简为卒作簿,它纪录从正月乙卯日开始耕作,至八月戊戌日止,每人作了二百日(原件作三日,疑有误) ,共计 27143 个人工,平均合 121 人,剩余 39 个人工,共垦田 41 顷 44 亩 124 步,人均垦田 34 亩,共得谷2913 石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